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假币是指将假币作为真货币置于流通的行为;在ATM机存假币取真币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与盗窃罪,应当数罪并罚;使用假币同时触犯诈骗罪的,属于想象竞合犯(不是法条竞合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使用假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成立使用假币罪;为了自己使用而购买假币的,应认定为持有、使用假币罪;持有并使用假币的,不必并罚,但对已经使用和仍然持有的假币数量应当累加计算。  相似文献   

2.
广东历来为假币案件的多发地,打击假币犯罪是我省各级公安机关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揭示广东假币犯罪的现状,分析研究广东假币犯罪的新特点,并结合我省公安机关在与假币犯罪斗争中一些有效可行的做法,探讨假币案件的侦察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关注,重视反假币犯罪专业队伍的建设及专项经费的设立,有助于公安机关更有效地打击我省制、运、贩、兑假币的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3.
假币犯罪是国际公认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一种犯罪。市场现金流量巨大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控制机制失调是当前假币犯罪形势严峻的制度层面原因。预防假币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预防假币犯罪制度是适应当前反假货币斗争形势需要,提高预防假币犯罪工作的执行力、约束力的根本性措施。预防假币犯罪制度,具体包括联席例会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信息情报管理制度、物资技术监管制度、监测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持有、使用假币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货币而非法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根据证据不能认定为其他货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行为。持有、使用假币罪是当前司法实践中各种有关货币犯罪行为中较难认定的犯罪。一、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行为认定(一)持有假币持有假币是指假币处于行为人控制或者支配下的行为。这种持有是广义的,可以是随身携带、藏匿家中或其他某处,也可以是委托他人保管等。行为人与假币的空间距离不影响持有行为的构成,也就是说持有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将假币置于自己眼能看到、手能触到的地方,无论置于何处,只要行为人对假币的去留、存废等有支配权,即为持有。持有同样不要求直接持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假币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毒瘤,其泛滥程度令世人震惊,引起了高层关注。前国务院总理朱基批示:“打击假币,事关人民币信誉,不可不抓。”2000年3月22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批示:“近来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特大假钞案,不法分子大量制造新版假钞,应引起高度重视。反假币联席会议要抓紧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加大反假币工作力度。”从1994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开展反假币工作开始,以后的反假币联席会议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每年都要部署一次反假币联合行动。200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2006年黄某(71岁)于云浮云盛酒店停车场拾得一包约60张100元面值的假币,在得知是假币后黄某将这一包假币置于自己枕头底下。2010年10月,该包假币被黄某孙女的同学李某(8岁)与庄某(10岁)发现并将其中的56张盗走,李某与庄某在用假币消费的时  相似文献   

7.
伪造货币罪的法益是货币的发行权或者货币的公共信用,侵犯其一就成立既遂;伪造的含义具有相对性,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以及走私假币罪中的伪造的货币包括变造的货币;即便认为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属于选择性罪名,为实现罪刑相适应,也有数罪并罚的可能;使用假币过程中被发现而使用暴力的,能够转化成抢劫;为自己使用购买假币的,也构成购买假币罪;出售假币与使用假币的区别在于对方是否知情。  相似文献   

8.
当前,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的犯罪十分猖獗,其中尤应引起注意的是故意使用假币的案件日益增多。但是我国刑法仅规定了伪造、贩运假币罪,对故意使用假币的犯罪未予规定,这难以适应今后反假币斗争的需要。鉴于我国所面临的假币犯罪的严峻形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增设“故意使用假币罪”。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中 ,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二条的罪名分别确定为“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和持有、使用假币罪”。即均以“假币”取代“伪造的货币”。笔者认为不够妥当 ,因“假币”与“伪造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从妨害货币犯罪的历史沿革看“伪造的货币”的含义货币是经济交易的重要支付手段 ,是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介物 ,不但对国计民生有重大的影响 ,在国际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假币犯罪呈上升趋势,为维护金融秩序,司法机关加大了打击假币犯罪的力度。在查办假币犯罪案件中,我们感到,假币作为犯罪证据,首先必须经过技术鉴定,确认为伪造或者变造的货币,才能在庭审时向法庭出示,并让被告人辨认。但是,目前的假币鉴定工作在程序和内容上很不规范,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包括:l、未经鉴定,即作出假币的结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主管机关,是唯一的假币鉴定机构,而有的假币案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鉴定出真伪之前,公安机关就在清单上写明“假币”字样。如于某某、牛某出售假币案中,公安机关当场抓获二…  相似文献   

