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静钧 《廉政瞭望》2010,(11):56-57
老牌民主国家英国最近遇到了一桩“烦心事”,本是为“两党制”设计的“维多利亚选举体制”,在5月6日的选举运转中,产生了一个无绝对多数党的议会,称为“悬浮议会”。按理,“两党制”的选举框架下总会有一个党居于过半数议席的地位从而能轻松组阁,多数党政府保障了政府至少可以轻松执政一个任期。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7,(4)
从王权至上还是议会权力至上、选举权扩大与政党组织形态变化、政党实力与社会阶层变化三个方面看,英国300余年的政党发展、政党格局与政党制度变迁可划分为七个历史阶段。英国政党有一个从王权至上之下的政治派别向议会权力至上之下的近代权贵党,再向现代大众型政党、当代"全方位党""卡特尔党"乃至信息化政党的转型发展过程。英国政党政治有一个从王权至上之下的党派议政,到议会权力之上之下的政党参政与主政的近代发展过程;从一战、二战期间政党联合执政到二战后议会多数党执政、2010年偶现联合执政的现代与当代发展过程。英国政党格局与政党制度有一个从萌芽、初步形成到"三党格局"短暂迂回,再到二战以后"两党制"稳定发展与"三党格局"偶现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英国乃至他国而言,都先有现代政党、后有比较稳定的政党格局,然后才形成现代政党制度;政党与政党制度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政党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选举制度的改革和日本两党制的出现与消失。日本政党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自民党、民主党的两党制;政党体制由一极多党制将向二极多党制转化和自民党决策体制的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高度相关。著名的迪韦尔热定律已证明,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和议会内两党制度的形成高度关联,比例代表制有助于形成多党制。那么,混合选举制会导致何种政党体制呢?我们对1996年进行选制改革以来的日本选举进行研究发现,实行混合选举制以来,众议院出现了两次政党轮替,最大的两个政党垄断了议会多数席位(2012年稍许例外),小党空间有限,有效议会政党数持续减少。但从有效议会政党数来看,日本政党体制更可能走向两党体制,而非一党独大体制。当然,纯粹的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更加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3):36-36
对于某些国外政党来说,政党纪律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其惩罚措施与力度上,一般说来可归纳为两种:选举惩罚与升迁惩罚。选举惩罚直接影响议员能否继续其议会生涯。其中最严重的是开除出党,被开除的议员一般仍可任满此届议会,但其前途则会受损,甚至意味着议员政治生涯的终结。对违纪议员谋求连任设置障碍也是选举惩罚之一。  相似文献   

6.
(3月25日-4月25日)以色列前进党赢得大选。3月29日,以色列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获得下届议会120个席位中的28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获得组阁权。伊朗军事演习。3月29号,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伊朗核计划的主席声明,要求伊朗在30天内  相似文献   

7.
任晶晶 《党建》2012,(7):60-62
2012年6月17日,希腊议会选举在全球瞩目中拉开帷幕。此次选举不仅关系到希腊的未来,而且关系到整个欧元区的未来和世界经济的走向。18日,希腊政府公布选举结果:支持紧缩政策的新民主党和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得票率分居第一位和第三位,获得了议会超过半数的席位。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的典范,也是最早确立并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模式的典型。“三权分立”作为美国国家政治权力制度化的一种模式,其实质上是受到美国两大政党(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垄断和操纵的。一、两党垄断总统选举,控制联邦政府的行政权。美国是一个实...  相似文献   

9.
中共“八大”选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绍格  石红艳 《唯实》2004,(12):36-38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党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选举具有高度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文章简述了八大的选举过程,分析了八大选举的特色,指出了八大选举存在的不足,并对八大选举的一些民主做法没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八大选举,对推动当前党内民主建设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蕊 《红旗文稿》2012,(23):35-37
近几年在欧洲政坛上刮起了一股"海盗风",这股风也使得欧洲很多国家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瑞典海盗党在2009年之后就成为了瑞典第三大党,并在200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了7.1%的选票,拥有了一个欧洲议会席位。2011年9月德国的海盗党获得了9%的选票,首次进入柏林议会,其提名的15位候选人也全部跻身议员。而这一系列的胜利却只是借助于网络社交工具,  相似文献   

