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的坦克,在军事专家对其作用尚未取得共识之际,战争已经结束了。战后各国陆军便各自对坦克进行研究开发,人们对坦克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专家认为,坦克部队应该成为陆军的主力,但也有人认为主力部队始终只能是步兵,坦克不过是一种支援手段。在坦克出现后,骑兵部队的地位倒是变得有些微妙了。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陆军开始研究新式中型坦克的方案和技战术要求,然而此时关于开发新型中型坦克,日军作战部队和军队训练部门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作为坦克用户的参谋本部,在当时希望能生产大量实战而经济的坦克,在有限的经费中建立尽可能多的坦克部队。为此甚至可以忍受减少一挺固定在炮塔内的机枪,降低装甲厚度,车身内相对狭窄等条件。陆军技术本部于1936年6月提出的第二套调整方案对这一思路表述得很具体。但作为军事教育部门,教育总监部和坦克学校却不愿接受因经费原因而降低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法国陆军装甲兵主要配备勒克莱尔主战坦克、AMX-10P履带式步兵战车、AMX-10RC轮式装甲侦察车和VAB轮式装甲输送车,其中陈旧的AMX-10P战车将于2005年退役,由VBCI轮式步兵战车取代,VBCI将赋予法国陆军类似美军过渡性战斗队的那样的快速部署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是各国陆军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德国是最早受到坦克攻击的国家,而它的军队却又是世界上运用坦克最成功的国家,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装甲兵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冷战期间分属不同阵营的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各自重建了一支在欧洲当属一流的装甲部队。德国统一后,位于缪斯特镇的坦克博物馆为我们保存了近百年来德国军队所装备过的各类坦克装甲车辆,它们以无言的钢铁身躯叙述着德国近现代陆军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冷战对抗最激烈的年代。美苏纷纷投巨资发展新型武器,大到中子弹、核轰炸机小到小口径枪弹,各式各样的新型武器孕育而出。米-24武装直升机就是在当时情况下发展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当时苏联陆军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拥有大量的先进坦克并推出了领先西方的步兵战车。苏联陆军的将军们心高气傲。然而,直升机设计师,米-24之父,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将军敏锐的意识到,武装直升机将给苏军的陆军战术带来一场伟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人讨论M1A1/A2主战坦克何时装备台军,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威胁时,从台军内部却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削减重装甲力量,提高陆军作战部队战场机动性已经是未来陆军发展的趋势,而台军又是如何跟随这一趋势的,最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本刊特刊载此文向广大读者展示台湾陆军发展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如果以大规模地面战为指导,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武装直升机占据主导地位的半个世纪冷战可以比做现代陆军的“重骑兵”时代,那么冷战后这15年就是世界陆军向“轻重并举”转型的时代。尽管各国的出发点和背景各有不同,但轻型轮式装甲车大行其道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作者从技术角度详尽分析了冷战后轻型轮式装甲车的发展, 理清了其变化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代论”,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1951年M41坦克刚刚投产,美军就觉得这种从M24坦克发展而来的轻型坦克很难适应未来需要。为了能有一种对付苏军坦克的轻型坦克装备其装甲侦察部队和空降部队,1952年5月美国陆军兵器工业委员会就开始计划研制下一代轻型坦克。按美国陆军的要求,该坦克重量不能超过20吨,而且必须装备90毫米炮,尽管当前这一指标非常容易达到,但在当时,重型的M48也只不过装备90毫米炮,给不到20吨的坦克装这种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陆军调整了要求,要求新型轻型坦克重量为18吨,  相似文献   

9.
坦克在一战中诞生,在二战中砺炼成熟,成为一个国家陆军实力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朝鲜战争刚爆发时,美军并不认为朝鲜是能有效使用和发挥坦克作用的地方。那里的地形对坦克来说太过复杂,河流纵横,山路崎岖。但是朝鲜人民军却给美国人上了一课:朝鲜人民军将坦克部队分散配属给步兵,在战争初期发挥了巨大  相似文献   

10.
88B主战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国产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基本型,其性能在世界第二代坦克中堪称佼佼者。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刊特刊载此文并配以大量罕见图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开端 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当然谈小上坦克制造了,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红色政权又迫切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红军的战斗力。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电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系统中,成立丁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  相似文献   

