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禅宗而言,得悟的境界难以言表、不立文字,是强行的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则明确表示:禅宗所言之境界正是其毕生所述。从中可见,至少在语言问题上,海德格尔和禅宗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都在暗示我们抵达存在之大道的不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国家存在多种宗教,其中佛教的影响算是比较大的。佛教中的禅宗一派,以专修禅定而得名,历史上曾在佛教中居于垄断地位,在当今它也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谈谈人们较关心的禅与气功、艺术及心理健康等几个问题,意在为人们了解禅宗及认识宗教的作用提供些材料。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禅宗在西方的传播达到高峰,激浪派作为一场重要的艺术运动也随之兴起。禅宗主张“平常心是道”“不二之法”“说似一物即不中”。激浪派在理念上显露出与禅宗相似的部分,在艺术风貌上呈现出与禅宗相似的精神气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层面: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提倡创作的非理性;追求形式随机;注重边界融合;崇尚精神自由。以“反艺术”为主旨的激浪派通过种种激进实践促成了艺术界的革命性潮流,加速了西方艺术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一支,以顿悟为特色,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谓“公案”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禅师为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作出的一种指示。禅宗公案表面看来扑朔迷离、荒诞不稽,充斥着矛盾与悖论,实际上正是这种对常理和规范的“破坏”和“偏离”,才有着一种“神妙”的境界。本文试图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荒诞表征下的合理性:“反常”的语言形式正是禅宗“反常”的思维模式的镜象描摹,禅宗通过这种“反常”有效地传达了禅宗“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宝光街,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寺院。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唐广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人蜀驻跸宝光寺,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  相似文献   

6.
西方合理性哲学方法论评述黄振定当今流行于西方的合理性哲学,无论是其中的理性主义一派还是自然主义一派,它们总的原则都是诉诸理性,面向实践,致力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它们既主张恢复理性主义的传统,又明确反对黑格尔所集中代表的抽象化绝对化的理性形而上学。其所谓...  相似文献   

7.
悟“空”     
禅宗修身,以悟“空”为本。所谓“空”,就是禅学认为,一切现象都有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照这种说法,面对某一事物,在理念上把它化没了,就算是觉悟了。只有悟“空”,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如何悟“空”,我不懂,但记住了一个故事,它做了形象的说明。五祖弘忍和尚年高,考虑后事,想选一个接班人。他召见众弟子,出了一个试题,说:“你们各自写一首偈子,我将选取得法者,传为第六代祖师。”神秀是大师兄,众增的教头,最有资格做接班人。进入佛门之前他是三榜进士,还颇有文才。神秀很快呈…  相似文献   

8.
1990年我国佛教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佛教的论文有105篇之多,其中对禅宗、五台山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中国化、佛教心性论、佛教密宗、藏传佛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分别概述如下。一、对佛教禅宗及佛教中国化的研究禅宗神秀北派因“受惠能一派的排挤、曲解,长期被淹没。”任继愈在《神秀北宗禅法》(《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一文中,根据近年在敦煌发现的神秀著作手抄本《观心  相似文献   

9.
荣格心理学中的自性化思想试图扭转西方外向的投射文化,引导人们认识自身的主体性,实现自性的觉醒与回归。禅宗剥去制度佛教、仪式佛教中僵化的教条主义,强调悟见人自身的觉悟与救赎能力。两者都揭示了人自身的神圣本质和创造性力量,以人的自性觉醒与回归为宗旨。禅宗以其对人生的解悟充实了荣格学说,挖掘自性化与禅悟在理论基础、思想境界和修持方式上的相似性,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的语言能让佛教教义在当代语境下充分发挥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禅宗上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下启佛教中国化的新格局。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流行,使佛教从印度文化直接过渡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蕴含丰富的心理学资源,解读禅宗文化,体会机锋语录,认识心性思想,寻求自在解脱,可以直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维克多·E·弗兰克尔发明的意义治疗被称为继弗洛伊德学派和阿德勒学派后的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意义疗法具有超越的涵义,启迪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安顿着这个意义虚无时代人们的心灵。本文拟以禅宗经典《坛经》的心性思想与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进行范畴比较,从心性本净与意志自由、随方解缚与矛盾意向、道由心悟与活出意义等角度进行解读,深化对《坛经》心理治疗思想的认识,增进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1.
智慧的禅宗     
吴心 《黄埔》2009,(4):58-59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失,只有禅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获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在唐中叶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即是以禅宗为其标志,禅宗甚至成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语,这种状况一直贯穿宋元明清历代。  相似文献   