11.
王湘江 《党课参考》2024,(4):116-121
<正>在不久前的荷兰议会选举中,由海尔特·维尔德斯领导的极右翼自由党获得压倒性胜利,赢得大约四分之一选票,大大领先其他参选政党。极右翼自由党作为荷兰议会选举的最大赢家,不仅一跃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而且获得了组阁机会。在社会和政治日益撕裂的荷兰,极右翼政党首次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荷兰政坛出现首位极右翼首相成为可能。这对荷兰整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很民主,因此我国也应该实行两党制。言下之意,就是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不民主。这是一种很糊涂的思想,因为它没有弄清民主的实质,也没有弄清两党制与民主的关系,所以根本无从断言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否民主。  相似文献   

13.
曾经参加过本单位系统赴加拿大学习考察公共政策培训班,对与加拿大公共政策关联的加拿大政治制度一些特点有初步的了解,这对比较政治制度和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帮助.加拿大的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包括其联邦制度、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联邦制度是加拿大政治制度的根本,是其国家体制的最基本的体现.加拿大重要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无不反映出联邦制度的作用.加拿大的政治活动是高度社会化的,在政治社会化中议会活动和选举活动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过媒体对包括议会活动在内的政治活动的广泛报道和公众对定期各级议会议员和政府领导人选举的广泛参与,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为普通公众耳濡目染乃至熟悉.政党活动也充分反映出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方方面面,而政党的活动也反映出该国的政党制度,它是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春英 《新视野》2007,(3):94-96
随着冷战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复兴,议会外交的兴起,中美两国的议会外交日益活跃。本文介绍了中美两国议会交往机制,总结出中美议会外交的特点,分析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最后提出全国人大对美议会外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7):21-21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在谈到“党管干部原则”时提出,当下我们有一些传统的观念需要转变。很典型的一点,比如,我们要使干部更多地从纯粹只向上负责,变成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一致起来。干部要向下负责,怎么向下负责?就有一个授权的问题。但是,一授权就要选举,一选举就要选择,什么叫选择?就是至少两个以上中选一个,这才叫选择。但是,是不是因为要选举,所以就不应该继续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呢?不对。党管干部是对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4日至7日,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举行。瑞典公共电视台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拥有大约45万名党民的瑞典盗版党最终获得71%的选票,跻身欧洲议会。在仅有900万人口的瑞典,约20万瑞典选民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17.
王卫 《理论导报》2007,(11):39-40
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政治制度既古老而又有鲜明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结合、"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以及风格独特的两党制上。为探求这些制度形成的原因,笔者对其政治文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英国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使其政治制度上会有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结合,保留了国王与贵族组成的上院;而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使其国王、贵族的权力渐渐消失,并使议会具有最高的权力的同时,行政、司法机关又能起到一定的制衡。  相似文献   

18.
拨开迷雾看“颜色革命”之“颜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革命”一词是来源于西方的说法,是指独联体国家近两年来发生的政治变革。因为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都是在某种颜色的标志下进行的。2003年11月22日下午,当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在新议会的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反对派“逼宫”,28小时后,谢氏宣布辞职,萨卡什维利在随后的大选中当选为格新总统。由于萨氏冲入议会大厅时手举玫瑰,所以该事件又被称为“玫瑰革命”。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2004年12月26日乌克兰进行了第二次总统选举,尤先科顺利当选。尤先科的支持者都以橙色标识参加活动,所以该事件被称为“橙色革命…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2月中旬,各新闻媒介纷纷报道:俄罗斯就新宪法进行全民公决,并对“国家杜马”进行了选举。何谓“国家杜马”?很多人对此提出疑问。其实,“国家杜马”就是沙俄时代实行的代议制立法执法机构。“杜马” 即“议会”的音译。 俄国的“国家杜马”始于1905年。当时,俄国革命波澜壮阔、风起云涌,革命群众对沙俄的专制帝制强烈不满,坚决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面前,沙皇为了缓和同革命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不得不宣布批准“成立国家杜马”,并颁布《国家杜马的选举条例》、《成立国家杜马大法》。  相似文献   

20.
“公推直选”作为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之举,其积极效果和创新精神已得到多方肯定,其可持续性发展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得到了确认。而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选举程序的修改,更是为“公推直选”改革提供了法规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