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立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在法律体系的建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涉及谁来立法、立什么法、如何立法等问题。无论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主体、立法内容,均呈现出国家主义的色彩。全能主义、宜粗不宜细和建构理性主义作为我国立法中的指导思想,立法工作自上而下借助立法规划等方式展开;在立法主体上,国家立法压缩了民主立法的空间,部门立法、国家组织主导立法情况较为普遍;在法律内容上,立法具有较强的政策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立法与改革:以法律修改为重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来,中国逐步从"创法时代"迈向"修法时代"。1978—1993年,是中国改革启动及社会开始转折的艰难阶段,立法工作的重心放在对"政治屋顶"的修缮甚至重构上。1993—1998年,立法理念总体上注重与改革发展的决策相结合,市场经济法治化初现端倪。1998—2008年,法律创制步伐放缓,法律修改力度加大,市场经济法治化全面铺开。2008—2014年,立法进入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梳理与总结1978—2014年改革进程中法律修改的基本经验,分析立法工作重心逐步向法律修改转移的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立法与改革关系的规律,更好地观察和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
法,治国安邦之利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立法活动的终结。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强调:"社会存在良法,人们普遍遵守法律,方有法治社会。"一语道破法治真谛,良法与守法习惯,不可或缺。法律不仅是写在纸上的,也应是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执法追上立法的步伐,不折不扣落实,法律才能在人们的心中生根。  相似文献   

4.
毛磊 《江淮法治》2012,(10):15-17
法治国安邦之利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立法活动的终结。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强调:“社会存在良法,人们普遍遵守法律,方有法治社会。”一语道破法治真谛,良法与守法习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
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立法法自2000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14年来,这部法律有效保障了中国立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它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更有力保障。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立法,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第一步。从十八届中全会《决定》中有关人大立法工作的丰富论述,到四中全会对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的深刻阐明,一以贯之地集中体现出我们党对立法工作的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立法工作应聚焦实践  相似文献   

6.
毛磊  宋伟 《政府法制》2009,(15):4-5
6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被提交大会审议。从去年开始进行的这次大规模法律清理工作,拟废止和修改法律67件。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废止8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起步到基本形成.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我国立法工作的诸多有益启示.展望未来,我们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立法法》的颁布和施行 ,对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规范立法活动 ,促进法制现代化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 (包括依法行政 ) ,都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行政立法活动应当受到法治行政原理的各种约束 ,包括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法律的法规创造力原则等等。而且将有关一定事项的具体内容 ,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来制定具体规定 ,不应是概括性、抽象的委任 ,而应是个别、具体的。受委任的行政机关也不得超越法律授权的目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诸环节中,立法是首要环节,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法治目标的实现与否。当前我国立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立法理念存在诸多误区,而我国传统立法理念的形成又受到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呼唤着我们的立法理念必须因时而变,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江淮法治》2008,(8):6-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业补贴立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系统的农业补贴立法体系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利益,其补贴方式呈法制化、刚性化、多样化,补贴渠道逐渐向直接补贴过渡。借鉴外国农业补贴立法经验,为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应建立我国农业法律救济体系,完善农业补贴的预算编制、审批制度,加速农村金融立法,完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政府立法在新的基础上面临崭新的形势。这种形势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三是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四是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面对法律体系形成后对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政府立法要及时更新政府立法理念、科学编制政府立法规划、注重保证法律实施、切实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大力改进政府立法技术和加强政府立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其中也存在着地方立法滞后、立法系统性不强、法律效力层次低等不足,应从加强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立法层次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立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风潮迭起的企业并购实践呼唤企业并购立法。并购行为复杂、繁琐,且涉及多元的利益主体,为使并购规范、有序地进行,必须贯彻体系化的立法思想,建立我国企业并购的法律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并购的法律涵义、法律性质和特征,并对两大法系的立法例及其特点作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我国企业并购法律体系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治与行政立法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治可以分为广义的法治和狭义的法治。狭义法治的要素是 :立法必须遵循程序性规则 ;法律体系具有透明度 ;法律必须具有前瞻性 ,相对清楚、统一和稳定 ;执行法律公正 ;法必须为民众合理接受。广义的法治则融入了政治道德的因素 ,它可分为自由民主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集体主义法治等几种类型。中国的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类型 ,并朝着狭义法治标准的方向前进。中国要实现法治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中改革行政立法就是重要方面之一 ,它包括限制对行政立法的授权 ;约束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与规章的权力 ;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设立违宪或专门审查机构解决立法的不统一问题 ;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等等。  相似文献   

16.
吴邦国作2010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今年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此,今年要在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一手抓法律制定,一手抓法律清理,努力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决定性步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如何做到立法先行,如何保证立法的质量,只有找到当前我国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现阶段立法工作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是立法的民主性不足。立法不能充分反映民意,人民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均受到诸多限制。相反,立法更多体现了部门利益,部门起草法律,就会反映部门的色彩和利益。二是  相似文献   

18.
地方立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在地方事务管理中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地方立法创新的方式和内容应作相应的调整,先行性立法的创新空间受到挤压,实施性立法、自主性立法的创新大有可为。地方立法创新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生长点,地方立法应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突出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刑法效益的提高对我国构建法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刑法立法效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海外投资立法的路径和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开银 《河北法学》2006,24(2):51-56
中国海外投资立法至今还没有引起学者和立法工作者的足够注意,表现出相关立法严重滞后、监管立法欠科学、立法层次较低和透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中国海外投资实践的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国务院直属的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海外投资管理和立法起草工作,选择"先单行法,后基本法"、"单行法和基本并行"的立法路径,确立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国际化战略、国家经济安全等四项立法原则,构建以海外投资法为基本法,以海外投资监管、保险和援助立法为单行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