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我国西部农村存在着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禽畜养殖污染和乡镇企业排放污染物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本文指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提出了制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办法》等措施以完善我国立法,最终达到治理西部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威胁,影响生命健康安全的事故频频发。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土地污染在我国农村地区比较严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日益加剧。现在我国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立法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土地污染防治无法可依,农村土壤污染的防治执法不力。建立我国土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将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必经过程,将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污染防治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土壤状况不断恶化,农业土壤的污染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而我国在农业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却严重不足,因而我国急需完善农业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本文从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现状出发,对农业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农业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韦华生  彭蓉 《法制与社会》2012,(30):195-196
2010年公布的第一次中国污染普查公报显示,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超过化肥和农药,已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刑事犯罪问题。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减少社会矛盾,加强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樊丽  刘秀宏 《法制与社会》2013,(31):213-214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可行性强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系统.结合国情和地区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切实筑牢法律制度这个“防火墙”,是确保沧州市的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为未来美好生活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的必要之路.  相似文献   

6.
卢代富  邵海 《法律科学》2013,31(3):103-112
如何在大规模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背景下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必须致力于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追求并实现环境健康、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制度建设滞后.当前应完善并落实农业环境保护、风险与利益分配、农业的特殊保护与支持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化解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既定目标。本文就现阶段出现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予以阐述,并从立法制度建设、环境执法与司法等方面提出了的对策,并进一步探析了今后的长远发展的潜力,并提供了作者的一些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既定目标。本文就现阶段出现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予以阐述,并从立法制度建设、环境执法与司法等方面提出了的对策,并进一步探析了今后的长远发展的潜力,并提供了作者的一些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的复杂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局限性,作为地方政府,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扮演了重要角色,借鉴国外地方政府的经验,通过经济和行政双管齐下,在联动机制的保障下,使农业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一些污染企业开始了"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11.
目次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涵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资源问题三、我国农业环境资源问题的制度根源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命题,也是当代经济法制的一项重要使命。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产业,我国政府早在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然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与不足,影响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指出为保护农村环境,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国外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在流域管理立法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于防治流域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此为鉴,检视我国流域管理的法律制度,尽管我国《宪法》、《水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地方性流域管理法规等构成了我国流域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其在实施流域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囿于体制等原因,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科学性、综合系统性不强,甚至存在法律冲突和体制冲突现象。为此,应当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流域管理立法,为流域内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陈茜茜 《法制与社会》2014,(15):177-178
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是面源污染,其中又以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为首要因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必须对药肥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重庆市农村面积大,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与传统农业区,农药化肥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对此,人们大都认为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却很少对政府进行直接问责。文章拟从重庆库区药肥污染现状入手,与同期重庆市政府出台的水污染防治办法对比解读,以期阐明市政府在面对药肥污染问题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可持续发展"立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茂初 《河北法学》2007,25(2):19-22
由于我国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问题,亟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对可持续发展法律的生态化原则、可持续发展法律中的国家发展目标与政府职责、可持续发展法律对有关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制度保障、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法律和政策、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行为规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团体的法律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台湾地区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为根,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施行细则”为主干,以污染预防制度、污染整治制度、财务制度和污染责任制度为枝干的“树形”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具有体系完整、核心制度完善,采用专门立法、复合立法模式,以事后整治为功能定位,以环境利益为利益导向等特征.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应以此为参考和借鉴:立法模式采用专门、单独立法模式;功能定位以事后的整治修复为主,兼顾事前预防;立法导向采用经济利益导向;同步进行内在配套立法、完善外围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魏佳容 《法制与社会》2012,(20):215-216
环境不公平已成为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严峻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环境公平理念的内涵出发,针对城乡环境不公的严峻现实,从完善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构建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严贵珍 《江淮法治》2010,(15):40-40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优美是我们心中理想的农村景象。可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农村的环境大不如前,农村面源污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农民群众的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我省审时度势,新增了农村清洁工程这项民生工程。怎样更好地实施这一民生工程,让更多的农民受益?本期“代表访谈”栏目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单士全 《法制与社会》2013,(10):209-2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发展力度也开始向农村倾斜,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必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推进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进程,应当在提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同时,找出造成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从立法的层面上,分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不足并及时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形成一套系统的法律体系,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能够满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养老最主要和最突出的是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我国现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弊端,立法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法学层面对相关理论及其制度构建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