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爱琴 《学习月刊》2009,(16):81-81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单一靠教师的课堂传授与辅导.已无法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终身教育的大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配合高校改革.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中.  相似文献   

2.
李舒 《学习月刊》2009,(20):120-121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有企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能否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3.
邢颖 《学习月刊》2013,(20):55-5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的速度和方向决定成败的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与核心。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呼唤着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因此.国际上也把21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在我国,也把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使其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探讨其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马克思主义认同性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我国面临着普遍的认同危机.并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性是我国当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加强党的建设.让人民共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王平 《学习月刊》2014,(8):87-87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承担了大量科研任务,取得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如何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需求,将掌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目前高等院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冰洁 《学习月刊》2013,(20):58-5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以其特有的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的优势.成为优秀文化的引领和创新的生力军。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赵荣华 《求贤》2010,(11):4-5
天津市今年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天津市中长期人才规划》,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作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方针,发挥职能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创新人才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创造更好的人才环境是服务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毛玲 《党史文苑》2010,(1):74-76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秀生 《共产党人》2004,(12):20-2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现代化建设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宁夏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国  相似文献   

10.
高树彬 《求贤》2006,(4):34-35
吸引人才离不开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刊事业兴。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建设高水平学科,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就要聚集一大批优秀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内部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党建短讯     
潍坊市高新区四措施凝聚高端人才。一是通过设立1000万元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新引进100名高端人才、新增100万元人才创业奖励、出资100万元奖励博士创新成果,广引高端人才;二是组织实施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全区创新人才信息库等,培养高端人才;三是加快实验室建设,搭建用才平台,通过在高端人才聚集地成立博士党支部,  相似文献   

12.
杨景丽 《求贤》2008,(2):10-1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转轨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资源保障。如何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着眼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我们如何为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撑的核心课题。现有就如何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谈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积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既有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积极开展创新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但由于一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且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完善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作保障,导致大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较低。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完善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 1.创新人才匮乏。企业是否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人才整体素质偏低,自主创新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稀缺是当前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创新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招不进、留不住人才成为普遍现象,不能形成稳定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张琰玲 《共产党人》2004,(13):25-25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经济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一种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对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人力资源当作第一资源,保证优先开发和科学利用。这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国英 《求贤》2006,(9):5-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这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只有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祁金利  蔡庆悦 《前线》2011,(7):51-53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推进北京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大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着眼于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围绕中心工作。从本地区和单位实际出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困扰党组织建设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取得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成果,向党的9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成果喜人.启示深远: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不创新无以守成,不创新无以进步。我们必须高高举起创新旗帜。  相似文献   

18.
黄艺敏 《求贤》2009,(7):6-6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推动人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深人学习实践,感到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要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校园思想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着学校教育的提升与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其中校园思想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创新人才是在良好的校园思想文化氛围之中得到熏陶和培养的,校园思想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培养人才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树立“以人为本”的青年人才发展理念,就要坚持培育青年人才、重视青年人才、依靠青年人才和服务青年人才。推进我国青年人才队伍的大发展,应注重加强青年人才教育工作,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青年人才开发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