12.
提起以色列军队,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拥有梅卡瓦主战坦克、在戈兰高地与西奈半岛屡建奇功的陆军,也可能是执掌箭-2防空导弹系统、远程突袭伊拉克核设施的空军,很少人会想起以色列还有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海军。的确,相对于被誉为“铁甲雄师”和“空中长臂”的陆军及空军而言,以色列海军显得过于默默无闻,因此很少得到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步兵战车被人们称作“坦克伴侣”,是因为它既能搭载步兵,伴随坦克进行机动作战;又能以自身较强的火力支援步兵冲击,甚至能独立完成一些攻击任务。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如美、俄、英、法、德等国都很重视步兵战车的发展,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秀的步兵战车。如美国的M2A2、M2A3、英国的武士、俄罗斯BMP-1/2/3等都是步兵战车家族里的“知名品牌”。这些国家为自己的部队装备了大量的步兵战车,使其陆军的装甲机械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作战环境的需要以色列是目前唯一一个没有研制和装备步兵战车的军事强国。视重装甲部队为陆军建军之根本的以色列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按兵不动,这实在是一件很蹊跷的事。以色列军事工业的实力不容置疑,他们能开发出梅卡瓦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的研制自然不在话下。而多年残酷战争积累下来的经验,以色列当然明白步坦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他们迟迟不装备步兵战车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其一是连年战争带来的窘迫的预算状况。从1948年“独立战争”到1982年的“加利利和平行动”,阿以之间每隔10年便有一次大规模战争,巨大军费负担使以色列陆军只能将钱使在刀刃上,在主战坦克都一改再改,非用到寿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两栖登陆作战因较强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而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先进两栖战车的出现则使作战变得越发的突然和难于防范。目前,世界上有三大两栖战车设计流派:美国两栖战车以近海使用为主,主要用于支援岸滩登陆作战;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代表的则把研制重点放在发展水陆两栖坦克,强调火力,以内陆江河使用为主;西欧国家以现有的陆军战车家族衍生出两栖战车,兼顾机动、火力与防护等三方面,往往设计精致而“水战”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性质单纯的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IFV)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步兵可乘车战斗或下车战斗,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完成作战任务,俨然是步兵的“战场的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的摩托化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乘坐装甲输送车进行战场机动。60年代以来,随着主战坦克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性能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的出现,迫切需要解决步兵协同坦克作战、提高部队进攻速度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红军率先装备BMP系列步兵战车,接着,美、法、德、英等国陆军也装备布雷德利、AMX-10P、黄鼠狼、武士等型号的步兵战车。随着步兵战车的大量使用,陆军在地面作战中的火力、防护力和机动作战能力有了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坦克研制方面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期间既有对引进的苏制坦克的仿制,又有自行研制的探索。任这条荆棘路上,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下马的遗憾。因此,在解放军正式列装的坦克序列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下马坦克项目。这些坦克虽然未能最终定型或列装,但它们对中国坦克科研领域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当我们在为中国坦克技术水平取得巨大飞跃而欢呼时,千万不要忘记背后的那些无名英雄。本文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研制而最终未能列装的数种主战坦克。  相似文献   

18.
前言位于欧洲素有钟表王国美誉的瑞士在政治上一向严守中立立场,其国防政策亦是如此,因此瑞士军队的武器装备一直以自制为主、外购为辅,如战后瑞士自行研制的PZ-61与PZ-68主战坦克,性能虽非顶尖,但也能够符合瑞士陆军自身的需求且可不受制于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海外媒体对中国新型主战坦克显得格外关注,不但与之相关的报道层出不穷,对其性能也是臆测纷纷。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以下称汉和)最近刊登了一篇巴基斯坦专家评论中国主战坦克的报道。报道称,经过多年测试,巴基斯坦专家对由中国研发,巴基斯坦特许生产的“哈利德”MBT-2000主战坦克性能感到非常满意。中巴两国在MBT-2000主战坦克项目上的合作由此也成为了跨国军事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BMP-3M步兵战车 尽管BMP-3步兵战车从开始服役至今已经17年过去了,但它仍是当今同类战车中性能较好的一种车辆,得到了科威特、塞浦路斯、阿联酋等许多国家陆军官兵的证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俄坦克装甲车辆设计师采用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方案,对这种战车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进,使其各方面战术技术性能显著提高,使战车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在17年的使用历史中,BMP-3步兵战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