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华 《学理论》2009,(6):148-14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本文在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李俊杰 《学理论》2009,(10):173-174
高校发展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现高校安全发展关键在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3.
余瑾 《学理论》2013,(16):197-19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创高校思想工作新局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李培  田建强  贾珍荣 《学理论》2010,(6):130-131
文章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出发,在深刻理解其内涵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文章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换 《学理论》2013,(18):374-375
部分高校在新形势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仍然还存在许多不利于人才健康发展的问题。尤其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建设理念的号召下,我们更应以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来审视和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以人为本视角下优化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实践性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洪梅 《学理论》2009,(25):198-199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首先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然后分析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最后,对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邹瑄 《学理论》2009,(30):29-3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以人为起点,尊重学生的需要;以人为动力,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振响 《学理论》2010,(3):150-15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以人为本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加文 《学理论》2009,(28):232-232,240
高校档案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映衬下,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暴露越来越多的弊端。如何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研究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要想做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学生人格成长和身心全面发展需要之实际,尽可能有效地发挥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韩芳 《求知》2008,(8):31-32
科学发展观,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工作水平、开拓创新,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教育理念,构建教育内容,统筹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袁颖 《理论视野》2012,(8):76-77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三大指导原则。一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原则。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中心,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二是“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前任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  相似文献   

13.
刘绍容  王安柿 《学理论》2010,(6):192-194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趋势下,明确推进素质教育与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统一于坚持以人为本以及教育内容的统筹兼顾。落实素质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统筹兼顾素质教育内容,有重点的推进学生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推进受教育主体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实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目的,实现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史学群 《求知》2009,(4):22-23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首先.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李焕梅 《学理论》2009,(12):12-13
共青团工作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转化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提高共青团干部的素质修养,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树立共青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为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明确以人为本的德育思路、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大伟 《学理论》2009,(12):196-1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现代青年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以满足学生生活和需求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通过优化德育环境,实现高校、家庭、社会互动结合等方武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关键是发展,还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豪 《学理论》2013,(4):149-150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民群众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之下,人文关怀更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并将其贯彻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期提高思想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国良 《学理论》2010,(11):170-17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必须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人为核心,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至少要做到:尊重、平等、互动、共融,承认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彰显个性,明晰学生需求、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