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八、拉丁美洲: 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室 新自由主义在东欧取得胜利的影响在地球的其他部分,尤其是拉丁美洲显示出来了.拉丁美洲成了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第三大试验场地.事实上,尽管某些大规模私有化措施是在经合组织国家或东欧某些国家创始以后才在拉丁美洲被采用的,这个洲却是第一次系统地运用新自由主义经验的证明.我在这里要援引1973年9月智利军事政变之后在皮诺切特独裁下的情况来说明.这一政体的"功绩”在于宣告当前历史阶段的新自由主义周期已经开始.皮诺切特统治下的智利立即以非常冷酷无情的形式实施了新自由主义的纲领:放松管制、大批失业、镇压工会、有利于富翁的财富再分配、公共部门的私有化.这一切的开始差不多比撒切尔早10年.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新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肇始于区域国别政治研究。1960年代初,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三所院校国际政治系的设置及其专业研究和教学分工便基本是按照亚非拉、苏联东欧和西欧北美而划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国际片"除了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为综合研究外,其他大致也是按照美国、日本、欧洲、亚太、俄罗斯东欧中亚、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主要国家和区域划分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国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大学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斯特·马丁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05,(24)
中国车出口美国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奇瑞汽车公司将开始出口汽车到美国市场,这将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汽车首度进军美国市场。这将是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形象的绝佳机会,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只是国际名牌的廉价加工工厂。在胡锦涛去年访问拉丁美洲时, 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 300亿美元。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正在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正经历着从原子制造进入到比特传输的网络时代.俄罗斯和东欧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尚在力图仿照西方现代化的模式进行工业社会改造的时候,不经意间却被拉入了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网络改变了这些国家青年的价值取向.互联网的全球性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青年人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的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网络时代俄罗斯和东欧青年的价值冲突与思想观念变迁,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时代"(Global Age)较早是由英国学者马丁·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在1996年提出的。他指出,全球时代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全球性(Globality)。1蔡拓教授则将全球性概括为主体的全球性、空间的全球性、制度的全球性和价值的全球性四个维度。2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时代的内容与表征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的重要特质,这些新特质为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21世纪全球  相似文献   

7.
德国《明镜》周刊2006年8月28日号(第35期)发表了该刊记者采访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的谈话记录。莫拉莱斯论述了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玻利维亚的改革等问题。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明镜》:总统先生,为什么拉丁美洲一大部分国家确实在向左转呢?莫拉莱斯:不公正、不平等和大  相似文献   

8.
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秩序,从曾优先关注政治、国防、外交以及安保问题的所谓“高位政治”(high politics)时代,转入到优先追求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国民福利提高和经济发展的所谓“低位政治”(lowpolitics)时代,特别是在政治上,1991年的苏联体制变化更加明确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主义化。其后,世界陷入安保困境,清算了“不确定性谬论”(the irony of uncer-  相似文献   

9.
每到12月8日,全世界(当然主要是欧美)各地会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甲壳虫乐队主创约翰·列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有一堵墙成了东欧青年举行纪念仪式的阵地.1980年开始,年轻的艺术家们陆续在这堵墙上涂鸦作画.在纪念列侬的同时,表达自己对GCD专制统治的不满,和对爱、自由与和平的渴望.这堵墙目睹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wiki)最后的极权岁月,经历了捷克天鹅绒革命和东欧剧变,风证了捷克共和国(wiki)的独立和新生.  相似文献   

10.
美、英、法、西德等西方国家对苏联与东欧研究的第一个高潮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续到六十年代,有的甚至到七十年代初。它主要表现在广泛建立研究机构,组织和扩大研究队伍,出版书籍与刊物,整理图书资料。其原因是这些国家都需要清楚地了解在苏联与东欧所发生的事情,并把这些事件和问题看作涉及自己的国家利益,认为加强对苏联与东欧的研究是关系到本国生存发展的大事。主要西方国家怀着上述目的,对苏联与东欧的研究都给予了普遍的关注。然而,由于各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08,(19):38-39
(一)我是2004年春天到山西来投资的。在这之前,政策要求官员退股,所以我们温州人大量来山西接煤矿。我们来得稍晚些,但当时的情况很好。我们到山西各地打探煤矿拍卖的消息。正好听说山西某县政府要拍卖一座国营煤矿。我们用两天时间,就把这个矿拿下来了。  相似文献   

