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济学界关于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优劣的争论由来已久,激进改革派与渐进改革派各持己见.事实上,从“成本一收益”的视角看,激进与渐进改革方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从约束条件的视角看,只有切合本国实际的改革方式才是最优的.两种改革方式各有利弊,离开具体的客观的历史条件,抽象地谈论激进与渐进改革的优劣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总体是渐进的,但在局部、速度、性质乃至胆略上,都包含着一些激进的因素.这些激进因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宏观渐进的改革需要微观激进开辟道路.中国未来改革中,要将渐进与激进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俞可平 《廉政瞭望》2014,(10):51-51
中国的政治改革,主要是治理改革。一般认为,治理改革主要是一种工具理性,而制度改革则是一种价值理性。然而,从长远看,这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治理改革本身也包含着某种价值理性,治理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体制变革。如果政治体制的变革严重滞后于治理变革,两者之间就会形成巨大的张力,传统的体制反过来会影响治理改革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组织部门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实践,改革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据悉,中组部近期将召开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这是继2000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会议,必将有力推动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央颁布《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来,我省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并认真开展了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好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下一步要正确把握改革的要求,突出抓好改革的重点,注重改革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为标志.中国改革的第一个30年“这一页”已经掀过.开始进入下一个30年的新阶段。下一个30年.历史赋予中国所承担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式”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环境制度改革。这“五环式”改革,环环相扣,共进共荣。完成此任务,恐怕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7):52-53
杨启先在6月2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作为“改革攻坚年”,今年的改革重点究竟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政府改革与国企改革两方面都很难突破。因为国有企业改革现在仍面临意识形态的问题,正处在一种思想比较混乱的状态,要往前推很难。政府改革不仅牵涉到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政治改革的问题,耍改就非常难。因此,  相似文献   

8.
吴敬琏  林毅夫  周其仁 《党课》2014,(5):123-123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关海庭 《党的文献》2012,(5):82-88,127
从政治角度对中国初期改革持续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二是渐进改革模式的合理选择,不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改革足自己的事情,真心拥护改革;三是对原有政治优势的充分利用,通过加强执政党和国家机构的自身建设,保持其先进性和自身的发展动力;四是改革同开放的紧密结合,不断为改革注入外部的动力;五是对改革有效的政治控制,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改革是依靠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发展的,如果以发生背景为依据,改革有前瞻式、修复式和重建式之分。不同的改革模式所对应的宣传活动不相同,具体表现在舆论环境、宣传资源和宣传任务三个方面。因此,改革正式发起之前,一定重视对舆论环境和资源的考察,并据此制订相应的宣传任务即改革的必性宣传、合理性宣传和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宣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从修复式改革向前瞻式改革迈进的条件,新闻媒体应当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以便这种转变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衡洁 《廉政瞭望》2011,(8):26-27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和思路已确定。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项涉及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共4千万“事业人”的改革,终于正式开闸。  相似文献   

12.
行政传统对行政改革的价值重塑、改革路径选择以及改革效果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行政传统作为欧洲公共行政的四大传统之一,其理念与欧洲近三十年来开展的以新公共管理为模式的行政改革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法国是拿破仑行政传统的典型代表,意大利深受拿破仑行政传统的影响,这两个国家分别开展了以新公共管理为主的行政改革,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改革路径,得到了不同的改革效果。其行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过程,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深化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党曾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因而几次着手对其改革,但由于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改革没有坚持下来。1978年,改革再度兴起,形成了一股历史潮流,并在其历史进程中呈现出从农村到城市、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从自发到自觉、从表层到深层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当前改革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支部生活》2008,(8):20-20
我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是我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确保年内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为2009年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2010年全面完成配套改革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重要机制。在历史的转折点,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会更加突出。时代呼唤着改革,改革创造着时代。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体而言,改革本身就是手段和方法。但改革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又需要自己的相应手段、途径,也就是与改革的总体目标相配合,保证改革目标实现的各种方法。没有正确、有效、合理的方法,很难使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推动改革,不仅要对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出论证,而且要对改革的道路和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是实践的中介,改革必须重视方法问题,突出方法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牛有成 《前线》2009,(1):20-2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并对下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总结北京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交改革是否有效,需要一套评价标准。文章尝试以乘客、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的满意度为要素来建立评价标准,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分析,无论是民营化或国有化,城市公交改革的有效性都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改革中,可以通过构建可竞争市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解决过去民营化改革中存在的补贴难题和经营权垄断下的大量经营者之间的无序竞争,解决国有化改革中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9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把2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概括为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①以农业税的取消为标志,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综合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9.
虽然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已经多年了,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得并不是很顺畅,原因在于对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达成改革共识、明确改革目的、汇聚改革力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经济原因、法制原因和政治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资民资互补共进、共同发展,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遵循公司治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大部制改革:基于英国执行局化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峰 《唯实》2008,(7):82-84
英国执行局化改革的重要地位以及国际影响使其备受关注,并已对我国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产生了深刻的现实影响,也势必对我国新一轮政府改革——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深入分析英国执行局的来由、具体管理方式及其成效,可以得出其在改革进程、权力运行、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等方面给予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