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更正登记请求权是真实权利人对登记名义人所享有的,请求其同意更正登记的权利。在债权形式主义立法模式下,真实权利人所享有的更正登记请求权,属于物权请求权体系中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一种类型。更正登记请求权不适用消灭时效,但相对方因时效取得相应不动产物权时,不得再行使。更正登记请求权受权利失效原则的制约,在相当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义务人足以信赖,该权利不得再行使。更正登记请求权应当合法行使,不得规避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2.
权利失效,是德国在判例法上创设的一项制度,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也通过判例确认了该制度。权利失效是以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为理论依据,在司法实务上发展出来的一项制度。权利失效主要适用于时效期间过长、形成权未设除斥期间等场合。由于权利失效的适用有其特定的法律背景,我国现阶段不宜承认权利失效理论,更不应在民法典中以成文法形式规定权利失效制度。  相似文献   

3.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行政领域,委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大量存在。在理论与实践上,对于委托行使公权力的认识仍存诸多争议,故委托行使公权力的运作轨迹值得关注,包括委托行使公权力的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等。在委托行使公权力的构成要件中,契约可否作为委托依据、委托事项是否需属于受托机关法定职权内的事项与委托界限等诸多问题存在争议。对于委托行使公权力的构成要件的认识差异,直接影响其法律效果,尤其以契约进行委托的相关问题争议较大。基于实证规范、公共利益与政府责任等方面的考量,行政强制法上的代履行与商业性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等行为间的法律关系应被确定为行政契约。  相似文献   

5.
有些权利不可转让;有些权利可以转让,但转让后还是权利而不是权力;有些权利的行使可能“产生”权力,但此权力是“构建”而并非“转让”的;有些权利的行使“启动”了权力,但并没有转让权利给权力;有些权利的行使产生了权力的载体,但并未产生权力本身。因此权力不是来自权利的转让,而是来自权力的转让:有的公权力来自私权力的转让(如部分国家权力、社会权力来自私权力的转让):有的公权力来自公权力的转让(如国家权力与国家机关权力、国家机关权力彼此之间的转让,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之间、社会权力与社会权力之间的转让);有的私权力来自私权力的转让;有的私权力来自公权力的转让。宪法权力也不是来自宪法权利,而是来自私权力和社会权力的转让。  相似文献   

6.
隐藏在比例原则背后的规范逻辑为权利的本位性、公共利益的非至上性和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可权衡性。权利本位性要求公权力地行使应当以权利保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不得随意限制权利,但又否定权利至上论。公共利益的非至上性要求非唯公共利益是从,公共利益只能作为限制权利的必要条件。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可权衡性,要求公平权衡权利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论禁止不当联结原则的涵义法律地位与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止不当联结原则是指在国家公权力的运作中,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与公权力的目的保持合理正当的关联。该原则应定位为公法原则、宪法原则、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则。在理论上该原则渊源于比例原则、合理性原则、禁止恣意原则、法治国与依法行政原则。  相似文献   

8.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小限度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很难想象一个公民没有人身自由还能很好地行使其他基本权利的。但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公权力依照法律对人身自由也要适当的限制。当然这种限制必须合乎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当公权力违反这些原则和程序时,就失去了合宪性,受害的公民得请求即时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权利失效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通过判例确立了这一制度。因此在我国确立权利失效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可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权利失效制度,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归入民法典之中。  相似文献   

10.
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是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监察委员会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监察对象时,依据的关键标准是行使公权力。但是在我国立法中,《监察法》中的"行使公权力"系首次以法律概念的方式出现,因此有必要对行使公权力的判定标准进行研究。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行使职权"概念与《监察法》中"行使公权力"概念具有较大相似性,且域外司法实践中,也多以"行使公权力"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行为要件)。因此,从《国家赔偿法》"行使职权"判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明确《监察法》中行使公权力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加强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突发性群体矛盾时有发生,这是应面对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健全党员和干部深入联系农民群众的责任制及长效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关心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控辩平等问题是刑事审判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我国现行实判制度在控辩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控辩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法官只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认定人和适用法律的裁决者。实现控辩平等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诉讼结构 ;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 ;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的公诉水平 ;有利于健全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林建华 《理论前沿》2002,26(12):15-17
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是当代世界上极其重要的两大类政党。从20世纪初迄今,两党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4.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关系到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调整利益关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深刻认识利益格局调整对党群关系的巨大影响,积极探寻对策思路,扬长避短,正确调整利益格局和利益矛盾,努力巩固新形势下党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与党心连心,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延安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工会论坛》2001,7(1):67-69
讲正气是三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正气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必须树立和发扬的最大的正气.当前弘扬正气主要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在党内乃至全社会形成一种正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的最大类书。创意并真正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清康熙皇帝之三子诚亲王胤祉的老师陈梦雷。全书在康熙晏驾前已经完成。雍正帝胤祯即位后,因对与其争权的前太子胤、三哥胤祉极为不满,所以对为胤祉主编该书的陈梦雷痛恨至极,将其流放。该书原稿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可能在陈梦雷家被查抄时销毁,这是该书成书过程至今不详的原因。乃礼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者到城镇打工,他们将自己获得的收入寄回家乡,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但这并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渐拉大之势。这里有复杂的原因。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多大帮助,要有效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还应结合消除不合理的行业进入壁垒,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近期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问题。对此,应继续稳定和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议恢复婚检,加强婚育、保健和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惩用B超鉴定性别后有意堕女胎的行为;加强计划外生育的管理,健全城乡基本保障制度,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