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华文化外交呈现出活动形式多样化和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双重特征,其中,"人权苛责"、"文教经援"和"舆论压制"是三条重要路径。而既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企业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上述三条路径中作用显著。通过剖析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文化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要构建中国自身核心文化体系,加强本国非政府组织建设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与提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时下,出国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投身异国他乡,完全陌生的国度、完全陌生的人、完全陌生的语言,看什么什么新鲜,哪怕是一些不起眼的凡人琐事··,…敬业的美国人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园附设的天天酒店,规模不大,庭院、泳池却是十分配套、规整,由香港中国旅行社经营,也就是说,中国人做老板。大多数员工也是中国人。清晨,沐浴着西双版纳式的清风步入庭院,意外地看到,管理泳池,开剪草机,甚至开垃圾车的却是美国人。高大的身材使举止有些笨拙,一个个彬彬有礼,见到我们总是笑脸一开,道一声“Morning,Sr.”特别是那股对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家语言战略是基于国家语言需求,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宏观语言规划,其重要性关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冷战以来,美国对苏联和俄罗斯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语言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实施至今的"东欧及原苏联研究和语言培训项目"是美国对俄语言战略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美国以语言为工具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战略意图。事实证明,美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并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优势的产物,还在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内部情况的了如指掌。国家语言能力既是硬实力也是软实力,语言技能和区域知识的充分融合是外语人才和区域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唐建国 《亚非纵横》2005,(1):12-16,22
冷战结束后,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牵制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两者居于地缘政治和长远战略利益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对抗美国压力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是否应改变美对台军售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并非源于台湾议题本身,而是’基于美中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崛起;辩论的实质也不是要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是如何使美国因应中国大陆崛起和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更为有效地担当与发挥持续介入两岸关系的角色与功能。短期看,辩论对美对台军售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辩论本身意蕴深远,反映了在中国大陆崛起与中美关系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及学界对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地位与作用的审视与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是否应改变美对台军售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并非源于台湾议题本身,而是基于美中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崛起;辩论的实质也不是要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是如何使美国因应中国大陆崛起和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更为有效地担当与发挥持续介入两岸关系的角色与功能。短期看,辩论对美对台军售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辩论本身意蕴深远,反映了在中国大陆崛起与中美关系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及学界对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地位与作用的审视与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的历史进程是与近代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新 兴资本主义大国,在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过程中,美国发挥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一 成不变的。随着美国逐渐崛起,从追随欧洲列强打开近代中国大门到左右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美 国对近代中国开放的影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历史轨迹。二战爆发后,美国逐 渐发展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成为影响中国开放的最大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虽不时受到干扰,但由于双方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面拓宽,基础更加牢固坚实.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时代不同,目前撑起中美关系的不再是一根支柱,而是多根支柱,因而更有力量承受各种压力,经受复杂考验.建立更稳定健康的中美合作关系,中国方面不会有困难和问题,关键在美国方面.美国对华战略的正确定位应是:中国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是全面建设性合作的伙伴而不是战略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9.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东南亚》2004,(1):6-10
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今天,美国的霸权不仅表现在经济、货币、军事领域、还表现在生活方式、语言和充斥世界的文化产品等各个方面,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让敌人感到钦佩”。①美国不是东亚国家,但美国依靠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依靠它在东亚的驻军和东亚的盟国,依靠它对东亚巨大的经济影响,依靠它在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影响,取得了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国家。一方面,它在建立东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当今的东亚经济和安全秩序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另一方面,美国的…  相似文献   

10.
肖炼 《亚非纵横》2010,(3):22-25
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点仍是强调推动经济复苏,防止通货紧缩仍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第一优先选择。因此,关联储已做好“退出计划”的政策准备,但现在不是采取“退出计划”的最佳时机。美国退市不会走在他国前面。美国“退出计划”对中国的退出政策有5点启示。我们应研究美国“退出计划”时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有一种几乎是原教旨主义的看法: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美国把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视为对其在西太平洋主导地位的挑战。双方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在东海,美国把钓鱼岛问题上的战略模糊转变为战略清晰。在南海,美国极力推动争议的多边化、国际化。但这并不是说,两国在西太平洋就没有调和的余地,这种竞争必然导致战略摊牌。  相似文献   

