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模式,无论与理论界建议的制度模式相比,还是与实务界试行的制度模式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分歧.立法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设计的诸多不足亟须改进.对于制度名称混乱问题应统一认识,所附“条件”的设置应科学合理,与其他不起诉制度特别是与相对不起诉在逻辑关系上应区分清晰,检察机关裁量权力的运行控制应重点关注,附条件不起诉的制约和救济机制应充分有效,这样,才能使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真正得以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3.
当前,我国犯罪数量上升与司法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相对缺乏灵活性的刑事诉讼制度又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兼具诉前分流和缓解社会矛盾双重功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越来越受到司法界和学界的关注。另一方面,我国各地检察机关也纷纷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试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社会认知度,当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试以刑事和解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为借鉴侧重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找出在这一制度背后的深层次的理念和价值,并提出了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立构想。  相似文献   

4.
一、新《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不足1.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率低。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但是,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中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名仅有侵犯通信自由和偷越国边境两个罪名,对于其他罪名,未成年人犯罪后能够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将会很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附条件不起诉逐渐成为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我国有许多地方的基层检察院陆续开展了对附条件不起诉的试点研究,探索该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可行模式。蓬莱市检察院于2007年在蓬莱市试行了附条件不起诉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笔者于2008年8月赴蓬莱市检察院实地调研,了解附条件不起诉在当地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6.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近年来颇具争议的一项司法改革创举,该制度已纳入《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范畴。全国各基层检察院也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司法实践,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现状,联系法学理论范畴,对试行附条件不起诉的法理学依据,适用条件与依据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附条件不起诉是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情节,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在对我国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促进犯罪人的教育和重返社会等反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背景的分析,阐述我国建立该项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8.
随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再次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本文也根据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围绕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主体、适用范围和适用考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立法者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严格限制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文同时认为,随着我国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和司法制度的完备,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质的飞跃,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视"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轻微犯罪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因素.因此,应对农民轻微刑事犯罪进行研究,探索建立农民轻微刑事犯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不起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实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符合司法规律,而且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主要适用于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犯罪嫌疑人,当然,拟附条件不起诉的嫌疑人在考察期间必须履行一定的附加义务。为了保障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正确适用,必须设定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制约机制,并为被害人和被不起诉嫌疑人设定相应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荣晓红 《时代法学》2007,5(4):83-90
我国有罪不起诉制度在理论上认识不一致,执法实践中容易出现混乱,亟需对之进行深刻反思,找出不足,通过建立科学的有罪不起诉制度、健全相关刑法制度,使这一制度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切实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奚玮 《法律科学》2010,(6):153-158
疑罪不起诉是防止公民被无根据地或非法地提起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分权模式和垄断模式下,疑罪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基础具有相当的共性,但在起诉权本质、控制机制、社会反应等方面具有不少特色。完善我国疑罪不起诉制度,可在利益平衡、事后制约、被害人参与、说理机制、起诉指南上积极借鉴域外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271条至273条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还存在适用案件范围过窄、适用程序条件不明确、考察机制不合理的缺陷。在司法实践中,社会调查报告制度、考察帮教机制、刑事和解制度、监督制约机制对于充分发挥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 《政法学刊》2014,(3):54-58
对性犯罪者进行登记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遏制性犯罪的做法。但不少研究表明,性犯罪立法在控制性犯罪和减少再逮捕率方面并没有起明显作用,相反,性犯罪者登记制度给相当一部分性犯罪分子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关于性犯罪者登记制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性犯罪者登记法是否能够减少性犯罪行为,谁来对登记程序进行监管,该制度对性犯罪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以及实施登记法律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对不起诉权运行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确立了现行的不起诉制度,本文通过对公检法等的调查、实证分析,对不起诉权的评价,并提出新型的不起诉运行模式,试图解决现行不起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不起诉权的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宋英辉 《现代法学》2007,29(1):162-167
酌定不起诉具有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程序分流、提高诉讼效率和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等方面的功能。由于各种原因,酌定不起诉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实现其承载的应有功能。基于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酌定不起诉的实际情况和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修改酌定不起诉相关规定、改革考评机制、建立社会支持保障系统,才是解决酌定不起诉适用面临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刚 《法学杂志》2016,(9):114-124
文章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一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对检察一体原则进行重新解读和对目前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进行审视,力图在“人财物省级以下统管”背景下,给出优化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分析,认为未来检察机关内部权力过度集中于上级检察机关、基层检察机关过于式微,是上下级检察机关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隐患,因而在机制设置上,应突出基层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主体性,明确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根据检察机关内部各部门自身司法或行政属性的强弱,实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机关的非法证据排除义务,并对检察环节开展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具体程序和相应职责予以了明确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侦查活动的密闭性、审查模式的单一性、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在审查过程中自由裁量缺乏必要的规制等问题制约了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实效。为此,有必要从审查程序、配套制度以及认证规则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条件推理能力的传统认知发展观认为认知发展的轨迹是单向的,并只存在于一个加工系统中,认知发展存在着几个不同质的阶段,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其认知特点主要是以直觉加工为主,而后逐渐转换为以分析式加工为主,但这些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年龄和智力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推理中符合传统逻辑规范的回答率的提高.双重加工理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条件推理能力的发展沿着两条轨迹进行,一条径直指向计算加工和对问题内容的去情境化推理能力的增长;第二条是启发式的、高度情境化加工的发展路线,对那种认为认知是从直觉加工到逻辑数学加工的单向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公诉制度有必要通过正在进行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实行以下三项重要改革:1. 在起诉程序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检察机关应当尽可能使进入审判程序的证据具有证据能力。2. 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此项制度有其理念、政策和现实根据。立法应当合理规定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范围、考察期限。实行附条件不起诉应当与当事人和解、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制度相结合,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3. 创建量刑建议制度。以与规范法院量刑程序相配套,有助于实现量刑公正和有效辩护,提高诉讼效率和公诉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