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振光  孙芹 《党建文汇》2002,(10):21-21
1971年7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中国总理周恩来很快就约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说明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和对美国的政策,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升级”,是美国“找上门来的”。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作交易。阿大使回国汇报返回北京时.  相似文献   

2.
<正>一波三折的建交历程1972年2月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宣告了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尼克松访华结束临走时,曾向中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希望能在美国与毛  相似文献   

3.
1972年,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中国,并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在访华期间,尼克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次会晤使尼克松喜出望外,因为当时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好,原定会谈只有15分钟,但这次会晤却延续了将近1个小时。然而4年之后,已经下台而且在美国声名狼藉的尼克松再次访华时,毛泽东已是颤颤巍巍,说话都不清楚,却又同尼克松会谈了1个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4.
30年前的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越过辽阔的太平洋向中国人民伸出和解之手,前来北京进行他自己称为震撼世界的“打破坚冰”之旅。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30年后,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于2月21日~22日访华,适逢中美两国签署《上海公报》30周年。通过这次访华,中美双方又把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美关系风雨30年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超越分歧、寻求共识,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当时,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公报中有关的重要内容,至今仍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石。  相似文献   

5.
魏克 《廉政瞭望》2012,(9):48-49
中国——美国.太平洋两侧隔海相望的两个大国.共历了40年的波涛起伏。 从毛泽东与尼克松“改变世界的一周”,到邓小平旋风,再到江泽民朗读葛底斯堡演讲稿,  相似文献   

6.
余玮 《党史纵横》2009,(3):11-16
大洋彼岸频频向东方神州“暗送秋波”,与中国人共跳“一场错综复杂的小步舞”。经过一番磋商,基辛格终于明白了中美联合公报中方草案“求同立异”精神的奇妙之处。尼克松端起酒杯,不无得意地说:“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相似文献   

7.
卡特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中美建交谈判的过程中,卡特总统就向邓小平发出了正式访问美国的邀请。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正式访美。1月28日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哲人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1):11-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对尼克松笑谈:“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尼克松答道。在随后的会谈中,毛泽东几次对客人表示:具体问题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只讨论哲学。  相似文献   

9.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地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毛泽东采纳四老帅联美抗苏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0-40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了美国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拉开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此后又向尼克松总统发出了访华邀请。  相似文献   

12.
高瞻 《党的文献》2003,(4):59-62
技术转让问题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美之间牵涉到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敏感问题。邓小平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整个历程中 ,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如何从美国取得更有利的技术转让的条件 ,以加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邓小平把中美技术转让问题作为“从政治角度来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准” ,推进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促进了中美双方双边技术贸易的发展 ,并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71年9月,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前访问中国。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专机到达北京,开始了与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晤。为迎接这次震惊世界的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可见陈香梅知名度之高。半个多世纪以来,陈香梅以一颗赤热的中国心,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关心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往。她先后担任了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的顾问,在改善中美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接受邓小平的邀请访问北京,并受命带着宋庆龄给妹妹宋美龄的亲笔信,多次往返海峡两岸,促成台湾当局批准去台人员回大陆探亲,从而打开了海峡两岸交流的大门,深受海峡两岸爱国者的称赞。陈香梅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和中美经济文化交流奔波忙碌的间隙,常常抽空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  相似文献   

15.
在“乒乓外交”之后,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经过慎重缜密的讨论,确立起新的对美政策,并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向美国发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口信。在美国,尼克松和基辛格精心策划了代号为“波罗”的秘密行动计划,并对中国传递的信息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尼克松总统还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关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末,深陷越战泥沼的美国,迎来了新一任总统尼克松。他凭借着对于美国和世界现状的准确分析,把缓和甚至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当成了任内首要的工作。尼克松通过第三方向中方传达了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中方则心照不宣地释放了两名美国游客。之后,中美犹如共舞一曲错综复杂的小步舞。直率的美国人,包括他们的总统多次公开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让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颇感有些摸不着头脑;相反,毛泽东则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仅以一张照片便向大洋彼岸传达了诸多的信息。可惜,当时的美国人没有明白。两位巨人终于在1972年2月21日握手了。中美《联合公报》的问世也成了尼克松任内最值得回忆的荣耀。即使作为一位不体面下台的前任总统,与毛泽东的一番超乎常规礼遇的会晤,仍然改变了当年美国大选的形势。  相似文献   

17.
中美建交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日出东方。美国无视现实。 四海翻腾,五州震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红色中国日益强盛,无视中国便是无视世界。 谁说美国人不聪明?聪明的尼克松一上台,便在与前苏联的争霸中打出了“中国牌”。 契机:小球开路,红色伴银色。 焦点:台湾问题,中国人的内政。 博士当特使。博士就是博士,博士宴会装肚痛!肚痛的博士却间道中国。 美国总统访华。尼克松、毛泽东双手紧握,中美《上海联合公报》震撼全球。 中美建交,台岛孤悬。港澳回归,一国两制。 台湾,伟大的祖国等着你。 几度风雨几度秋,岁月催人逐水流。 东方红日映寰宇,西边夕阳枕吴钩。 当年国共干戈急,后来台海美航游。 千年华夏总一统,共是炎黄何为仇!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初,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日本一向小心翼翼侍候的“大哥哥”美国竟置‘叫。弟弟”于不顾,先后实现了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为了赢得主动,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应邀访问中国,先于美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后,中日关系如同老牛拉破车般缓慢地向前发展着,始终未成奔腾之势。直到1978年邓小平踏上日本国土,才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催化剂”。美联社著名记者约翰·罗德里克评论邓小平访日说;“邓在日本访问期间扮演了一个中国超级推销员的角色,也以逗人的微笑和精力充沛的交…  相似文献   

19.
文序 《廉政瞭望》2003,(8):45-46
1986年11月13日,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与会的美国人中有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183;凡尔霖。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会见了他.凡尔霖向邓小平赠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这可忙坏了中国人,回送什么呢?央行官员四处寻找,想送给美国人一张股票,最后,在全国十几张股票中,选中了飞乐音响。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13,(1):5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个集装箱从美国运输机上秘密卸下并安放在首都机场。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的一天,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尼克松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他指着身边美国国防部安全军官手中拎着的黑皮箱(即微型活动卫星地面站的终端)说:"从我踏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