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菊 《理论与当代》2007,(10):49-50
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作为20世纪初中国病患之"身"的文化隐喻,主要来自于一种对身体的自省式体察以及这种体察的外射。疾病让身体存在从一切历史文化的遮蔽中获得本体性的揭示,"身"作为存在的最原初立场意味着自由,现代中国的病根就在于其"身体"自由的失却,对此,必须通过一场彻底的文化革命来拯救。作为一个文化医生,鲁迅要为中国的患病之"身"做的事是"予以灵魂",使之回归本体,回归自由。  相似文献   

2.
谢锡文 《理论学刊》2005,(11):108-110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废名是个特异的存在.他的作品或因艰涩而拒绝解读,或因清浅而遭误读.事实上,这位以哲学家自居的小说家在其文学创作中,渗透了对生存于田园乡野普通人生的生命哲思,竹林茅舍或清泉流水之间书写的是20世纪乡村中国的另一种生存况味.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湘西人民,外表粗犷、豪放,甚至彪悍,充满少数民族的原始野性;但他们内在朴素、和善,心思极细腻,感情极温柔。几碗酒,往往能让读者透视他们的内心,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其本质。总之,是湘西的酒,让湘西人更具湘西味。酒的豪放、酒的缠绵、酒的清醒、酒的威严、酒的多情都是小说的表层意象。作者无论是将酒作为道具,还是作为铺垫,作为转折,  相似文献   

4.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大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他们身上体现着那一时期鲁迅思想发展变迁的历程,寄予着一些属于鲁迅特有的精神气质、情绪感受,甚至在一些人物身上还隐约可见与作者本人相类似的人生经历。大致分为反叛传统型、反抗-沉沦型、个性解放型、科举殉葬型和卫道士型五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出现频率较高、内涵丰富的植物意象。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杨柳”已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杨柳”寓送别、思乡之意;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柳”寄托着超尘隐逸的情怀;在有的古代诗词中,“杨柳”还刻画春天的景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6.
赵亮 《理论学刊》2005,(1):119-121
以往我们形成的民间概念在新时期文学中具有了某些新的特质。通过对民间文化形态、创作主体思维方式及艺术文本三方面的考察 ,可以较好地把握新时期小说民间思潮的流向与特征。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我们可从他作品中纷繁复杂的心理描写中窥见到一幕幕人生灵魂深处感情与道德剧烈搏斗的活剧。茅盾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的特色从早期到成熟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他的心理描写不仅手法多样,而且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风格、人物刻画、文章叙事基调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初步发现:《黄金时代》里的王二是个富有知识分子潜质的下乡知青,他的生存意识受到冲击这种冲击体现了他的话语权被剥夺,物质利益受损害,人身自由受控制,个人的价值被人为的贬低。一系列打击,促使主人公产生反抗意识,刻意突破那个境遇中的一个禁区——性爱,在一个悖谬社会中以悖谬的方式获得了自身的精神慰藉和困境里的突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性别文化角度分析女性个人化小说的叙事视角,阐述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中国女性写作的大文化背景下论述女性个人化小说,通过呈现女性独特的生命景观所体现出的自觉的性别意识和女性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黄珏涵 《学习月刊》2012,(4):104-105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品牌与个性化成为这个时代商业的特征.而对一个企业.其自身的形象的创新及企业内部文化的表露成为占据市场的一个关键。企业形象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设计的手段将企业文化因素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11.
宗教意识是沈、废二人作品共有的突出的文化特征,反映在民俗学上,二者又有不同.同为京派作家,废名更侧重从民俗事象来建构小说的传统审美意境,而沈从文则倾向于以在自然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象来表达对人生的审美观和现代感知.文章即以此为生发点,结合沈、废二人作品,分析沈从文与废名小说中的宗教意识,以及沈从文对废名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丛新强 《理论学刊》2001,(5):120-122
"新生代"小说及其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和热点问题.把"新生代"小说放在 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它并没有造成与此前文学的"断裂",而是在新时期以来的一系列文学形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新质和生长点,也可从中找寻出中国文学走向21世纪的某些精神线索.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小说作为"十七年文学"的构成要素和重要表现形式,其作品中呈现的以"爱国主义""坚定的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和"无私奉献"等为核心内涵的革命理想主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展示了特定时代的精神构建与人文思索,这对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现品 《理论学刊》2004,(12):118-120
与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小说创作相比 ,商业语境中的小说创作显示出了另一种特征。前者因服务于意识形态而忽略了感性生活形态 ,后者则将价值寻求消隐在了感性生命的张扬之中。将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结合在一起 ,是当下小说创作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永生 《理论学刊》2004,(7):122-124
中国儒家哲学的天人关系包括“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论,这“二论”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天人关系说。可以看出,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几乎无不渗透着儒家文化温柔敦厚、人性本善的气息,无不呈现着的“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浓厚蕴涵。  相似文献   

16.
刘农宏 《世纪桥》2007,(12):91-92
《夜色温柔》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力作之一。小说运用了诸如名称、事件、颜色等象征,这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揭示了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作品的主题与人物的命运,并加强了对"美国梦"的社会批判,从而彰显了超越作品题材本身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在明代俗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曾经收集民歌俗曲.编成专书。作为一个戏曲作家.他创作和改编的传奇多达十余种。此外他还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写作和整理。他改写过《新列国志》,为罗贯中的《平妖传》做过增补。他所纂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则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三部最丰富、最重要的选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