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说曹植对继承权的争夺高飞卫关于曹植与曹丕争夺魏王继承权问题,有学者认为,曹植“为了取得曹操的欢心,寻找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显露自己的才华学识,并与丁氏兄弟、杨修等人串通一气,营私舞弊,以求一逞”。‘但是,另一种观点与此截然相反,认为曹植非但没有与曹丕...  相似文献   

2.
汉赋对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对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邹树德曹植是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关于他的诗歌创作,黄节先生曾有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陈王本《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折扬、马之赋而为诗。”但在古典文学界,长期以来忽略了曹植“折扬、马之赋而为诗”的一面,从而影响了人...  相似文献   

3.
曹植作品存在诸多"矛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折射出曹植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此意识源于其"高效能自我感"的自我概念,此概念之确立经由早期习得、遭遇冲突和后期固化几个时期。在此概念驱动下,曹植早期的儒家思想渐次内化为稳定的儒家人格。历史对曹植儒家人格的发现是一漫长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曹植的人格精神较少关注,故而对曹植作品的深刻内涵亦少挖掘。陈寿、裴松之、江淹、萧绎、王通等对曹植精神的不断发现,纠正了曹植形象接受的偏差,指引了曹植人格接受的方向,为唐以后对曹植作品的道德阐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洛神赋》描写了曹植与洛神浪漫的人神之恋,但终因人神殊途而惆怅分离的爱情悲剧.在序文中曹植讲述了《洛神赋》的创作缘起,分别是行至洛水忆起洛神传说和有感于宋玉的神女之事.一方面曹植有感于洛水之景,情随物迁感物而兴,通过人神的爱情悲剧来隐喻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不能实现;另一方面,宋玉关于神女之事的诗赋恰为曹植情感宣泄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抒情模式,因此《洛神赋》也可以看做是曹植对宋玉神女之事的重新认知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春秋》2001,(2)
东阿县政协文史科编辑的《东阿王曹植》专集,最近由山东省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约40万字。以此书的出版为契机,经县政协提议,县委、县政府批准,将在2001年3月底,在东阿县城举行“曹植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诗品》上品曹植条昭示出了钟嵘丰富的诗学理论。钟氏认为曹植诗"源于《国风》"、"情兼怨雅"而"骨气奇高",正是其所推崇的充满"性情"而兼具"风力"之说;钟氏评价曹植诗如"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符合其自然"直寻"的诗学追求;钟氏认为曹诗如"女工之有黼黻"而颇具"滋味",符合其诗学理论的"诗之至"理想。  相似文献   

7.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丕、曹彰、曹植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为此,曹操甚至不惜制造冤案和血案。但令人费解的是,拥戴曹丕的崔琰被赐死,拥戴曹植的杨修也被杀,曹操究竟要立谁为接班人呢?  相似文献   

8.
陈鹏 《福建乡土》2014,(5):36-39
李贽自幼随父读书习文。12岁作《老农老圃论》,初露才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25岁时乡试中举。29岁时,为了“假升斗之禄以为养”开始做官,任河南辉县教谕。33岁时迁任南京国子监博士。35岁时携带家眷到北京等候补缺,期间开馆授徒,越3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43岁时改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在南京研究王阳明学说,受到主观唯心主义和良知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玉华 《求索》2012,(3):195-196,251
陈思王曹植乃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然而后期遭受其兄曹丕的猜忌,失却行动自由、生活汲汲无欢,这样,曹植长期处于过度的抑郁和哀伤状态,但又不能对朋友、亲人表达政治失意、感情苦闷的情怀,因此他只能借助朦胧梦境或是以痴迷幻觉,或是以隐晦文字含蓄蕴藉地流露。他的不幸遭际得到后世文人的同情,这种艺术手法也对他们创作影响很大。其中,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遭际和生活与曹植后期颇多相似之处,因此他对这种朦胧的情缘和心境感触良深,对曹植的认同感也尤为强烈。这种心灵上的认同也使得他喜欢创设朦胧的诗境和意境,含蓄委婉地寄托自己的忧伤和哀怨。  相似文献   