12.
东亚研究在美国林晓光东北亚论坛1998年第1期一近年来,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研究在美国日益升温,许多大学开设了东亚系、科研究重点大多是语言和社会科学。精通中、日、韩语言、文字的专业人才成为法律咨询、经贸往来、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家,更有政...  相似文献   

13.
空间政治学认为,空间不是简单意味的几何学与传统地理学,而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 组与社会秩序的重构过程。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长期在欧洲,其实质是称霸世界,控制全球战略空 间。“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其动因和 目的之一,就是遏制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挤压这些国家的战略空间,对此中国必须 保持清醒的认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中国的安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 影响与挑战。在受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影响的国家中,中国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特别是在近期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与从阿富汗准备抽身而退之时,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尤其是美借天安舰之机,趁势强化美韩与美日同盟,并高调介入南海争端,与东南亚伙伴强化军事互动,积极谋求南海争端的国际化。美国正沿太平洋,从东北亚至东南亚一线,事实上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美国近期升高西太平洋紧张局势的一系列举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加速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将对中国实施远海战略与拓展战略纵深以及推行和谐周边的外交战略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及其配备的AN/TPY-2雷达将提高其对中国战略力量抵消能力,将该套系统向前部署有助于提高美国全球导弹防御体系的效能.但中国并不是美国未来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的唯一理由.从美国为亚太尤其是东北亚盟友提供延伸威慑与协防的角度来讲,萨德部署朝鲜半岛有其战术与战略合理性.萨德系统的部署是美国全球全谱系反导布局与规划的一部分.这一布局将使相关国家围绕威慑与防御的计算与推演更加复杂,引发并加剧军备竞赛,甚至导致战略误判.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上台后出台了新的亚太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大中东地区转 移到亚太并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主要目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使中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 更为复杂。南海局势的新变化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一个直接后果。不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 不是寻求同中国对抗,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框架下的对华战略仍然具有两面性,中美在 南海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美国同一些南海争端国的利益也有很大差异,中美之间仍然存在 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旅美琐记     
张刃 《海内与海外》2014,(11):57-59
正生活中,和美国人打交道并不困难,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手势,就可以交流。但是,与美国人交朋友,特别是中国文化里那种意气相投,乃至生死之交的朋友,却几乎没有。我曾与孩子谈起外来族裔能否融入美国文化的问题,回答是不太可能,也没有这样的愿望。美国文化中,以自我为中心可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同美国梦,追求的是实现个人价值,靠的是个人努力奋斗,而不是借助他人。事实上,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也不是正式参与国,但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关注。自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持续、全方位的报道与分析,对塑造、影响美国公众舆情乃至政府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三大媒体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尽管其中也谈到了中美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合作的可能性,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仍以负面为主,特别是对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机、可行性以及倡议潜在影响,都充满质疑与担忧。鉴于美国主流媒体在舆论塑造乃至政策议程设置上的巨大影响力,其报道偏见与取向,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亚洲区域缺少涵盖整个亚洲地区的集体安全体系是导致这个区域时常出现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中国逐渐崛起,美国日渐衰弱,成为(或被认为)亚洲区域的不安全因素。要实现亚洲的长久和平,亚洲需要一个包括中国、美国和众多亚洲中小国家在内的多边集体安全体系,而不是如目前东盟或东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安全对话这种次区域合作机制,也不是某些人的所谓中美G2机制.更不是冷战产物美日、美韩式的安全同盟。这个体系必须是包括安全、经贸、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有利于所有成员国的体系.其中虽难免存在大国主导权之争,但这种竞争不仅要受到大国之间互相制约,同时要受到众多中小国家的集体制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崛起对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正在产生深远影响,这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关注。相对于欧洲学者较为积极的态度,美国学者中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将对现行国际体系发起挑战,但冲突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亟需通过改善和加强美国与其欧洲盟友的关系来共同维护和巩固该体系,以便将中国纳入该体系,驾驭迅速崛起的中国。本文认为,这是一种极力维护美国霸权的消极态度,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有力地推动现行国际体系的变革,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兴大国的兴起,满足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