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于中国广泛传播以前,在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对《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展开了研究,而商品理论观点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陈溥贤、施存统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通过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概念,深刻剖析了商品的二因素;通过对抽象劳动的解析以及对劳动二重性的整体性把握,揭示了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此外还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内涵。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商品理论观点的研究,在积极促进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同时,也对后期《资本论》的翻译和传播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在书中所论述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自己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学习过,今天听了铁道党校老师对《资本论》的讲解并观看了影片《青年卡尔·马克思》后,我对《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和形成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主要观点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习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理论。正是由于这一理论的提出和确立,剩余价值的生产才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科学的解释。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国内理论界围绕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具有商品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内在矛盾性理论由来已久,但学界对其内涵及其成型过程的直接阐释较少。梳理相关文本可知,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关于商品的范畴从交换价值单一维度推进到使用价值与价值内在矛盾统一维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最终确立了《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并以此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明观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经历了一个历史性波动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理解主要集中于揭示资本的野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普适文明的思想;而2007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转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揭示.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强化《资本论》中的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理性,促进中国社会转型,应具有更为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常识的看法认为,对于后期的马克思来说,圆满地完成《资本论》的写作无疑是更重要的了,但是,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直到1883年逝世的十六年时间里,《资本论》的写作却没有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那么,《资本论》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是否有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地位?如果没有,什么是更有地位的呢?通过对于这样一些问题的解答,我们将会对马克思后期的努力方向,要达到的目的等诸方面,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从而也可以对马克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内蕴着关于文明发展的丰富思想,但其思想"原像"与具体"成像"是不尽相同的。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资本论》文明思想的阐释重心就经历了"单向度批判资本野蛮性—反身发掘市场经济普适性—再反思资本盲目性"的历史性变动。而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型历史波段来看,强化对《资本论》中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思想的研究,开显《资本论》三大手稿关于现代社会特质的海量思想资源,对于建构我国市民的现代化理性、促进社会深层转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效益。  相似文献   

8.
孔扬  姜大云 《前沿》2013,(7):40-44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点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性波动。而从更大的历史长波来看,强化《资本论》中的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理性、促进中国社会转型,具有更为突出的思想效益。《资本论》揭示了商品交换与现代市民的平等性、货币依赖与现代市民的独立性、资本增殖与现代市民的创造性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市民理性建构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把商品向货币的转化,形象地比喻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犤1犦马克思还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阐述了“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对商品所有者的意义、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根源。马克思的这些论述蕴含了许多有关市场经营方面带有根本性的重要思想。今天,我们重温马克思有关“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发掘其有关市场经营方面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推动国有企业市场经营,搞好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启示。一、“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意义、困难和根源(一)…  相似文献   

11.
深化《资本论》研究有三个维度:一是深化《资本论》文本研究,在理论体系中准确把握《资本论》的基本观点;二是深化《资本论》续篇研究,沿着马克思的逻辑思路探索"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三个分册的内容;三是深化《资本论》应用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应用《资本论》的一般规律,发展《资本论》的特殊规律。在三个维度上深化《资本论》研究,可以使《资本论》研究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中的经济正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理论的重要构成要素。《资本论》定性解读的论争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早期思想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的历史源头;科学的理论基点、独特的价值旨归、正义的生产要求和重要的制度保证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蕴含的内在特质。《资本论》中的经济正义思想隐蕴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性要求,它为共同富裕指明了总体基调、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47年2月20日,国民党的党报《中央日报》上,竟在紧挨着报头第一版的显著位置,用特大字体刊出了读书出版社出版的、正风图书公司预订的马克思巨著《资本论》,以及《怎样研究资本论》《恩格斯论资本论》《资本论通信集》《资本论的文学构造》等书的广告,并以"世界伟大名著马克思原著《资本论》唯一的全译本,是政治经  相似文献   

14.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各种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将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资本论》第一卷第57—58页)为了计算商品的价值量必须将复杂的劳动还原为简单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生产的商品价值大于简单劳动生产的商品价值。造成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这种区别的原因何在呢?《政治经济学辞典》和各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认为原因在于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并且在学习和训练期间需要消费一定的物质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奠基于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发轫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商品二重性分析为起点,经过逻辑引申充分阐释了其生态经济思想.充分借鉴《资本论》中的生态经济思想,对于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理顺经济发展方式、创设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助推生态环保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一学说集中地体现为《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批判。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密切相关的内容:第一,由商品与劳动规律所揭示,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异化为"物"的"人"的生存样态,构成《资本论》的"存在论"向度;第二,由货币规律所体现,并在资本主义市场中运转的资本增殖逻辑,构成《资本论》的"逻辑学"向度;第三,由抽象的经济范畴所反映,并在具体的现实中为人们所把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意义,构成《资本论》的"认识论"向度。马克思正是凭借上述三者的统一,在哲学的视域中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从而,以政治经济学的话语,阐述了人类解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两篇理论文章中所阐发的许多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资本论》Ⅰ卷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恩格斯参与了《资本论》Ⅰ卷的创作出版和宣传,编辑、出版了《资本论》Ⅱ卷、Ⅲ卷。恩格斯驳斥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攻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从1867年9月,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资本论》是一部宣告资本主义制度死刑的判决书,它的问世,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资产者及其代理人的惊恐与仇视。开始,各国资产阶级用“缄默抵制”《资本论》光辉思想的传播,继而组织御用文人诋毁《资本论》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和“读不懂”的“天书”。最后,则大规模开动宣传机器,歪曲和围攻《资本论》,并对《资本论》的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和政治迫害。资产阶级的攻击和诋毁,只不过从反面说明了,《资本论》所揭示的科学真理对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下册)》,重点应放在对马克思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学习和掌握上,这里对有关重点问题予以概括的解析。一、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及现实意义商品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商品具有二因素,生产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