10.
《今日广西》2008,(15):73-74
中医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上说,女子7岁,肾气开始旺盛;女子14岁时,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能力;女子21岁时,肾气充满;女子28岁时,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女子35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发肤开始晦暗;女子42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女子49岁时,太冲脉、任脉气血虚弱,绝经……每隔7年,女性的身体就会面临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尤其在20岁、30岁、40岁之间,女性的身体由成熟逐渐转向衰弱,此时的健康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马荣江 《前沿》2010,(20):150-154
自钟嵘《诗品》指出陆机诗"源出于陈思"以来,后世论者多据此反复申说,但这一论述缺乏材料佐证。本文选取了陆机乐府诗作为切入点,分别将陆机乐府与曹植乐府、建安其他诗人之乐府及汉代乐府进行了详尽的比对,得出:陆机拟写乐府非以水平高低为标准,而以是否近古辞、古意为根据,陆机乐府中无模仿曹植诗者。  相似文献   

12.
甄妃甄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曹植曾做一首《洛神赋》来赞颂她的美貌。传说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仙人,手执玉如意,立于其侧。临产之时,只见仙人入房,玉衣盖体,遂生甄氏。甄氏三岁丧父。曾有相士刘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之责,乃不可言。”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她成了曹军的俘虏,后又成为曹丕的妻子。公元229年,正值壮年的曹丕终于登上帝位。甄妃此时已经年逾四旬,色衰而失宠,不久便郁郁而死。  相似文献   

13.
母亲 我不知道自己的路还有多长,也不知道未来将要带我奔向何方,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想起的却是她年轻时的模样。她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20岁时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了一个年仅2岁的女儿;35岁时离婚;45岁时身患癌症;57岁患脑血栓,从此长达16年瘫痪在床上。她躺在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不禁泪流满面。到后来,她每次见到我都哭,但已经是没有声音,也没有眼泪的无声干哭了。  相似文献   

14.
正曹植,字子建(192—232),三国时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朝城),魏武帝曹操第三子。曹操曾欲立植为太子,因植不胜权术,又因酒误事而未立。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称文帝,丕对植忌疑防范,《三国演义》有植作"七步诗"感动兄丕的故事。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对植仍防范限制。在文、明二帝的12年中,植被次更爵,迁徙封地数次。先封鄄城,次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38岁时再徙封东阿王,仅两年余,又改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乡镇干部,22岁时被任命为乡团委书记,24岁当上副乡长,29岁任乡党委书记,并被评为全市“十佳青年”。30岁时被组织部门确定为“县级后备干部”,三年后调任城关镇党委书记,并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列为“优秀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16.
张振龙  张晓庆 《求索》2008,(5):180-182
从用典看曹植对《诗经》的接受,表现在词语的引用、语句的化用与题目的引用上和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性上。这对其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即继承了《诗经》内容的感伤情调,发展了《诗经》以来的诗歌抒情传统,《诗经》从文人的立德立功之资已逐步变为立言之资。  相似文献   

17.
四十才立     
孙展 《今日广西》2007,(11):47-49
一切从30岁开始 30岁时,周宣还在一个机关里担任科长,那是他从大学毕业后,苦熬8年的结果。在外人看来,30岁的周宣已经成家,并且事业顺利,几乎没有什么波澜就到了而立之年。但周宣自己知道,这不过是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8.
钟嵘撰写《诗品》的现实原因是借此扭转"永明体"追随者片面推尊鲍照、谢朓而出现"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创作倾向,批判武器是确立以曹植诗歌为代表的审美典范,主要批评方法之一便是"追源溯流法"。现实原因促使钟嵘贬低"永明体"相关作家,忽略他们与曹植的联系,为他们寻找一个成就一般的源头。这种主观意图破坏了方法论的彻底性,也放大了"追源溯流法"的理论缺陷,导致后人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马剑 《中国保安》2012,(11):19-21
2012年4月,郭鑫刚刚度过他29岁的生日。在人生第23个年头时,他加入了唐山市保安护卫押运有限公司,至今与公司共同经历了6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黎汝清自传     
黎汝清 《春秋》2010,(1):56-57
我1928年2月10日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八甲村一个中农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木匠.农忙时务农。我7岁上学,11岁时由于日寇侵入家乡而辍学。此后上了半年私塾,读完《沦语》《孟子》和半本《诗经》,平时除参加儿童团、青抗先等活动外,白日参加农业劳动.晚上教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