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知识分子工作带来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并影响到未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走向。这种影响的深层原因来自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模式的不同特点。本文对此仅作些粗浅的分析。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两者资源配置方式不同。计划经济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多数资源通过指令性计划分配,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知识分子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好《决定》,为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它需要规则和秩序。就这个意义而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第一,市场经济需要政府依法管理和宏观调控。这种调控和管理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过去习惯于较多地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市场,向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转变,并…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保留的直接计划调节张明龙目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抛弃的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还是要保留的。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运行,非但应保留、改进、完善指导性计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这就要求打破以政府为中心,以计划命令为手段的旧的计划经济模式,将市场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将经济规律作为市场运营的准则。由此,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由直接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立市场规则,向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促进市场发育,维护市场秩序的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的宏…  相似文献   

5.
海南建省办特区7年来,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特区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个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资源配置正由政府计划统一分配,向着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经济管理正在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着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经济运行正由政府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转变。这些转变是经济体制的变革,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且影响到政府、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6.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既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紧密联系 ,又是产权制度的先天性缺陷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审批制度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1.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与社会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通过审批实现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配置资源的最大弊端是限制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市场主体的公平竞…  相似文献   

7.
加快职能转变,服务经济建设邹步青本文就计划委员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问题谈一点看法。一、转变计委职能的必要性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本位为基础,以指标管理为对象。这种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曾经起...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重使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刘忠礼根本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划时代发展和贡献。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党的...  相似文献   

9.
<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四十多年来,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逐步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朝着越来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转化。一、改革前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定了以计划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近三十年来,这一体制始终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1)在经济决策方面,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国家,企业缺乏自主权,成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物。(2)在经济调节方面,主要采取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的管理手段,排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3)在经济利益方面,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利益,在分配中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并强调:“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如何真正实现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呢?我想,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端正认识,充分认识两个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转变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认识的问题,要实现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首先必须端正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两个转变”造成一个良好的思想氛围,提供一个共同认识基础;才能使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地为“两个转变”做好开拓性工作,从而做“两个转变”的推动者、促进者;才能使全国人民始终一致地沿着这“两个转变”方向不动摇。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粗放型和集约型也仅是经济增长方式。从原则上讲,资源可以通过两种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来配置,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主要靠行政手段;另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依靠市场竞争规律和市场调节力量。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由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预定计划来统筹宏观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转变时期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好计划与市场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并试图解决计划和计划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指出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采取的经济调节手段可以具有多样性、复合性,但经济体制必须具有单一性、唯一性.计划和计划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都是可以兼容的,但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也不等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可以同时并存,二者并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则不能同时并存,二者并存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变得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的战略方针。把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来,表明省委的工作思路正由行政管理模式向以法管理的轨道转化。它必将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变革时期。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靠旧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必须依靠法律的手段去规范、去管理,把经济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纳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就意味着在资源配置问题上,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取代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配置方式,这是资源配置方式上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清这种转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本经济之我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一、民本经济的兴起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是传统“大一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20年,是国家高度集权的“命令经济”①向企业和劳动者分权的自主经济发展的20年。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借鉴前苏联模式,在我国逐步确立了全国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在20多年里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在连接不断的政治运动中被不断强化,企业和劳动者事实上成了各级行政组织的附属物。政府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经济活动。由此,很自然地形成了以国家为中心,以行政隶属关系为主线、以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为基准,主要以管…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当前我国行政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叶蓓李对当前我国正处在因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起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过程是旧体制破改、新体制立建过程。由于我国曾经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一...  相似文献   

17.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对我国今后15年改革和发展任务的科学的高度概括,是纷繁复杂工作链条的中心环节。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际上已经进行17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如何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逐步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是目前继行政机关和各类企业改革取得成效之后 ,事业单位面临的严峻课题。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 ,事业单位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机关干部任用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单纯委任制和级别管理。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是必要的 ,也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事业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就要求人事工作要进行两个调整: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也就是说,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上来。这是人事部门跨世纪的…  相似文献   

20.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