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时代警察执法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社会环境风险、人身损害风险和心理风险。制度建设落后,保障措施缺乏,社会环境影响,执法对象素质较低,自身法律意识和实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欠佳是新时代警察执法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健全法律法规,落实保障措施;优化执法环境,树立良好形象;开展广泛宣传,增进警民互动;并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防范警察执法面临的风险,保障警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确保执法活动规范有序进行,打造警察队伍良好社会形象,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警察心理健康是种种心理品质的一个综合指标,它是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警察素质的高低与警察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心理健康不良往往会阻碍警察素质的提高。本文就如何通过提高警察心理素质来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警察执法心理是警察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其执法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通过"以老带新法"、"集体执法"、"心理模拟训练法"、"身体训练法"、"观摩场景法"、"拓展训练法"等途径有助于加强警察执法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加强警察执法公信力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巩固公安机关法定地位,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当前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的既有警察队伍内部因素,也有诸如法治不健全、社会期待过高、媒体舆论不良炒作等原因。加强警察执法公信力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法治环境下,树立正确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保障警察权益、树立良好形象,切实提...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的执法环境对警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障美国警察的人格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美国心理学界对警察人格的内涵、测评方法和形成过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在人格测评量表的编制及其实践应用等方面值得我国警察队伍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体制忽视了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在警察培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导致公安民警心理素质水平普遍低下,严重地制约了警察社会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公安高等院校是培养职业警察的主阵地,在构建科学的心理训练体系过程中,要确立以"学为用,练为战"为训练的宗旨,全面理解警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完善警察心理训练的内容,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完善考核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权威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警察执法行为效率的重要因素。造成警察执法行为权威不足有社会思想意识方面重视不够的因素,有腐败等对党和政府及警察形象的负面影响因素,也有法律保障不力因素及街路面警力匮乏因素等。提升警察执法行为的权威,应加大反腐力度,重建党和政府形象;修改、完善法律规范,提高执法警察行为的法律保障力度;增加街面和路面警力,提高公安机关社会面上的震慑力等。  相似文献   

8.
警察的敌对心理常常表现为多疑戒备、麻木冷淡、抵触对立、紧张焦虑等,其产生与警察面临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风险压力、家庭压力等紧密相关。警察敌意心理对警察自身、警民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警察职业心理疾病。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重视对警察敌意心理的治疗与消除。一是要加强民警的心理训练,增强民警的心理素质;二是大力推进暖警工程,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警察执法心理支配着执法行为,执法行为是警察执法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分析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活动中执法准备。执法中行为、语言、情绪与空间利用及执法认识,揭示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活动中的心理及其成因,为今后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中的规范执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警察防卫意识是提高警察安全执法、减少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心理学和警察执法实践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警察防卫意识的涵义、形成过程、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研究很有必要。研究表明培训制度保障、宣传教育、防卫理论知识学习、技战术训练、实战案例评析、心理素质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警察防卫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口语运用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矛盾运动过程,即在具体的语境下,民警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发出信息,并由授受者接受信息,以此达到执法的目的,完成执法任务的过程.因此,公安民警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将心理技巧即理性的情绪倾向技巧、积极的"原生态"技巧和情绪管理技巧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2.
监狱警察职业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狱警察是指在监狱工作机关从事刑罚执行、实施惩罚和改造罪犯的人民警察,他们既是执法者,又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他们不得不面对单调、枯燥的工作内容,偏远、闭塞的工作场所,压抑、沉闷的工作环境,不近人情的工作制度等等。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心理健康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绩效、身心健康、生活满意指数。不能以社会认可的行为进行克服,致使紧张、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输导和宣泄,最终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警察执法权力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与严苛的审视,且警察机关的信息优势也丧失,这在客观上要求提高警察执法质量,而提高警察执法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警察机关主动回应挑战,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对警察执法权力予以规制,保证其在合法且合理的范围内行使。  相似文献   

14.
警察执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理应以公众满意作为其全部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的永恒目标。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警察执法的公众满意度有下降趋势。要提升公众满意度,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就需要每个警察高度重视,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自觉以"严格、公正、规范"为标准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建构与公众沟通的渠道,规范媒体行为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有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执法环境下,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阐释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涵义,从外部影响因素和本体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寻求其受到挑战的根源,提出了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暴力袭警频发已成为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生产的原因,既有主体(袭警者)、客体(公安民警)的因素,又与当前执法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对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给予警察执法提供足够的法律保护;其次,依法合理使用警力,给予警察执法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再次,从严治警,提高警察素养和执法技能,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协警执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安全的迫切需求以及警力不足的现状赋予了协警清而不退的现实合理性。对协警执法权的质疑不在于法理逻辑推理上是否有法律授权,而在于协警是否能够胜任其工作的现实担心。协警参与广义的执法活动是社会安全需求与执法规范化要求比较下的次优选择。协警属于市场化管理的全日制公安从业人员。滥权风险相对较高。实践中协警“辅助执法”规则是公安机关在管理技术上对协警滥权风险的应对,法律性质属于行政规则。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当前惩治犯罪、防卫社会的重要刑事政策之一,对于促进警察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当前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应当以规范警察执法为视角,在重新剖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质内涵的基础上,纠正当前警察执法过程中宽严失衡的现实问题,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面贯彻到警察执法实践中,切实推进公安机关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失控理论解读民警职务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警职务犯罪对社会破坏力极大。依据社会失控理论的紧张论,现阶段民警欲求不达和心理压力大是主要的紧张源,这两个紧张源促成了犯罪心理的形成;依据社会失控理论的控制论,民警自身内部控制力不强以及执法监督不严,法律打击不力造成的外部控制力不足,是形成民警职务犯罪的内外作用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时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多,特别是遭到暴力阻挠,甚至人身遭受围攻殴打呈频发势头,这必将动摇公安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整体执法权威。因此,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到树立执法权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赋予人民警察相应的权力和地位,改善执法条件,树立人民警察的强制性执法权威;通过提高人民警察自身素质,树立人民警察的自然性执法权威;通过强化对外宣传,弘扬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真正担负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