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我国必须有完善的国际私法。虽然我国国际私法经过 5 0年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新科学技术革命与全球化为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良好的机遇 ,在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中 ,努力建设好我国的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2.
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我国必须有完善的国际私法。虽然我国国际私法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新科学技术革命与全球化为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良好的机遇,在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中,努力建设好我国的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国际私法实践困境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中国国际私法摆脱当前司法实践困境,需要反思国际私法学科特性与中国国际私法发展的特殊历史,对中国国际私法实践中最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剖析,即涉外法律关系的判定、冲突规范的适用、最密切联系的确定和外国法的查明,并对未来国际私法立法走向做出预测。功能型国际私法为我国国际私法发展之趋向,我国未来立法必须在上述四个环节制定科学、严谨的规定,且应改革司法机关人才任用制度,形成理论研究与立法、司法实践之间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国际私法的性质 ,从目前而言主要还是国内法 ,但正在逐步向国际法过渡。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历史久远且起点高 ;目前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在立法模式上不拘于单一形式 ,立法层次多元化 ,但立法技术粗糙 ,法律规范不周延的现象比比皆是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中直接适用的实体法太少 ,司法解释过多。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带来了机遇。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应以传统的冲突规则为主体 ,在有限的范围内辅之以现代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中国亟待一部完整的国际私法典。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际私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商事交往和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私法教学作为传承国际私法知识,发展国际私法理论和培养国际私法人才的途径,必然随着国际私法的发展而发展。本文立足实践,论述了国际私法教学中理念、教学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双重可诉规则是一项侵权国际私法领域的重叠性多边冲突规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侵权国际私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其演变及背景,对于理解侵权冲突法的发展脉络,完善我国的侵权冲突法立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私法近期在意思自治、民法典与国际私法关系、强制性规则、新类型法律关系等领域均有新发展。国际私法近期发展的特点是传统理论在新的领域得到应用,意思自治理论的适用范围扩大。民法典的编纂使得民法典与国际私法的关系再度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解释使得强制性规则受到新的重视,在人权、性别等新兴领域,国际私法也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近期国际私法的发展更加反映相应领域实体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国际私法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私法作为解决国际民商法律冲突的法律系统,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国际私法功能受其结构制约,能从一定侧面反映国际私法的实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本文试图对国际私法的基本功能进行探讨,尝试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国际私法的发展规律,以更好地把握国际私法发展的必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国际私法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选择,指主权者通过立法或司法机关借助一定的连结因素,在相互抵触的不同主权者民商法律中选择其一作为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准据法,其赖以实现的载体─—结构为冲突规范;(2)法律调谐,是通过彻底地消除不…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空间中,传统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将因互联网的全球性、虚拟性、开放性和管理非中心化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其中,国家主权原则的影响力将被削弱;国际合作与协调将是互联网环境下国际私法发展的必经之路,国际协调与合作原则将在网络空间发挥重要作用;保护弱者合法权益原则在互联网环境下其地位必将得到提升而成为互联网冲突法立法的重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理想模式是采取法典形式,这样才能将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内容与立法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促进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民法草案第九编的立法工作,有利于我们认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模式、内容与结构上的不足,是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从现实迈向理想的必然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