12.
王玉 《前沿》2014,(7):62-63
佛教自东汉初年传人中国,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它对于中国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科学,及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以至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传人东土之始,与玄学结合,逐步形成不少派别的般若学和“涅架佛性”学说,后来又逐步发展成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等。隋唐时期,佛与儒、道三派鼎立,并曾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后来虽然逐步削弱,但禅宗一派在宋及以后思想界和社会上一直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佛学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果想弄清楚汉魏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而不懂佛学,那就不大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佛学思想是汉唐以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哲学家陆世仪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须继之以躬行,深入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陆氏的“悟性”之说,从总体上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但其所倡导的善悟、恒悟,对于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青年教师来说,无疑具有非常值得借鉴的积极意义。青年政治教师,“涉教”未深,缺乏经验,欲求圆熟,实属不易。但青年教师来日方长,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只要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善于领会,做有心…  相似文献   

14.
禅宗"空寂之美"的时间性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禅宗美学思想进行时间性解析,以窥探禅宗美学思想的内在奥秘与根源,是禅宗美学研究中本已的和不可或缺的理论问题.在禅宗美学中,美或审美不是一个既定、现成的目标或状态,美是在刹那间照面映现的瞬间澄澈之美.  相似文献   

15.
潘永辉 《求索》2007,(10):153-155
目前对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美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着严重不足。本文将在分析各家论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美学的看法,力求更准确地揭示禅宗美学的最本质的审美特质及其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参照佛教的教义,并与中国儒家与道家相联系相区别,《坛经》禅美学的特征,除了上述诸家提供的说法之外,最为根本的应是这三点:自性主体的确立;空灵境界的脱出;日常动用的诗意化。只有这三点,最能说明禅宗既与印度佛教、中国儒道文化相联系而又自成一家、别具特色的中国化佛教特点,也最能说明《坛经》及其影响下的禅宗为中国美学提供、补充的关学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3,(11):62-62
朱豹卿,杭州人,祖籍海宁盐官镇,师承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由吴昌硕、齐白石入手,于黄宾虹得悟,写意花鸟,简淡空灵,生涩古拙,为现代浙派花鸟画高古一脉画风的代表。其绘画艺术沿袭中国文人写意传统,着力于笔墨精神,重人品修养,渗溢哲学之辨析、人生之体悟,多以佛家的"圆妙"、老庄"无为"的玄境以及禅宗的"参悟"为基石。《鲤鱼》图是朱豹卿在2006年隆冬之日所作、以鱼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引借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民俗故  相似文献   

17.
宋代"义利"争辩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娟 《思想战线》2004,30(2):119-123
义利之说被视为"儒家第一义",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义利的二厢关系上,从古到今一直存在争议。宋代在此问题上,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一方面是以理学为代表的一派,主张重义轻利,并将这一传统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为完全不要利而只讲义的惟义主义;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功利学派则主张义利并行,不仅要讲利,而且倡导利。  相似文献   

18.
忍与不忍     
云溪子 《小康》2009,(12):100-101
"忍"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礼佛者的重要要求。许多名僧将忍字贯在自己的法名之中。当年湖北黄梅的"弘忍"大师,是禅宗慧能、神秀大师的老师,世称禅宗五祖,影响巨大。今浙江普陀山的“戒忍”大师,主持一方名山,算得一位高僧。以忍字为法名,足见佛家对忍字之重视。  相似文献   

19.
禅学思想本是一种佛教思想,而许多文学批评家却力图在禅学中为诗学找到支撑点。从理论上讲,禅学与诗学是根本不相同的。从“悟”的角度来看,禅悟所悟的是隐藏于心中的佛性;而诗悟却是由心及外的悟,所悟的是隐藏于诗歌中的作诗之道。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禅可以不借助语言而仍能使人悟解;而诗若离开了语言,就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20.
西周的社会性质究竟是怎样的,这在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曾经是争论的焦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讨,目前似乎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两大营垒:一派认为西周属于奴隶社会,一派则认为西周属于封建社会,这也难怪,文献材料就那么一点,金文材料也很有限,见仁者谓之仁,见智者谓之智。大家虽然都坚信自己的主张不会错(看一看多年来极少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