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能否提供足够的产业用地,是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台湾土地供需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农业工业用地不分,加之全台土地清查尚未完成,跨部门管理难以整合,致使土地政策窒碍难行,产业用地供应"不缺而缺"。总体看,台当局现行土地政策仅可略微填补土地缺口,但无法真正解决"缺地"难题。一、民进党当局主要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台湾供水紧张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抑制经济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进党上台之后,虽承诺解此难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大多缓不济急,"缺水"同台湾社会诟病的其他"四缺"(缺电、缺地、缺才、缺工)一样,成为拖累台湾经济发展的顽症。一、时空错配致多雨缺水多雨却缺水。台湾地处亚热带,雨量丰沛,年均降雨量达2500毫升,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台湾地狭人稠,山坡陡峭,雨势集中,加之河川短促,大部分雨水流入海洋,总雨量可利用率只有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球化时代,人才作为特殊的优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一种自然的市场机制。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乏力、生产结构僵化、就业环境不佳、世界范围内"竞才"激烈等影响下,台湾"缺才"问题日益突出。民进党当局为解决"才荒"的一系列政策,或不够接地气、或遭遇抵触,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推草机器人挤乳机自助刮粪机进入畜牧场台湾农业缺工的问题在少子化、人口老化的未来将更显严峻,导入智慧农业势在必行,于是,推草机器人、智能3.0人工挤乳机、自动刮粪机近年来纷纷被引进畜牧场,期望有效解决台湾农业严重的缺工问题。在台湾,要养出好牛、生产出好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台湾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并不适合奶牛生长,尤其成年牛喜欢干冷天气。加上干草  相似文献   

5.
郭大路 《台声》2024,(1):40-41
<正>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1月7日公布结果,“缺”字以第一高票获选。连日来,该话题在台湾社会引发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岛内舆论指出,“缺”字当选凸显了民进党执政不力的结果,完整反映出台湾民众的无奈心声。还有观点说,与台湾民众各种“缺”形成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的“什么都不缺”,他们唯一缺的就是“德”。  相似文献   

6.
正月前在出席工商业领袖"三三会"时,有记者就目前台湾出口和外销订单连续衰退的忧心现象,询问工总理事长许胜雄的看法。许理事长在回答时提及,台湾投资环境恶化,除了早先他曾提出的五缺(缺水、电、工、地、人才)外,特别提到还有第六缺,就是"缺德"。依据报导,他向记者解释说,"朝"野之间只执着于政党恶斗,完全没有相互尊重、容忍的气度,遑论为台湾  相似文献   

7.
在四、五十年代,台湾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失业状况十分严重。至六十年代中期,情况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出口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劳动力从严重过剩变为不足;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镇成为工人;还有许多年青的农业劳动力,成为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兼业工人。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又有变化,当局  相似文献   

8.
<正>能源问题一直是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台湾民众环保意识高涨,要求台当局能源政策不仅要解决缺电问题,还要兼顾环保。核能作为清洁能源,本来是解决台湾能源问题的可行选择。但民进党囿于"反核"意识形态,上台之后执意推行废除核能的"非核家园计划",这种躁进的能源政策造成民进党当局在能源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23)
<正>摘编自11月15日台湾《联合报》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最近检讨岛内缺工、缺才问题,以产业缺工达23万人为由,考虑开放"劳动移民"。台湾《联合报》11月15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这项政策,不仅未务实评估台湾接受新劳工"移民"的社会成熟度,且将恶化岛内青年就业低薪化的处境;若贸然实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知道,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衷,"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而历史的发展却使香港、澳门先于台湾步入了"一国两制"的轨道。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范例。江泽民1995年1月发表的《为促进  相似文献   

11.
李立 《统一论坛》2012,(6):16-19
港澳回归祖国,表明了"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切实可行的,它同样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依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本文试就"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做一探讨。"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模式很多,但切实可行的,既能满足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2)
<正>摘编自1月6日台湾《中国时报》"一例一休"去年底加速在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后,随即2016年12月23日公布施行,原本台当局以为"法案"通过后已成定局,应可平息"立法院"政党恶斗及资方、劳方各方的争议,不料因"修法"不够周全,不仅物价涨声响起,许多行业缺工、职场种种负面效应纷纷浮上台面,乱象频生、怨气四起,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7)
正青年返乡务农不只是口号,而是台湾正在发生的事实。做起来并不容易,也不像想象中那般美好。因为除了需要投入不小资金购买设备和土地,技术与销售管道、市场价格波动与缺工诸多问题,也影响了青壮年投入农业的意愿。尤其,台湾农村人口高龄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但透过互相协助,在黄谦一、杨素琴这些默默耕耘的人身上,仍可看到未来的希望。自创"不二"品牌2007年,全球谷物价格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台湾的工业发展与劳动力供应存在着三个矛盾:(一)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不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下降,而台湾经济不景气及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从而出现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失业现象增加;(二)工资增长与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矛盾。工资增长造成产品成本提高,使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而八十年代后在国际市场竞争对手增多、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以对外贸易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台湾失业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自2001年以后,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受失业影响的人口数达百万人以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造成失业率大幅上升和失业人口的增加,主因是台湾产业结构的剧变,传统产业处于“夕阳工业”的没落状态,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取而代之的高技术产业并不能全部吸收这些劳动力,就业人口反而有所下降,而劳动力供给却在不断增加,失业率攀升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这种发展趋势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郑太男 《台声》2014,(6):36-36
<正>最近有幸聆听台湾"酒店业教父"严长寿先生在台"中研院"以《台湾改变的支点》为题进行的演讲,他讲到岛内最近世事纷乱,社会不缺批评的人、也不缺看到问题的人,台湾真正缺乏的是愿意卷起袖子做事的人。一语中的,想必说中不少人的心声。从"服贸"卡关争议,到"核四"议题风暴,一系列公共议题的争议、冲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家的统一问题。当我们努力去落实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时,才发现今日的台湾社会在统一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台湾社会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问题上都出现了危机。分析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这是本文要做的。  相似文献   

18.
台湾经济“四化”问题与两岸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初期,在全球化、区域化大发展背景下,在两岸经济合作日趋紧密而政治对立不见缓和的矛盾纠结中,台湾对外经济层面凸现出"出口导向产品单一化"、"新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发展战略泛政治化"等问题.文章对上述"四化"问题的现象和成因加以探讨,重点分析大陆经济成长对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进而阐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解决台湾经济"四化"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八闽     
今年1500名宁夏劳工到莆田市就业今年莆田市又有一批新项目开工,一开春企业用工急剧增加,不少企业出现"工荒"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缺工3万人左右。莆田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把解决"工荒"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各项积极措施,大力引入劳动力,已从宁夏引入劳动力1500人,完成省劳动保障厅下达的今年劳务帮扶输  相似文献   

20.
纪欣 《台声》2014,(11):44-44
<正>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统派团体时,谈了许多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其中包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等等。消息传到台湾,朝野政党只顾异口同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