12.
娄敏 《工会博览》2023,(8):40-41
<正>北京保利拍卖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盛大启幕。8000余件拍品涵盖了中国书画、古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珠宝钟表尚品、名酒茗品、邮品钱币等7大门类。预展现场人潮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相约而至。拍卖现场竞投激烈,实实在在地吹响了2023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冲锋号,成为艺术市场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大批新兴国家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出现。它们在建国之后所遭遇到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问题,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及众多政府学者的注意。如何成功地“发展”自己的国家是当前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最大课题。正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三分之二,它们建设国家的成败对全世界人类的前途将  相似文献   

14.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场以企业产权改革为核心的“转制旋风”在广东顺德悄悄刮起,蔚然成势。到去年底,163家市属和镇办企业转换了机制,变为中外合资合作(30家)、公私合营(14家)、公有民营(90家)、拍卖(29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左翼在体制内崛起:反响、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到2006年11月之间,全世界会目睹12个拉丁美洲国家先后举行大选。这是拉丁美洲这个辽阔大陆有史以来罕见的场景和时刻。众所周知,作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长期以来处于美国支持的军事独裁统治之下。实行定期全民大选以及体制内政权的和平移交,也就成为拉美民主化之后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移民权利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五一劳动节及其前一段时期,美国爆发了数百万人的示威游行,反对新的反移民立法。其规模之大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这次争取移民权利的群众运动,国际上一些左翼组织和人士纷纷就它的性质及特征、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发表评论,其中包括美国社会主义平等党题为《移民的示威运动和美国的阶级斗争》的声明;墨西哥裔美国人政治协会主席及墨西哥人拉丁美洲人兄弟会会长纳蒂沃.洛佩兹题为《移民权利运动在健康发展》的记者谈话;“国际社会主义组织”成员贾斯廷.查孔在《国际社会主义评论》2006年第47期上发表的题为《向移…  相似文献   

17.
1989年秋冬,东欧上空风云突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原民主德国,政权易手,国家变色。对此,全世界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欣喜若狂,弹冠相庆;众多善良的人们也曾寄予种种希望。然而,时光已过两年后的今日东欧,从波罗的海沿岸到多瑙河畔,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生产下降,失业严重;社会沉渣泛起,治安状况恶化;地主反攻倒算,人民失望愤怒。这一幅幅阴暗萧瑟的图画,一桩桩怵目惊心的事实,向一切关心东欧形势的人们说明了许多在剧变前不易讲透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东欧剧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 ,国内学术界始终关注东欧问题 ,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教训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分析。笔者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其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 :苏联的影响、东欧国家的现实原因、历史文化原因及其他原因。一、苏联的影响与东欧剧变众多研究者认为 ,东欧剧变和苏联有着直接的关系。成也苏联 ,败也苏联 ,这是东欧剧变最主要的历史动因。①1.东欧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苏联息息相关根据雅尔塔协定 ,东欧被划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这为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带来了先天不足的历史共性。二战结束前后 ,苏联在东…  相似文献   

19.
严英 《工会博览》2010,(2):91-91
买房难一直是令国人头疼的一个大难题,近几年来房价的只升不降让老百姓买房更为艰难,很多人把房价高归咎到土地价格高上,而土地价格高则又是因为拍卖的缘故,本文就从房价。地价与拍卖三处着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保罗·萨缪尔森谈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保护主义倾向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明镜》周刊2005年第38期发表了该刊对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谈话记录,题为《“市场没有心”》。萨缪尔森谈到世界经济中的保护主义倾向、全球化的输家、美国的危险的负债政策等问题。文中特别指出,中国几乎是无限制地向美国贷款(指中国所购买的大量的美国国库券和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美国用这些贷款大量购买中国的廉价产品,中国将肯定会改变这种状况。现将其内容介绍如下。记者:萨缪尔森教授,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紧张,法国和荷兰因为害怕来自东欧的竞争而拒绝了欧盟宪法条约,就业岗位的转移使人们忧心忡忡。难道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