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警察在执行职务时也应受到民法上的名誉权制度的保护,这具有法理和现行法律的依据。对警察的名誉权是否采取与普通公民和法人同样程度的保护,民法上缺少明确细致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又缺乏运用现行法律规定和法理进行充分的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2.
警察在执行职务时也应受到民法上的名誉权制度的保护,这具有法理和现行法律的依据。对警察的名誉权是否采取与普通公民和法人同样程度的保护,民法上缺少明确细致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又缺乏运用现行法律规定和法理进行充分的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3.
当前,袭警事件频频发生,警察的人身权、名誉权等屡遭侵害,给公安机关造成了巨大损失,与此同时,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又面临诸多问题,如法律对警察执法保障不足、社会对警察执法的误读、舆论对警察执法的误判,不仅侵害了警察执法权益,影响警察执法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公安队伍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建立袭警行为应对预案、形成舆论快速应对机制、推动法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闻立法: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纠纷此起彼伏,我国在制定新闻法时应充分考虑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冲突的现实.名誉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完备而具体;舆论监督权方面的立法则是含糊其辞,这一状况必须在新闻立法中得到解决.名誉权主要归属于民法中的"私权",舆论监督权主要归属于行政法上的"公权",新闻立法如何平衡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正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死者的名誉权应受法律保护。针对死者名誉的司法救济程序是否只能由死者的近亲属提起诉讼这一问题,本文就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名誉权纠纷案件成为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名誉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膨胀"。确定适当案由,使名誉权纠纷名副其实;准确认定是否侵权,使名誉权保护恰到好处;把握媒体正常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行为的界限;判处适当的责任承担方式;规范判决精神损害赔偿,将促使民事审判中名誉权完美"瘦身"。  相似文献   

7.
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冲突解决机制受制于民法关于名誉的调整模式,从而使二者的关系或者体现为权利与利益的关系,或者体现为利益与利益的关系.普通人向公众人物转化过程中,其名誉权因权利运动而实现利益化,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利益冲突.我国立法将名誉权设定为具体人格权,但应通过立法以言论自由限制名誉权,避免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关系转化为权利对利益的绝对优势,而扼杀言论自由.对公众人物名誉权应采取弱化保护,通过利益衡量使其弱于言论自由,以强化对公众人物的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8.
新闻权与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冲突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基于特殊身份,其名誉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与一般公民的名誉权具有显著的不同。新闻权与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冲突,性质上应当属于公益性权利与私权利的冲突。在司法救济中理应对新闻权予以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9.
名誉权具有人格权的基本属性,即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与财产的关联性。名誉权人有其特有的几个特征,即它的主体是特定的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客体仅是名誉,是公民或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的内容是民事主体对其名誉的保有、维护和利益支配。了解和掌握名誉权的法律特征,才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懂得如何更好、更准确地适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警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是由警察这一特殊职业所定。心理压力过大,会从生理上、行为上、精神上给警察带来危害。缓解警察压力需从自身、家庭、社会和机制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公安民警在和平时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对公安民警权益的保护不仅是对执法权益的保护,还应延伸到因民警身份而带来的个人及其家人的权益保护。当前,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损害民警休息权、健康权、名誉权、获得报酬权、政治自由权等权益的情况仍比较严重,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民警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到公安机关职能的发挥,对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建立和健全公安民警权益保护机制,有利于改变保护不力的现状,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醉驾入刑的实施,不少违法者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使得警察执行公务受阻、受扰,甚而受到人身和名誉侵害的事件日渐增多,已经成为新时期影响警察执法、社会秩序的一大问题。可以说,有效保障醉驾入刑下的警察执法权益已成为维护国家法律尊严、树立警察执法权威、维护人民合法利益和调动警察积极性的有力举措。当前,醉驾入刑下警察执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机制主要有:加强立法保护、设立维权专门机构、配备执法装备、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警察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民警察执法权保护问题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建议刑法应当明确人民警察的职务防卫权,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遭遇暴力抗法者的袭击,有权利使用警械和武器进行防卫,以示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在刑法分则中应增设袭警罪,明确规定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和具体的量刑标准,使暴力袭警行为在刑罚适用上罚当其罪,以实现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人民警察就职宣誓制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负有特定职责的人,人民警察应当进行就职宣誓,并且应当规范地进行宣誓。本文从人民警察就职宣誓制度与职业神圣感和荣誉感,人民警察就职宣誓制度与尚法和敬业精神,人民警察就职宣誓制度与警察自律和群众监督,以及人民警察就职宣誓制度的内容等四个方面对这一制度作了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警察行政强制权是我国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在法治视野下需要厘清其基本概念并加强规制。警察行政强制权是警察行政权的一种具体形式,同时也是行政强制权在警察法领域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出入境边检民警的职务性犯罪不仅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口岸秩序,而且影响了国家的整体形象和国际声誉。边检民警职务性犯罪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采取的对策也因犯罪的三个阶段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基层警察长期超负荷地工作,普遍存在着累、弱、险、难的问题,正当权益时常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应当正确界定警察的职责,调整警力配置,科学用警,切实保证警察的知情权、休息权、薪酬权、受教育权以及安定权等权利。  相似文献   

18.
人民警察工作权 ,是公民从事警察职业所享有的获得报酬以及得到相应的工作保障的权利 ,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目前对此尚未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天天有牺牲 ,时时在流血的这一职业特点 ,使得加强人民警察工作权的保障有着紧迫的必要性。人民警察工作权有 :获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抚恤优待权、特殊保险权、培训权、申诉控告权、执法特别保护权、职业安定权。人民警察权力和工作权有根本的区别 ,但是二者不是矛盾的 ,在一定意义上人民警察工作权服务人民警察权力 ,保护人民警察工作权是人民警察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香港警察被誉为亚洲“最优秀的警队”,其高质量的实战训练在国际警坛上享有盛誉。文章从探析香港警察实战训练入手,分析介绍了其主要特点,并结合公安边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公安边防部队实战训练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提升公安边防部队战斗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警力不足不仅严重制约着公安职能的充分发挥,危及公安机关的社会声誉,影响公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广大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与干事创业激情,从整体上削弱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与向心力。针对当前警力不足的现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矫正,以切实提升警力,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