11.
货币犯罪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把针对货币的犯罪行为,列入了打击的对象,一些国家的刑法都辟专章专节将货币犯罪来规定。在罪名体系上,国外刑法将伪造、变造货币行为列为货币犯罪的首要打击对象,对变造假币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对取得或交付使用假币的行为有不同的规定形式。国外刑法大多将走私假币作为运输假币或输入、输出假币的行为处理,而我国刑法对走私假币规定为一种走私罪,对危害货币管理行为的主观目的明确予以规定。对伪造货币的预备形态进行惩罚,重视对外币保护,各国刑法对货币犯罪的规定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小屋惊现百万仿真度极高假币
  2012年3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工作中侦破了一起假币案件,抓获了一名叫方佳龙的犯罪嫌疑人,在一间不起眼的房子现场收缴了100万仿真度极高的的假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16日,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2006年3月4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根据群众举报,在黄埔区某餐厅旁抓获2名正在进行假币交易的犯罪嫌疑人,从其身上搜出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假币601张,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假币399张,面额总计10万元.其中05版假币是自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以来,这是广东省第一次发现数量较大的05版假币,也是广东省公安机关第一次破获的涉及05版假币的案件.据新华社报道,在2005年,仅广东省公安部门就捣毁制假窝点11个,缴获假人民币5.2亿元,抓获制贩、运输假币犯罪嫌疑人176名,遏制了假币的扩散和蔓延.当年9月20日,惠州市公安机关向媒体批露,当地警方捣毁了一间隐藏在深山中的制造假币工厂,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当场缴获假币成品6200万元.(2005年9月22日《信息时报》消息).  相似文献   

14.
l、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办法》分总则、假币的收缴、假币的鉴定、罚则和附则,共5章21条,目的是规范对假币的收缴、鉴定行为,保护货币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业务机构在办理货币存取款和外币兑换业务时,发现假币有权收缴;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授权的鉴定机构按规定程序鉴定货币真伪。据介绍,其中所称假币是指伪造、变造的货币,所称货币指人民币和外币。 《办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假币,由其2名以上业务人员当面予以收缴。对假人民币纸币,当面加盖”假币”字样的戳记;对假外币纸币及各种假硬币,当面以统一格式的专用线加封,封口处加盖”假币”字样戳记,并在专用袋上标明细项。收缴假币的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出具央行统一印制的《假币收缴凭证》。收缴的假币,不得再交予持有人。 《办法》还规定,持有人对被收缴货币的真伪有异议,可自收缴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持《假币收缴凭证》直接或通过收缴单位,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当地鉴定机构提出书面鉴定申请,享受其无偿提供的货币真伪鉴定服务。《办法》将于2003牟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彩色复印机的普及,利用彩色复印技术进行犯罪的发案率有所提高。在假币犯罪领域,以印刷版假币居多,其中打印版假币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复印版假币鲜有出现,因此,刑事技术人员接触彩色复印假币较少,对于其鉴别方法了解更少。本文以一起复印版假币案例,介绍复印版假币的相关检验方法。1案件简介某年6月,某省破获一起伪造货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2005年版百元面额假人民币15万余元,查获理光商务多功能彩色数码复印机1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香港反假币机构和反假币现状的考察,分析比较了内地反假币机构设置和反假币运行模式与香港的差异,借助于对差异点的深入分析得到的启示,探讨提高反假币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全国公安机关继续对假币犯罪保持严厉打击态势,成功破获一大批假币犯罪案件,抓获一大批犯罪嫌疑人,有效遏制了假币犯罪反弹蔓延势头.全国假币犯罪发案量同比下降69%,银行临柜收缴假币量同比下降46%,流通领域中假币数量明显减少,货币市场明显净化.  相似文献   

18.
在假币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手印会留在假币上,但假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与许多人接触,使得票面上的指印与犯罪关系难以准确判断;如何才能发现、提取假币上的犯罪指印,并利用其侦破案件,这里,笔者从破获我省“8.26”特大假币案件中得到的启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现金交易日趋频繁,假币犯罪越来越猖獗,大案要案频繁发生,制假、贩假团伙、窝点不断出现,大量假币流入社会,危害日趋严重。假币犯罪成为经济流通领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印刷文件检验专业角度对当前社会上不同地区收缴的一百张百元假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验和研究,从中得出当前假币在印刷材料、印刷方法、版面图文和防伪措施的仿制等方面的特征和变造币的种类、特征以及高仿真假币的检验方法,为打击假币犯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