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建党伊始到中国革命胜利,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党的对外工作始终同党和人民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国对外战略逐步实现了从"三个世界"到"一个世界"、从"敌友外交"到"伙伴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到"经济外交"、从"低层次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处"的适应性转变。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是中国与世界在三十年互动中完成的,是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作用与中国自觉选择的结果,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发展目标和国际行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间的协同,推动着中国和世界沿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深受影响,也促使各国制定相应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战略体系宜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更明确和具体地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国际定位;进一步拓展对外战略的范畴和领域;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芳 《国际展望》2012,(1):48-55,116
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军事对外传播具有传播主题和平性、议题设置战略性、目标受众差异性、实施过程协调性等特点,并在中国军事外交中发挥着军事外交理念的传播功能、军队形象的塑造功能、军事外交舆情的检测功能。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步伐的加快、军事外交对象的丰富、军事外交视域的拓展,军事对外传播面临着由军队形象塑造到军事文化渗透,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转变;由国家外交的军事外交到大外交中的军事外交,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姿态的转变;由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实现素材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的传播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李敏 《当代世界》2009,(5):44-46
文化外交源于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交流活动,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外交,其内涵、形态以及对一国总体外交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早期传统外交的分工布局。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正赋予文化外交以全新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之中,并且在历史上呈现出三个截然不同的互动关系模式,新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国际体系因素和中国国内因素是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变迁的基本动力,而且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充当国际关系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2010:海外中企命运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静钧 《南风窗》2010,(5):26-28
中国资本输出潮在"中国创造"还未成型时就不期而至,这多少有点"悲壮出发"的味道。2009年是海外中国民间资本密集受难的一年,这一遭遇未必不会发生在正成为投资主体的国企身上。最近几年资源型收购占了中国对外投资额的大部分,但动辄就与对方签下巨额长远合同,总会因过度依赖"中国经济会直线发展下去"的假定而受到惩罚。  相似文献   

8.
邵慧翔 《当代世界》2008,(11):62-64
2008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曾有人提出30年前如果不搞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引发国人深思。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体现在发展这个硬道理上。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相似文献   

9.
2003年阃,随着台湾2004年3月选举的日益临近,在政绩太差、“国亲合”和“连宋配”成局导致选情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陈水扁当局明目张胆地将“台独”主张转变为“外交政策”并公然推上台面,企图借“外交”上的突破转移岛内民众的视线,稳住基本票源,拉抬声势。台湾当局在“台独”道路上的恣意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和良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对外援助有过曲折的发展历史,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和国内意义。但也必须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援助发展史上,也有许多深刻的历史教训需要吸取,当前仍存在需要克服和思考的问题。今后在探索更合适的对外援助指导思想、完善对外援助机制等方面还要多下工夫,推动适当有度、互利双赢的对外援助取得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至今大多依靠广义的软权力并且取得伟大成就的和平发展有越来越明显的根本大战略裨益,并且在世界政治很大部分变化着的基本性质中有其坚实基础。然而,中国大体上依然缺少狭义的软权力,特别是其中关于基本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软权力(或曰最大的狭义软权力)。与和平发展密切相连的和谐世界理念基于四大要素:世界政治基本性质正在经历的变迁;中国和平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验;中国的世界秩序理想;中国的大战略需要。"国际责任"正在成为中国大战略问题的首要关键词,而当前一种新的对外政策形势——重要的新麻烦迅速多样化增生和分散化表现——蕴含着中国正在面临的意味深远的新挑战。目前和今后一段历史时期里最重要的,就是要鉴于中国目前内外瓶颈问题的一大共同来源,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转换改革开放以来不平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台湾对外经济关系的“全球布局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湾当局为遏制两岸经贸往来推出了所谓“全球布局战略”,倾力拓展其对外经济关系,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就发展趋势来看,两岸经济关系仍将主导台湾对外经济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内政与外交:历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外交政策或外交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研究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一国的外交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这句话多少被视为外交学的一条“公理”。不过,长期以来,我们很少专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外交研究是改革开放后才起步的。在开展学术研究之初,人们关注的必然是一些相对具体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学刊》2011年1月号刊登了美国中国政治研究学会主席、旧金山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白永辉(J.M.F.Blanchard)题为《中国新长征之中国跨国公司:西方研究文献述评》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激发了大量研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始,陈水扁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尤其是,随着陈水扁及其亲信家人涉嫌重大贪腐弊案的曝光,台湾社会“反扁”声浪四起,“倒扁”运动风起云涌,陈水扁及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持续下跌难有起色,大大加深了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危机。为转移焦点、缓解压力、鼓励泛绿支持者士气,2006年陈水扁当局在国际社会的分裂活动变本加厉,在双边和多边领域挖空心思制造麻烦,谋求所谓“外交突破”以塑造利于“台独”的国际环境。但是,在一个中国框架日益稳固的大环境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台独”分裂活动迭遭挫败、举步维艰。总体来看,2006年国际环境继续朝有利于遏制“台独”冒险方向发展、“台独外交”的“国际活动空间”正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努力,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已取得巨大成就。在诸多全球化问题特别是国际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建构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理论体系既是合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要求,也是指引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要求,同时也是完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经历了探索期、调整期、融入期和引领期四个阶段性的发展,并已逐步形成区别于传统西方大国对外经济合作理论和实践的平等性、互利性、开放性和战略性等四大理论内核。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和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战略的升级将为进一步建构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理论提供更大更好的机遇,尽管西方大国的压力、周边国家的猜疑和国内利益分配的压力也可能阻碍这一理论建构的进程。展望未来,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理论的发展需要围绕如何改善、强化和升级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以及如何将对外经济合作的成果外溢至政治、安全、思想等领域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席位得以恢复之前,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活动多集中在双边领域,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侧重,且呈波浪式向前发展。1960年代前,偏重于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在1960年代国内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合作空间。到197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逐步打开局面,并为此后的农业多边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对外交往所走过的曲折历程,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及国内农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新变量相互交织,诸如俄乌冲突、全球性通货膨胀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叠加出现。美国拜登政府不断调整外交战略,重点在新兴技术等领域不断加大对华遏压力度;通过“桥接”跨大西洋联盟和远东的“轴辐式”同盟,同时加强同中、俄的战略竞争。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造成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干城 《国际展望》2012,(3):1-11,139
中共十六大以后的10年,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化,政治和经济危机征兆相继而来,同时中国的国力增长取得惊人的进展。面对复杂形势,中央先后提出和平发展战略与和谐世界思想,为中国的对外方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和理念基础,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良性发展阶段,也是未来中国前进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国际问题的部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共同事业作出贡献的精神。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在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参与也更广泛。怎样看待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中国的作用,这对我们制定未来的国家战略是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