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蒙 《学习月刊》2014,(9):51-51
多次读到长白山放山习俗的相关介绍,颇有感触。所渭放山,就是到深山老林寻找人参。从选择黄道吉日“拉帮”进山,到“压山”搜寻,再从“开眼”发现,到“抬山”采掘,形成了一整套周密的行规。  相似文献   

2.
一位家长这样诉苦:孩子考重点中学差几分校方表示要想上学得按差一分2000元收赞助费并强调这是“行规”。类似情形现实生活中时常可见,形形色色的“行规”和“惯例”成了普通百姓绕不过去的心结。一个高度法治的社会是不应该有这种“潜规则”的。否则法律会丧失权威,社会公信会受到损害,商业信誉也会大大降低。要遏制那些侵害群众利益的“潜规则”不可能仅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政治廉政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相互融合的体现。本文主要以“政德”、“勤政”、“尚贤”、“惩贪”、“依制”几个方面为铺垫,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做出了总体评价,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对现代廉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洽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亦不少见,所以历代王朝也都很重视“治庸”。尽管效果多数平平,但偶尔也有些人和事令人眼前一亮。 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  相似文献   

5.
“洽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亦不少见,所以历代王朝也都很重视“治庸”。尽管效果多数平平,但偶尔也有些人和事令人眼前一亮。 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  相似文献   

6.
商业贿赂是指市场参与者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故意采取各种贿赂手段,侵害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如今在许多行业,商业贿赂已成为“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游规则,使从业者身不由己陷入“非道德”恶性竞争的环境。国际权威机构透明国际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商业贿赂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等领域已成为商业贿赂“重灾区”,“豆腐渣”工程、“炒地皮”、房价暴涨、药价虚高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中,无不飘动着商业贿赂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报刊“一稿多投”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稿多投”是人们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对于文人来说,一稿多投是仅次于抄袭的不道德行为,一旦被人发现,立刻会招致别人的口诛笔伐。众所周知,一稿多投在报刊出版界历来被认为是违反行规和职业道德的事情。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刊总是有一些声明类的东西,不允许一稿多投,但一稿多投现象仍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古代美学的“志──情”范畴游小波“志”与“情”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对这一对范畴的不同认识,阐发和主张,贯穿了整个古代美学史,积淀成了丰厚的美学遗产。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剔挟梳理,消化吸收,对于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刑轻民”特点在历代法典的制订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相应的体现,而其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之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古代中国法律中的这一特征,源于古代“刑起于兵”的传统,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同时又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着力扶持。  相似文献   

10.
陷阱1年底给钱是行规部分包工头每月只发给打工者一点基本生活费,并承诺年底一并发给他们“一大笔过年钱”。可是到了年底,打工者们往往是空等一场。陷阱2部分工资明年发就算是年底兑现打工者的工资, 也往往只发全年工资的80%,克扣的理由是“明年再给”。  相似文献   

11.
钱达理 《世纪桥》2012,(11):19-20
中国古代有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中国古代典籍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其主要是“述而不作”“理念想通”,作为古代的读书人只要基本上掌握九部经典的思想,就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竺光 《奋斗》2006,(8):40-43
商业贿赂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呈现出泛滥和蔓延之趋势。在许多行业中。商业贿赂已成为“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潜规则”。在各类商业活动中。收受回扣、佣金现象司空见惯,回扣的形式越来越隐蔽.贿赂的技巧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在某些领域。如医疗器械、药品、工程项目承包等行业中。贿赂更是明目张胆。且数额巨大,即使是公开招标.也挡不住无孔不入的商业贿赂大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出现频率较高、内涵丰富的植物意象。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杨柳”已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杨柳”寓送别、思乡之意;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柳”寄托着超尘隐逸的情怀;在有的古代诗词中,“杨柳”还刻画春天的景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提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把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尤其是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内涵凝炼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用以表达现代生态文明的真谛,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核心,而且明确表明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追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来源,考察其发展过程,尤其是深入分析朱熹以“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解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爱物”所蕴含的生态内涵,对中国古代这一源远流长的思想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提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把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尤其是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内涵凝炼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用以表达现代生态文明的真谛,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核心,而且明确表明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追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来源,考察其发展过程,尤其是深入分析朱熹以“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解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爱物”所蕴含的生态内涵,对中国古代这一源远流长的思想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林颐 《党课》2014,(2):106-107
从古至今,“公务员退休待遇”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公务员的退休待遇(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县令这样的“芝麻官”非同小可,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那时“县太爷”到底是个有多大权势的官儿,今人不得细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县官是古代官吏队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中的这句话集中地体现了重民思想在我国古代统治思想中的地位。历代统治者出于维护他们统治地位的需要,都十分重视和注意处理“君”与“民”的关系,形成了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中有重要影响的重民思想。今天,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源于中华文明的“以民为本”思想。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既吸取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与古代民本思想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铜镜生辉     
隔山 《党课》2008,(5):106-107
铜镜是古代人们用来梳妆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具,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它铸造精良、形态华美、图案绚丽、铭文丰富,集观赏、实用、珍藏等价值于一身,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用瓦器大盆整容照面,称这种瓦器为“鉴”,东周以后盛水的瓦盆逐渐被青铜盆所替代,所以“鉴”字也就增加了“金”字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