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帝国主义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伯恩施坦提出修正主义观点,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伯恩施坦的观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倍倍尔对伯恩施坦的观点作了全面的批判,试图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的批判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从而没有能够阻止修正主义思潮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正主义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创新,但修正主义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他的理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吴晓斐 《学理论》2009,(18):10-11
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帝国主义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伯恩施坦提出修正主义观点,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伯恩施坦的观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倍倍尔对伯恩施坦的观点作了全面的批判,试图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的批判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从而没有能够阻止修正主义思潮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正主义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创新,但修正主义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他的理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9)
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基于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认识及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不同理解,在科学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理论分歧。考茨基在《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分析,回应并批判伯恩施坦的改良社会主义观。探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留念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5年12月在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基础上组建成立。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  相似文献   

5.
许耀桐 《理论探索》2013,(4):5-10,1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做出的创新和重大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提出与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和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展和提升的过程。群众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一切,并要有一个‘来’和一个‘去’;两个结合,并要有一个‘集中’和一个‘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质在于为民、务实、清廉和民主。群众路线是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领导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对"五组问题"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历史,这"五组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组问题对应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主题的提升,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既有过沉默,退让,又有言辞激烈的批评。伯恩施坦从劳动价值论入手,通过批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否定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质疑"崩溃论"、"剥夺论"和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进而否定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考茨基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争,了解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争论,对于我们了解全球性金融危机,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精髓,更好地指导当今经济建设的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2)
伯恩施坦从工人阶级的革命诉求到改良经历一个过程,伯恩施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变化使社会生活整体性质有所改变,提出走和平改良道路的政治经济规划路线,但是这种办法根本行不通。从本质上来看,改良道路的最终结果就是妥协,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我们要正确认识伯恩施坦修正思想理论的经验和教训,也要正确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建设的初衷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作为乡村建设的关键行动者,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尚未获得已有研究的充分关注。采用内容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部地区M镇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村干部在道义逻辑——"安全第一"的农民生存伦理驱动下成为守义人。面对基层政府避责行为,村干部坚守道义方式升级加码,并在基层政府政绩追求转向助推下,迫使基层政府承认并顺应道义逻辑,进而形成代理倒逼行政机制。"村干部的道义驱动"是对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增补,更新了村干部角色与行为逻辑微观理论,扩充了乡村社会自我保护理论,修正了"‘双轨政治’转向‘单轨政治’"的学理判断,改进了对基层政权运行状态的理论描摹,但适用范围仍有待进一步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9)
马克思在其研究生涯中,尽管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但对"人"的思想的研究始终贯穿马克思研究的全部内容。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价值指向和理论依归。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经过党历代领导人的努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伯恩施坦的议会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他的渐进改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卢森堡尖锐地批评伯恩施坦"议会迷"的思想,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实现议会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对其思想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2016年7月23~24日,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浙江省委党校在杭州联合举办了"第八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论坛"‘五大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党校系统、中央有关部委、部分高校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正值举国上下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方兴未艾之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和辽宁省委党校于2015年7月20—21日在沈阳联合主办以"‘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来自全国党校系统、北京大学、中央编译局等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内在逻辑和理论意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四个全面","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14.
1889年由恩格斯创立的第二国际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富矿。本文立足于恩格斯身后的第二国际政治家和理论家——倍倍尔、福尔马尔、伯恩施坦、考茨基、卢森堡、饶勒斯和鲍威尔等人的著作及历次代表大会的相关文献,梳理和考察第二国际时期著名理论家的社会保障思想。我们认为,研究第二国际时期理论家的社会保障思想这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要求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创造了良好条件。把党的建设学科独立出来并设置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重大举措必将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宣传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邓小平理论是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邓小理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及实践相结合的求真务实的过程中产生的,求真务实是邓小平理论的特点之一。一九七六年,中国面临着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然而,由于当时“两个凡是”的障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徘徊的局面。邓小平以求真务实的理论智法和政治勇气,积极提倡全面、完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他指出:“马克思、思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  相似文献   

17.
高扬 《瞭望》1987,(51)
年轻的时候,读鲁迅的书,读其它革命文艺的书和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书,促使我走上了艰难的革命道路。革命胜利了,尽管经过‘十年内乱’,我同以革命为毕生职业的老战士们一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曾动摇。这种不动摇却遭到了讥笑。有的青年当面就说我们这样人的思想‘太正统’。我知道他们的观点并非‘土产’,近年不是有些人传播洋人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正值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当代中国发展之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浙江省委党校于2016年7月23—24日在浙江杭州联合主办以"‘五大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来自全国党校系统、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改良还是革命?》中,卢森堡有力地反击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趋于缓和的迷思。直至今日,资本主义不断的经济危机及其总体性危机一再地印证了卢森堡的判断并预示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衰亡命运。卢森堡对伯恩施坦错误根源的揭示,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审视当前各种错误思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卢森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理论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柱,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分野,辩证认识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学习、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5·31”讲话精神,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于2002年6月2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召开“‘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就“‘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