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喜欢看《当代贵州》,尤其关注《山里山外贵州人》栏目。贵州,过去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贵州虽然和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慢了点,但勤劳的贵州人通过一代又一代努力,正在向世人展示着一个崭新的形象。对这些各行各业付出激情与汗水的贵州"英雄",我们不能忘记。细读《山里山外贵州人》,文章朴实生动,把贵州人的精神、贵州人的志气、贵州人的品格,都一一展现了出来,为贵州人树了榜样、树了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重新诠释了历史上"天无三日睛,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当代含义,这是对贵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近些年,"有山有水有优良空气","三有"的贵州正在成为一个"聚宝盆",变身让人向往的观光度假花园、寄托乡愁故园、改革创新田园。而曾几何时,贵州被贴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三无"标签。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  相似文献   

3.
旱灾是贵州历史上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历史上"三无"环境是贵州独特的省情。这种"三无"环境,决定了贵州旱情的特殊性,从而表现为每次旱灾发生以后对贵州破坏程度比其他省区更为严重。这表现在:一是"天无三日晴"的假象淡化人们的备荒抗灾意识;二是"人无三分银"的贫困现实而导致备荒抗灾能力低下;三是"地无三里平"的喀斯特状况表现出对水旱灾害的反应特别敏感,表现更为脆弱,灾荒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始终以"后来居上"的勇气和决心,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持续迈向新阶段,极大繁荣了市场,有力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540.83亿元,人均GDP为37956元,分别是1978年的290.45倍、216.89倍。40年历史巨变,饱含着贵州人踏着时代节拍追求幸福生活的改革激情。改革开放以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大空调,"十里不同天"的多样气候,还带来了多样的生物资源.可以说,贵州不仅是"生态王国",而且是多姿多彩的"文化千岛",只是长久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2005年提出"多彩贵州"这个内涵丰富的品牌,其目的,一是增强贵州人的文化自信;二是更好地展示贵州.围绕这一品牌,可开发出更多的衍生产品,强化品牌的延续性和多样性,促进贵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和"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因而不易引起注意的形容词;但在贵州历史上,有一对由两个"多"和"少"构成的词组及其内涵的转换,能对当代贵州经济社会和贵州人的生存状态产生这么深刻的影响,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它们犹如遗传基因一样,决定了贵州的基本省情.这对词组是"地多人少"和"地少人多".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贵州长期属于边郡,因群山围绕,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贵州试图改写外界对自身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误读,以及三个一——一栋楼、一棵树、一瓶酒(遵义会议会址、黄果树大瀑布、茅台酒)的简单理解。  相似文献   

8.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36-37
9月10日,"贵人善行——颂最美精神做最美贵州人"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以贵州"最美事迹"感动人、"最美人物"鼓舞人、"最美精神"塑造人。为了褒扬当代贵州人中的凡人善举,本刊将从这期开始,每月刊发一位平凡人的"最美事迹",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贵州狠抓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绿色贵州建设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教育医疗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六大脱贫攻坚战",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创造了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为"十三五"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凝聚了每个贵州人的艰辛努力。本刊从"六大脱贫攻坚战"中选取六名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5个多小时的活动,现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里,乡音乡情,畅叙不尽。"年味浓浓溢四海,喜庆连连漫神州……天下贵州人,一生贵州情。"2月13日,由省文联、省工商联、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省文史馆主办的2014"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8,(5):27-29
编者按 春节长假归采,本刊外省籍记者纷纷谈起回家过年的见闻,他们都说,回家最深的印象就是自己威了贵州的义务宣传员.如同他们,今天,越来越多的"新贵州人",就像一务条纽带、一座座桥梁、一个个窗口,将贵州与外界联系起来,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展现在家人面前,让他们周围的人更加了解贵州、喜爱贵州、向往贵州.  相似文献   

12.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3,(27):60-61
贵州士子得以参加科举,是建省以后的事。对于贵州来说,虽然"开设乡试"的决定来得晚了一些,却让压抑已久的贵州学子有了释放能量、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贵州人参与科举说起对推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做评价,历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称赞它的人认为,隋唐创立的这个制度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能参与国家的政治。否定它的人则指斥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导致人才破坏,国家贫弱。有人则主张分历史阶段来评价它,认为隋唐之际的科举制适应了庶族参政的需求,为繁荣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的科举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贵州文化包容性和地域认同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地域认同贵州与周边地区相比,地域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明显不足。这一方面在客观上为形成了"文化千岛"现象,为旅游发展和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却形成了地域文化和精神的缺失。老贵州人的"移民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新贵州人"的地域认同感。谁是贵州人?什么是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为贵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年的变化告诉世人: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热土,贵州人将在不甘落后、顽强奋斗中实现崛起",道出了贵州人奋发进取的决心和加快发展的期盼,可谓鼓舞人心、令人振奋,这无异  相似文献   

15.
贵州古有“夜郎国”之称,据说“夜郎自大”的成语即是说贵州本来又小又穷,还要妄自尊大。解放后,扬眉吐气的贵州人却说,夜郎不能自大。但也不能自小,要自爱自重,自力自强。近年来,贵州各族人民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从贵州实际出发,在“山”上做文章,画出了又新又美的图,谱出了又新又美的曲。从过去的“三无”世界(天无三日睛、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走向了温饱天地,正向小康进发。在群众文化建设上,省文化厅提出了符合本省实际的主旋律:喝茅台酒、吃民族饭、跳夜郎舞、唱时代歌。自1992年以来,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创建艺术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县以下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这  相似文献   

16.
1月21日,北京。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北京贵州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3天下贵州人情系家乡座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主持。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贵州人和曾在贵州生活过的"新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05,(18):11-12
徐沛东(中国音协党组书记、著名作曲家、主题歌曲<多彩贵州>曲作者):贵州的民间藏着许许多多的"音乐金矿".此次大手笔的歌唱大赛,虽然是为了选人才、推好歌,但通过大赛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贵州,它让贵州在全国人的眼里变了样,大大提升了它的形象,我看到了贵州是一个热爱歌唱的热土,3900万贵州各族人民群众唱出对多彩故土的热爱,唱出了他们作为贵州人的自豪感,道出了建设贵州的豪情壮志.歌唱大赛是各地常用的集中表现音乐文化的方式,但像"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这样大规模、大手笔的,确实少有.  相似文献   

18.
盘县地处贵州西部,是贵州百万人口大县、建设中的经济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盘县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贵州建设经济强县的机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建强目标,主要指标均创近年来新高.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41.97亿元,增长14.7%;地方财政收入2.21亿元,增长20.02%;农民人均纯收入1566元,增长5.03%.今年,盘县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进入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如何"建强创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3,(5):8-8
1月21日,在“2013天下贵州人春节晚会”上,北京贵州商会为刘丛强、李春燕、阿里木、陆永康、李泽英、韦族琼等6位贵州典型人物颁发“自强自信贵州人”突出贡献奖,获奖者分别获得1万元奖金。  相似文献   

20.
王录生 《当代贵州》2004,(12):26-27
提起贵州,多数人都知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老话.前两句讲的是自然环境,后一句是讲穷.所以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贵州的自然环境究竟好不好?得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