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生仓 《人民论坛》2012,(20):182-183
在新世纪,中西文化的全方位交流已不可阻挡,但要顺利交流,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文章以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分析了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旨在减少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实现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李俊兰 《人民论坛》2015,(8):195-197
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基础,而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文化价值观不断碰撞交融。这种交融表现在:一是礼治与法治的交融,二是科举与选举的交融,三是五权分立,四是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交融,五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交融。  相似文献   

4.
妈祖——世界闻名的海上女神,劳动人民信仰和崇拜的偶像。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闽台交流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王美荣 《传承》2007,(7):40-41,57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邓小平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指导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的文化现代化思想不仅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情况的反映,也是对西方文化现代化的反思与借鉴,更是对西方文化现代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平等观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核心价值基础。在传统文化视域范围内,追溯传统文化对平等观的滋养,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理性认知,担当起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责任,就是平等观的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的理性教化,社会实践的价值融合,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审视平等观念的理性需要。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琼 《求索》2012,(3):59-61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现代性视为人的全面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对社会的奉献付出;人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克己自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作为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结果即人的现代性;反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单纯模仿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思考人的现代性问题,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进而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运动肇因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因而中西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基本课题。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同题的认识无不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然而,近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上的比较论争,却都不免非中即西的偏颇,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丁一维文化视角的思维误区,从而难以达到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程欣 《前沿》2011,(7):190-192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可能恰恰是另外一种文化的弱势所在。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东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研究英国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人的民族性格以及文化潜意识中的英国民族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湘文化中的固守传统、缺乏创新精神 ;过于浓烈的民族情节、拒斥外来事物而缺乏开放精神 ;重农轻商、重义轻利而局限了科技工商的发展 ;自负骄矜而易于脱离现实等四个方面 ,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相似文献   

11.
罗美娟  刘可 《思想战线》2007,33(5):89-95
我国东西部技术发展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在东西部地区进行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是缩小东西部技术差距、促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提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东西部技术转移,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促进东西部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共同制约法律制度并且决定法律制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与整个文化具有有机联系的有血有肉的习惯,而不是某个社会可以选择或购买因而不具有任何特定社会遗传标志的中性人造品.法律文化是法治的支撑,中国和西方由于在国家的起源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具有诸多差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比较和探究中西法律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陆昱 《理论月刊》2009,(6):175-178
中西方道德建设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和现实基础上展开的对象性活动.对中西方道德建设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比较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拓展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国际视野,丰富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建立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实践参照,有助于构建既传承历史传统而又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美分歧反映出更深层的结构失调,即全球将迎来一个与其他大型经济体奉行不同体制与价值观的最大经济体。中国的独特性挑战了它的自我身份认同,也挑战了世界的原有认知。但这一特性是与中国传统共同发展的,中国文化具有与西方同等的正统性。与西方热衷于建构普世秩序不同,中国文化更为灵活、包容。在后现代,东西方有可能"思想解放",展开富有成果的对话,并能够相互平衡。尽管很少有人精通两大知识传统,尤其欧美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了解不够,但我们必须找到交流的方式,寻求新的精神秩序。  相似文献   

15.
WEreceived553lettersofresponsestothecontestbytheendoflastDecemberalongwithreaders'congratulationsforthemagazine.Manymorelettershavebeenarrivingevenafterourdeadlineforthecompetition.Theletterscamefromover50countriesandregions,andmostoftheanswersheetsalsoattachedlettersexpressingreaders'bestwishesforourmagazine.EditorsatChinaTodayaredeeplymovedbyourreaders'responsesandwishtoexpressoursinceregratitudefortheirparticipation.Manyofourreadershadclearlydonesomepreparationinordertoparticipateinourcon…  相似文献   

16.
内涵式发展与边际式变革--以传统市场为中心的中西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登高 《思想战线》2005,31(4):105-110
明清经济在日趋成熟的、既有市场体系与制度框架内呈现为内涵式发展,虽然巨大的全国统一市场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推动了地权市场的发育,促进了生产要素组合与资源配置,带来规模效益、生产效率与经济活力,但也导致了当时内部或外部的变革诱因与异质因素难以生长,而且在近代改变这一制度时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同时期的西欧则由制度非均衡引发持续变革,内部市场的割据使各国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在各国间的制度竞争中,新的质素与机制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7.
余虹 《思想战线》2005,31(5):116-118
只有当我们“在概念(所指)还原的层面上”清除“语词翻译表面(能指)的相似性混乱”,将中国文论还原为中国文论,将西方诗学还原为西方诗学,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是全球化时代形形色色文化殖民要消灭的东西,不过,它正是后现代精神要维护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东西差距问题与政府政策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转型时期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并力图揭示区际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供给之间的关系。论文主要分析了东西差距的表现、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缩小东西差距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经济区和巴蜀经济区并称"天府之国",在我国西部呈南北纵向排列,成为两颗耀眼的明珠,是西部经济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汉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其实这也是我国经济重心自西向东的转移.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和益州成为两颗耀眼的明珠.它们呈东西横向排列,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西不如东.历史的发展证明,当今的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格局的大变动,必须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树立全局意识和观念,切实解决开发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钟璞  罗云 《理论月刊》2007,(8):51-53
实现与西方以自由、人权、民主和神圣财产为核心价值的启蒙思想的"对接与融合,"成为20世纪汉语知识分子精英的一种理想诉求,并进而成为20世纪末中国制度设计之应然现实,但在肯定西方启蒙运动"理性"文明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同时,其宰制与异化的内在缺失以及由此而生的诸如私欲膨胀、生态失衡、社会失范等西方社会之固有症结亦成为当前我国体制集团、知识精英和草根资源的醒目焦虑,因此,曾经为五四启蒙所激烈批判甚至彻底否定的本土文化资源,理所当然而又众望所归地成为五四启蒙否定之否定——对启蒙缺失弥合与整拾、救赎与超越的精神资源,构成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与浴火重生的现代性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