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成 《群众》2007,(5):53-54
当前,苏南地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引发了人们对“新苏南模式”的探讨。笔者认为,“新苏南模式”关键在于一个“新”字上,“新”就新在——在改革开放不断  相似文献   

2.
《群众》2008,(12):22-25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来,江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国情省情实际.积极探索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不断开拓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谱写又好叉快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骆静 《前沿》2006,5(9):116-118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利益?这就需要了解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本质是什么。在建国初期,由于我们未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有深刻了解,因此走了弯路。当今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使得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有了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新特征进行分析,很好地运用它。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通过深刻反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动、自觉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08,(7):24-24
王永贵、洪光东在《理论探讨》2008年第2期撰文认为,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关系。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也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适应更要超越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潘丽芬 《人大论坛》2012,(11):34-35
国发2号文件的颁布,给贵州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赵克志同志指出:“贵州的发展差距和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两步走’目标,决定了贵州必须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追赶型、跨越式后发赶超之路,  相似文献   

7.
张忠良 《求索》2008,(12):108-1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以基本国情为基础,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四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布局为路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的崭新道路。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改革开放30余年的时代精华与璀璨结晶。其具有深厚的时代意蕴,包含了制度特色、发展特色、实践特色及世界特色等时代特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既面临着时代挑战又做出了相应的时代回应。全球金融危机及当前的欧债危机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时代价值和时代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让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正确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晓俐  崔萌萌 《前沿》2008,(12):65-6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成功地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纵观粮食流通改革开放进程,总结有益的经验,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粮食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江水暖鸭先知。已经全面进入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深入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那么,究竟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期以笔谈形式,刊发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举办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依据,也使人陷入对物的关系的依赖之中,置于物的统治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这种负作用提供了制度制约,为自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经济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咏红 《群众》2006,(5):22-2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华西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跳出原有苏南模式,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发展农村的华西之路,形成了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华西村创新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探索生产发展新路子——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混合型经济之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市场经济纳入价值范畴,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点、核心价值理念、价值目标,并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进行比较研究,在价值层面上,得出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同趋性的结论,进而论证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理想 ,不过 ,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 ,它才有了实现的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往任何形式的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它是一个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挥。当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可能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障碍 ,克服这些障碍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但又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相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上,由直接过渡到迂回、间接过渡的转变;在对待商品货币关系上,从排斥商品货币到利用商品货币的转变;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从消灭资本主义到不完全排斥资本丰义、利用资本主义的转变;在中心工作上,从强调革命、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是工作中心的转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启示。我们今天研究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改革日趋深化,职工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职工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就成了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然有之,不必求之——也谈对“中国模式”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笔者的看法有以下几点:中国模式不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人称这条道路为"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严磊  闫红霞 《前沿》2012,(19):4-8
“中国模式”是当前国内外媒体热议话题,但是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尚未形成一定的共识,其争论主要集中在概念、特征及意义等方面.“中国模式”实际上是中国发展的一种独特的经验,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复制的.虽然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持怀疑态度,但“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模式”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另一种方式的解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益补充.它们都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对“新苏南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林 《群众》2007,(10):7-9
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以"三个为主、两个协调、一个共同"为主要内容的"苏南模式",创造了领先全国而又久盛不衰的"苏南速度、苏南效益、苏南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