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调查,在一些城市的市场、商场、广场、宾馆、体育馆等地方几乎都有当地或上级主要党政领导的题字。可见,领导干部热衷于题字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联想到日前从报上读到的一条消息:南昌兴起铲字风。说的是胡长清在任江西省副省长期间,喜欢宣传自己,一些单位和个人就投其所好,纷纷求他题字。胡长清是来者不拒,乐于挥笔题字署名。时间一长,在南昌市的一些主要街道上,随处可见胡长清的题字和大名。当然,求字者是要付“报酬”的,胡长清每题一次字,收取 300──6000(元的“润笔费”。胡长清被执行死刑后,这些求题字的单位…  相似文献   

2.
陈欣 《党课》2010,(9):74-77
当前,贿赂的标的物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财物”界限和范围,开始向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领域延伸。为了使权钱交易更具隐蔽性和复杂性,交易双方往往在贿赂标的物上煞费苦心地精心谋划、反复揣摩:有提供免费劳务、出国出境旅游的,有安排高消费娱乐休闲健身活动的,有提供出国留学、性服务的,有的还将其披上更加华丽的外衣,美其名日“劳务费”“润笔费”“顾问费”,等等,手段不断翻新,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3.
《党建》1994,(4)
可贵的是个“正”字唐建平古人有把“政”字当作“正”字的,说“政者,正也。君为正,百姓从政矣。”意思是说只有掌权者自力做得正,才能把老百姓聚集在自己为周围,跟随自己,政令也才能畅通。胡富国的品格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一个“正”字。他的是非善恶观是那么分明,他...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13,(10):40-40
1921年12月,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第二次来到安源煤矿。在专为工人子弟办的一所学校里,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他解释说,上边的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的一竖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在这期间,毛泽东还在给湖南长沙人力车夫上的夜校课堂上,打了个比方。他在黑板上先写了一个“工”字,又在旁边写了一个“人”字,然后,他微笑着告诉车夫,如果把“人”字放在“工”的下边构成了“天”字,如果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太太说他“是共产党的真孙子。”为了追寻这个“真”字,我来到乾县县委。从他身上我度量出这个“真”字的深刻内涵,我体味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感。纪委书记说:“县常委们都叫他好班长。在工作中,我把他作为榜样。”在乾县我首先见到的不是县委书记李永民,而...  相似文献   

6.
宰相醒悟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9):47-47
说起王羲之,就绕不过他的字;说到他的字,就容易想起四个字——“字如其人”。王羲之的字历来公认雄浑。照此说法,他应该性格开朗,为人坦荡,事实也是如此。可再怎么旷达的人.也难免有小心眼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麒嵩 《前线》2014,(8):122-122
有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壬里国,他与另外一个大臣中里缴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无法判断,国王齐庄公请来了当时的神兽“廌”,相传“廌”能辨是非曲直,它的角顶向谁,谁就一定有问题。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廌”没有动;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廌”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法”字的来源就和这个“廌”有关。“法”的繁体字写作“灋”,由“水”、“廌”和“去”三个字组成,其中,“水”字代表对待每个人应该像水一样公平公正;“廌”字代表着要能明辨是非曲直;“去”字则表示一旦判定对错,应该坚决去恶扬善。  相似文献   

8.
陈云送人一条幅,上面.他写了15个字;“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 的语言风格一向简约中肯,一两个字就可揭示事物本质,切中问题要害。这个条幅也是如此。他解释道: “不唯上”。不是说上边的话不要;“不唯书”,不是说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反复”,不是反复无常,而是反复研究。不难看出,陈云这15 个字条幅.前9个字是讲唯物论,后6个是讲辩证 法。综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简约中肯─…  相似文献   

9.
“一”字为数字之首,“一”字最好认,“一”字最好写。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西安火车东站站长宋宽荣,谈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政作风时,他的每一条体会都离不开这个“一”字。他也正是凭着把好“一”字关,唱响“一”字歌,保持了一身清廉,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赢得了全站职工敬佩、信任和赞扬。从“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谈起曾有记者采访宋宽荣同志,问:“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你作为一个站长,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回答:“要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在他看来,作为一站之长,在东站他的权力最大。“没监督的…  相似文献   

10.
李也松 《党课》2014,(19):37-38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他的一篇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就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位士兵,除了“神奇”二字,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来描述他:说是步兵,他又是“全能炮手”:说是炮兵,他又是步兵轻武器样样精通的“全能射手”:不仪如此,他还是驾驶、伞降无一不能的特种兵。今年7月,在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四届“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比赛中。  相似文献   

12.
爱从未离开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3个字:“相信我。”婚后,无论多晚,她下班的路上,总能看到昏黄路灯下他守候的身影;做家务时,她娇弱的双手边总会出现一双有力的大手,耳边响起3个字:“我来吧。”  相似文献   

13.
人文荟萃     
●“朱基”意重绝不改名北京有一段关于朱基名字的故事。话说朱基的“”字,在中国目前的字库中没有,用电脑写稿时,打到“”字时,都要写成“容”加“金”字旁,非常麻烦。有和朱基相熟的记者和他开玩笑,叫他改名,把金字旁改成水字旁,给大家行个方便。朱...  相似文献   

14.
宋凤英 《世纪风采》2006,(1):33-35,39
说起2005年7月去世的启功,很多人都会想起遍及全国各地的启功的字。未见其人,先睹其字。启功这些年名气很大,有人称他是“中国当代王羲之”。其实启功的本业不是书法,而是教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把他当作大书法家来采访,但启功声明他不是一个书法家,而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勉强算是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  相似文献   

15.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官、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  相似文献   

16.
郭庆晨 《党课》2013,(21):76-77
范仲淹的出名,是因为一个“忧”字。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让他享尽了“忧民”“爱民”“以民为本”的美誉。殊不知,在他人仕之前,还不大懂得忧国忧民之前,还有一种情愫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怕”。  相似文献   

17.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隶阙”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正在春风得意之时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难道他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18.
赵平  刘伟 《新长征》2006,(3):24-25
熟知李建国院长的人都知道,用6个字来概括他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是志远,一个是业勤,一个是廉己。“志远”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榆树市医院建成繁荣新兴的现代化中等医院;“业勤”就是勤政,鞠躬尽瘁,勤勉敬业;“廉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凝聚民心,形成院风。3年来的医院管理工作,他确实无愧这6个字。  相似文献   

19.
杨飞 《党课》2013,(20):113-115
祝枝山(1460--1527),字希哲,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他家学深厚,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4,(11):55-55
任伯年(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人物、花鸟、山水。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