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租赁合同本为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根据债的相对性原则,承租人只能向出租人本人主张对租赁物的使用、收益,不能对抗第三人.而近现代民法承认"买卖不破租赁规则",该规则突破了传统债的相对性原则,使租赁权具有对抗力.本文就"买卖不破租赁"的适用条件、适用情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债的相对性是债的本质规定性,是大陆法系民法区分物权法和债权法的理论基础。债的相对性包括债的主体相对性、债的内容相对性和债的责任相对性。债权物权化和债的保全制度等情形是债的相对性规则的例外,但这些情形只是特例,根本不能动摇债的相对性规则。淡化甚至动摇债的相对性规则的观点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3.
债权具有相容性和平等性,不仅在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同时并存数个债权,而且数个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先后发生数个普通债权时,其效力一律平等,不因其成立先后而有效力上的优劣,是为债权平等原则.债权平等原则是体现民法上的平等原则和债之相对性原则的一项重要具体原则,为债权与物权区分说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但在现代民法上,由于债权物权化趋势、优先权制度的设立以及协调公平与效益的法律价值冲突等因素,债权平等性原则正在被打破.即便如此,债权平等原则在债法领域的基础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4.
债的相对性或合同的相对性一直以来为两大法系所确认,在债法特别是合同法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代各国立法及判例对它已有突破,产生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债的保全等制度。我国也应顺应世界潮流,在民法典中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完善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和细化债的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5.
第三人侵害债权直接源于债权的不可侵犯性 ,债权的不可侵犯性与相对性的对立因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成为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而得到统一 ,这两大原则是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得以成立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荣幸  李俊青 《工会论坛》2008,14(4):144-145
合同相对性是整个合同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并且是合同法的基础理论。合同相对性原则来源于债的相对性原则。但是,随着近现代法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被多处突破且遇到诸多挑战。如今面对这些挑战,将怎样重新评价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价值,又如何协调该原则与合同之外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在第三人侵害债权、代位权及撤销权等相关制度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对合同相对性有关问题的探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理论基础,该原则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该原则的突破在我国法律上的体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同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它突破了债权相对性原则,是对债权人的积极保护,弥补了债法固有救济方式的不足。但代位权制度对债的相对性原则仅仅是突破而绝非否定,这就涉及到突破的限度即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问题。本文从代位权制度的形成及其根源出发,在分析债的相对性原则与代位权制度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立法中的有关规定,对我国关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范围的规定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康亮 《工会论坛》2011,17(3):130-132
诚实信用原则素有民法"帝王条款"的美誉,其超然的地位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诚实信用原则的流变过程中,将其简单视为道德在法律中的固定化和另类表现形式的研究倾向特别值得注意。诚实信用原则不是道德法律化的简单体现,而是现代民法对近代民法极端相信个人智慧的修正,体现了其"社会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民法诚信制度包括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与体现该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为宗教罪过,通过教会法院的司法适用在侵权法、契约法与婚姻法等领域发展出大量的体现诚信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并将诚信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原则,对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原则与体现该原则的大量的诚信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中世纪教会法渊源。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之后,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确立宣告了罗马法中确立的“买卖破除租赁”原则的死亡,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又为“买卖破除租赁”原则提供了再生的土壤,“买卖破除租赁”原则是债权相对性及其与物权并存时物权优先性原理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民法诚信制度的教会法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包括具体的诚信制度与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它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为宗教罪过,通过教会法院的司法适用在侵权法、契约法与婚姻法等领域发展出大量的体现诚信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并将诚信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原则,对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原则与体现该原则的大量的诚信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中世纪教会法渊源.  相似文献   

12.
债权人撤销权为债的保全的内容之一.债的保全制度是维护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的保值状况而确保债务清偿的民法制度.债的保全制度以保障债权为目的,实际为权衡债权人利益与债务人的意思自治及交易安全后所设立的制度.现代各国民法多规定有债的保全制度.债的保全方法有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  相似文献   

13.
债的一般条款对非典型之债是适用的。通过三种类型民法典对债的发生原因的立法模式的对比,在债法总则中以具体条文的形式规定债的发生原因是可行的。非典型之债适用的法律规则,应以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为原则,同时考虑到非典型之债既可适用债法总则的规定,也可适用典型之债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大陆法系各国,诚实信用原则有不同的称谓。法国民法中称为“善意”原则,德国民法中称为“诚实和信用”原则,而日本民法中则称为“信义诚实”原则。尽管称谓各异,但其本意都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要诚实行事,不诈不欺,洛守诺言,讲究信用,在谋求个人利益时要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现代西方,诚实信用原则被奉为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有学者称之为“帝王条款”、“超级调整规范”。大多数学者认为,诚信原则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一种支配地位。由于诚信原则位阶极高,又很抽象,几乎无法穷尽其内涵。这里仅从以下三个方…  相似文献   

15.
债的更新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的更新是传统民法中债权消灭的原因之一 ,具有实现债权、债务转移 ,简化法律关系 ,保护债之当事人合法权益之功能 ,是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债的变更制度无法替代的制度。债的更新须具备旧债存在、新债产生 ,新债与旧债的基本条款不同及当事人的更新意图等构成要件。大陆法系国家除德国外的民法典均对之有系统规定 ,英美国家也存在与之类似的合同更新制度。我国民法典应吸收和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成果 ,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并规定之。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原则是私法领域特别是民法领域内的"帝王条款"。它原本属于道德规范中的概念,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它作为法律术语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后渐渐扩展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诚实信用原则能否在公法领域内的民事诉讼法中适用,以及如何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全措施之一,在民事法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中适用代位权制度时,关于如何行使代位权也就是效力归属问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传统意义上的学者坚持认为采用"入库规则",而我国在《合同法解释(一)》中却采用了"优先受偿规则",否定了传统的"入库规则",这遭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质疑。学者认为"入库规则"坚持了平等原则,不否定债的相对性,但笔者却认为"优先受偿规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采用"优先受偿规则"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债的保全属于债的一般担保,是为了避免债务人单方实施法律行为或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使其财产发生不法减少,确保其具有债务清偿能力以达到保护债权人债权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并没有设立债的保全制度,《合同法》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分别规定了债的保全的两种制度,即代位权与撤销权制度。这既是对我国民商事法律制度的一大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交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诚实信用在以民法为代表的私法领域已由道德原则上升为法律原则,并成为帝王条款。但是,在民事诉讼法领域,诚实信用却不宜作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两大法系通过学说、判例及立法渐次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债的相对性体现了债的对内效力,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则体现了债的对外效力,二者并行不悖。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并未泯灭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也未赋予债权普遍的对世效力。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为诚实信用原则。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成要件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