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成亮 《开采》2002,(5):22-22,15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观点,笔者认为,抓好职工道德建设,提高职工素质也能产生效益,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的建设,既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政治理论问题,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解决的实践课题。党的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具有上层建筑本身的特性,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的实质,反映了政治与经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起着能动的反作用。这种作用与反作用是一对矛盾,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离。同时也应看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虽然有许多内在的联系,但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不同属性,都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因而具有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它的含义是什么?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把社会形态仅仅看作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片面的,应加上生产力,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见《理论月刊》1985年第6期卢俊忠同志的文章)。我以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田惠爱 《前进》2001,(10):32-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信息化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广播电视发展规律、传播本质、行业属性、社会地位作用的认识,站在新的高度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是当代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广播电视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广播电视是以新闻报道、反映和引导舆论为己任的大众传播媒体,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作为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被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因素在…  相似文献   

5.
<正> 过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理论界所流行的一种被人们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重大发展的权威理论观点,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后者对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按照这种观点,仅仅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还不是彻底的辩证法观点,只有承认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作用,才彻底坚持了辩  相似文献   

6.
郭强  徐沛华 《理论月刊》2007,2(1):42-45
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在特定情况下,政治决定经济。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既缺乏文本依据,又不符合经典作家的本意,它其实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通俗说法。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传统说法也是缺乏文本依据,不符合经典作家的本意。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命题中的“决定”一词的含义。将“决定”改为“影响”或“作用于,”是符合经典作家的本意的。  相似文献   

7.
杨清 《前沿》2007,(5):201-203
传媒业具有双重属性,既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范畴,同时又是一种信息产业。计划经济时代,媒体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而当今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许多媒体又将视线集中到其产业化的属性上。在任何时代,传媒业的社会影响力都不容低估。媒体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应保持清醒的意识,在语言规范和社会公德方面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哲学界的许多同志对什么是转化,转化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认为转化属于同一性范畴,是同一性的一种情形。同一性既包括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也包括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二,认为转化不属于同一性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和矛盾的运动(包括转化)是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三项基本内容或范畴。三,认为同一性只包含转化的趋势和可能,而转化本身则与联系、发展并列,都是辩证  相似文献   

9.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头一年,形势要求统战工作必须进一步突出特点,发挥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好务。唯其如此,应当继续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继续处理好统战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树立服务的观念。 统战工作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实质上是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的服务方向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是一致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肯定无疑地集中表现在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因此,统战工作必须服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的哲学辞典或教科书中,对于上层建筑往往是这样下定义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在上述定义中惟独没有提到经济思想。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难道上层建筑的内含仅限于此吗?  相似文献   

11.
陆昱 《长江论坛》2015,(6):13-17
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基于其哲学方法论和政治立场,过分强调政治与经济的抽象属性,对于谁行使政治权力,又和谁的经济利益发生怎样的联系,没有也不愿意回答。马克思把哲学当作精神武器,由哲学进入历史,从经济解析政治,确立了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点,即:经济基础决定政治这一上层建筑的性质、变动,政治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认为"政治方面的经济"是为了夺取政权,为新社会的经济发展打好政治制度基础;"经济方面的政治"是为了发展生产,最终创造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达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将使我们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民主政治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一旦确立起来,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的一个方面,向上层建筑提出了建立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如果不搞民主政治建设,上层建筑就不能适应经济基础中的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而民主政治具有何种性质,民主政治建设如何进行,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领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领域。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不象政治、法律、军队等那样,经济基础变了,这些上层建筑立即会发生变更那样,尽管随着经济基础变了,它也逐渐地发生变化,但它有很大的继承性,每一代人的意识形态都把前人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资料,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所谓“全新的”与上代人的意识形态毫无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涂爱荣 《理论月刊》2006,(8):187-189
德育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范畴,从德育的社会功能和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德育同时也具有生产力属性,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潜在的生产力。德育作为潜在的生产力,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的美学与艺术思想,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考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观点来看,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上层建筑,也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具体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马克思提出了一种艺术生产理论;就文学精神与创作方法而言,马克思偏爱现实主义艺术……那么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来看,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艺术家的地位又如何确定呢?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并在十七大正式确认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但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纠偏论",即将和谐社会理论定位为对过去一段时间实践中所出现的偏差与不和谐现象的纠正;第二阶段属于"补缺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过去只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一种理论补全,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理论;第三阶段属于"本质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社会建设范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经过三个阶段的提升,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不断拓展,科学定位得以确立,历史意义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认为在讲解“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时,应该让学生明确下列观点。首先,这里讲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某一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而不能误认为是由个别企业或商品生产者的个  相似文献   

18.
正是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马克思科学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马克思而言,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是从"国家"开始的。马克思研究国家、法和宗教,论述其与市民社会关系,形成生产关系概念,揭示了二者的正确关系,从"国家"走向"国家的深处"。国家、法和宗教等成了上层建筑的内容,而"国家的深处",则指决定"国家"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阐释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时候,马克思始终没有离开"国家",始终承认和强调"国家"即上层建筑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者各居其所,各得所用。  相似文献   

19.
时事学习     
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制定了一个蓝图,为建立一个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指明了道路。这个蓝图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因而是十分正确和科学的。首先是依据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原理制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是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对于发展生产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政治体制系统中的党政权力结构、政府权力结构合理,领导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科学,办事机构设置得当,办事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今天,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三次法制讲座。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两年来,已经举行了十二次法制讲座,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以及宪法和其他主要部门法律知识。法制讲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仍将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法制讲座,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国际法与国际条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问题等。我们要把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法制讲座形成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这对于我们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有重要意义。今天,是新年伊始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第一次法制讲座,请吉林大学教授王惠岩同志为我们主讲《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民主、法治、权利、义务、平等、自由等都属于政治的范畴,而政治学则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