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超  高扬  刘超 《台湾研究》2020,(1):73-81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金融业改革促进产业转型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为样本,以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视角,回顾1960-1980年间的金融抑制时期、1980-2000年间的金融自由化时期、2000年后金融改革和国际化时期,在面临国际和岛内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台湾当局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做的积极探索。并探讨了在台湾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金融发展的作用。这些经验对中国大陆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启示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风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风暴的启示胡石青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业陷入五十年代以来少有的混乱局面,岛内股价飞涨,地下金融泛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造成台湾当局处境被动。为整治乱象,台湾当局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大陆今天...  相似文献   

3.
台湾金融体制现状分析邓利娟*在台湾当局大力推动整体经济升级转型的背景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台湾金融的发展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长期以来严格管制、僵化保守的金融业逐步迈向“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目前台湾金融体制如何、有什么特点?台湾金融体制面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逐渐向服务业社会转变,但近年来台湾服务业增长趋缓,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已成为台湾经济转型的重要瓶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岛内外经济新形势,台湾当局将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作为施政重点内容之一,并大力加强两岸服务业交流与合作。本文将就岛内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台湾当局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提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金融业发展蓝图,而具体落实的措施则集中反映在所谓的两次“金融改革”上,其背景与过程牵涉到岛内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极其复杂的因素,在岛内引起广泛争议,遭遇重大困难。从目前形势看,民进党当局规划的金融蓝图只做了一半,并正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张培 《台湾研究》2013,(1):45-50
一、研究背景与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前,台湾曾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这种体制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以及台湾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管制已经不能适应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岛内要求开放金融市场的呼声也随之日益高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台湾开始了金融自由化历程,其内容包括开放金融机构的设立,解除市场进入障碍的数量管制、打破公有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实行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范围的放宽等,台湾金融业也因此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放开过度,自由化的顺序错置,没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加上经营业务的同质性很高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运营风险增加。20世纪末,整个金融系统挤兑风波不断,银行坏账率节节攀升,在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台湾金融体系危机出现。因此,台湾地区宏观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形势下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台湾金融改革的现状和前景曹小衡台湾金融的改革是台当局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80年代以来,台金融改革的步子加快,进行了一系列涉及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行政等方面的改革,旨在以“市场金融”取代“政府金融”。目前,新的金融体制的框架已初显。以“自由...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呈现自己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滞后,金融自由化给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带来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制度转型远未完成,金融自由化改革滞后带来制度风险.两种风险交错并存,相互影响并且在时间顺序上,存在从制度性风险向金融自由化风险过渡的趋势.在我国金融自由化未完成以前,金融运行中的制度风险是主要的、基础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2005年台湾经济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台湾研究》2006,(1):12-15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台湾经济转型不顺及岛内制造业大量外移,加之岛内民间大规模投资结束或延后,200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预计3.8%,未能达到台湾当局一再调降后的“保四”目标。2006年台湾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10.
2005年Z出版社出版的题为《结构调整》的报告的第三章题目为《金融自由化:对生产和小企业的影响》,该章以四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为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结果是极端失败的:银行资产被集中到少数精英分子手中,他们垄断金融,热衷于投机活动,将利率大幅提高,从而获得巨额投机利润,却使生产性活动得不到投资,国家自主的工业化进程完全中断,整个国民经济萎缩。金融自由化所声称的加强竞争、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扶持新型生产性企业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目标完全没有达到。报告主要内容如下。一、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ECFA后台湾加速推进与国际经济体商签经济合作协议,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造成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局面更加复杂,台湾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在岛内备受关注,并成为台湾当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政策调整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民 《台湾研究》2002,(2):23-30,37
自台湾当局于1990年提出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及1995年转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台湾经济的市场化与自由化步伐加快,到2002年元月正式入世时,除农业与服务业等少数领域外,许多领域与行业基本上接近或达到WTO所要求的开放程度,惟将大陆排除在经济自由化与市场开放之外。两岸先后加入WTO后,如何调整符合WTO要求与规范的两岸经贸政策及如何在开放与保护所  相似文献   

13.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与两岸科技交流及合作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劳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大量外移到社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资讯、半导体等科技产业在岛内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台湾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台湾科技产业也开始关注祖国大陆投资市场。台湾当局推行“戒急用忍”政策,限制科技产业到大陆投资。21世纪即将来临,展望世纪之交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前景,人们无不对台湾科技产业现状、两岸加强科技产业合作可能性以及如何推进两岸科技合作等问题感到关切,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发表一己之见。一、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台湾科技产业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局行政院1994年重新修订了《社会福利政策纲领》,并成为台湾90年代中后期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新的“纲领”以及前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台湾在这一时期新制定和修正了诸多社会保障法案,对岛内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推进金融发展的重心放在打造金融中心这个地方政府的目标上去了,把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扭曲为金融中心城市的特权,放慢了为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而应该加快的放松政府管制和金融市场化运动。  相似文献   

16.
朱磊 《台湾研究》2002,(3):52-57
当今世界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政治上的多极化,二是经济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家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界按同一规则国际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1999年全球跨国投资8000多亿美元,是1990年的4倍多。私人资本流动加快,1998年十大外汇交易市场日均外汇交易额已超过1.9万亿美元。本文介绍与分析台湾在新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下如何加强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完善,简析台湾金融市场与“亚太金融中心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迪拜大部分的土地仍为沙漠,但作为中东最富裕的城市,迪拜已经稳居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图为总高828米、楼体162层的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的影子映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地面上。相比农业和工业部门,中东国家金融部门出现时间相对较短。1929年在巴勒斯坦建立的阿拉伯银行标志中东现代银行的兴起。经过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前十年的石油美元繁荣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中东金融部门发展迅速,伊斯兰金融更是突飞猛进。然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中东金融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台湾水果大陆销售存在的问题及两岸农业合作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祖国大陆积极释放善意,针对台湾水果登陆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并从8月1日起对台湾15种水果进口单方面实施零关税,标志着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进入新的阶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台湾农民收入,使之从两岸经济交流中获得实惠,也丰富了大陆民众的物质生活,受到两岸各界的普遍欢迎。反观台湾当局的种种阻挠,不仅导致岛内民众的普遍质疑与强烈反弹,也从侧面证明该措施确实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台湾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并呈现“闷经济”特征:低增长、出口疲弱、消费投资低迷、民生困顿,台湾当局虽采取多项经济举措,但缺乏方向感无力摆脱困境。造成这种“闷经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受外部环境、政党斗争、制度建设等因素制约,台湾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但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是有助于台湾“脱闷”的重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评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的前景肖绪照台湾谋求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已成为岛内热门话题,且已纳入台湾当局的议事日程。对其前景,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一、背景和目的1993年1月4日,李登辉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上表示,要把台湾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