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格局和博弈程度日趋激烈,市场发展趋势扑朔迷离,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既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执行者和政策传导者,作为市场中的经济利益主体,又是参与市场利益分配的经济人,银行在与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博弈中,其经济行为关系着自己作为独立经济利益市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宏观政策的调控实施效果预期。本文运用博弈论和理性预期理论对银行与房地产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和银行业务模式行为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试点探索,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成为各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公众和社区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这四方既是购买服务的主体,也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和利益博弈者。在合作与博弈过程中四方主体既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也推动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向前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购买和服务风险。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要通过规范四方主体的不当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在房地产领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利益博弈行为。本文以房地产政策为例,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元利益主体间的非均衡博弈是引起中国式邻避困境的主要根源。在邻避效应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周边公众和社会群体为代表的不同利益群体间相互博弈,形成多重利益冲突和“囚徒困境”。因此,诠释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并剖析多元利益主体博弈行为逻辑演变机理,通过完善利益共识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的路径,实现“不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变,利于有效化解邻避困境,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的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城中村"改造涉及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文章运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这三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求得的均衡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从合理定位各方利益及构建其和谐关系的角度出发,力求多方和谐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有公共利益、被拆迁户利益、开发商利益和政府利益,这四种利益之间存在交互博弈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地方政府行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其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影响,并构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博弈模型,在对双方博弈行为的阐释中找到地方政府的行为根源,为中央的政策制定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公共政策过程看,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官员、规划师、开发商、普通市民等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公平性和正义性,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加强对规划机构的监督,在多元利益诉求之间进行利益协调,维护多元利益平衡并保证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地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多元利益主体相互竞争和博弈的情形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将地方政府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建立上级政府、其他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受益群体、目标群体这五方利益群体的“钻石”模型,全面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主体的利益博弈,有助于深入探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取向偏差现象,最大程度地实现合作博弈,维护社会利益均衡,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利益冲突中的和谐——对我国立法中各方博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对权力和权利的分配必然牵涉到多方利益,但法律不可能使所有人的利益得到满足,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各方博弈不可避免.我国影响立法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机关、民众和学者,三方利益在立法中既存一致性,也存在冲突性,立法机关应建立立法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民众参与途径、规范立法游说活动、注重发挥专家在立法中的作用,以谋求各方在立法博弈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政府利益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者 ,是公共利益的代表 ,但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独立于公共利益的自身利益 ,并表现为多种利益形式。政府利益的存在无疑会给政策的执行带来较大的影响 ,使政策执行出现各层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 ,对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形成障碍。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给政策执行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构成了各关涉主体利益博弈的场域,城乡二元制度下的土地出让收益则进一步加剧了博弈的复杂性。基于对N市Q区征地拆迁实践的考察,提出多赢利益共享的观点及其初步分析框架,旨在解决"利从何来""谁参与分享"以及"如何分享"的问题。其中,利益分享之"利"源于土地出让收益与征地补偿;参与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失地农民及开发商;利益分享的路径依赖于制度的建构、失地农民的参与、主体间的协调、分享方式的创新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在此过程中还需关注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房地产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人认为房地产市场仍要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的调控措施,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价格泡沫和暴利行为,使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重新回到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上来。具体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规范政府行为。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特点,政府行为不规范、房地产开发商不守信用,是房地产市场扭曲的主要原因。规范政府行为,尤其是规范土地管理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行为,督促开发商建立诚信机制,合理合法地利用土地资源,是规范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正规发展的先决条件。政府不能一味追求收益,要以普通市民的工薪收入来衡量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  相似文献   

14.
权利与利益的博弈——“拆迁自焚”事件之法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城市房屋拆迁已经演化成最易激发矛盾、引起冲突的领域之一。近几年频频发生在拆迁纠纷中的自焚事件,更是将此问题推向社会转型的风口浪尖。该事件本质上是被拆迁人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之争。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博弈模型,再现自焚事件中被拆迁人与开发商之间"权利与利益"的博弈策略和过程,指出公平、规范的博弈平台的缺失,致使以"命"博"利"成为一种经济的选择,也注定了这种强、弱两方博弈的悲剧性收场。基于这样的认识,探讨化解这类冲突的可行性路径,应该建构一整套公平、透明的博弈规则,扶植博弈方中的弱者,抑制博弈方中的强者,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5.
董艳玲 《理论前沿》2007,495(6):20-21
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视角来看,影响银行体系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银行主体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银行体系中主体利益的冲突;外因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自由化政策与非银行危机、政府干预与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集体林地征占用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差距较大。由于征占用的国家强制性,使得林地征占用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利益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攫取,致使林农与林地相关利益受损。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制度经济学出发,分析分税制改革后对林地征占用政府行为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规范林地征占用中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开发商以虚假销售或虚高价格购买等方式从银行套取购房贷款,这一假按揭行为严重干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秩序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现有政策法规不健全、银行风险意识淡薄、开发商唯利是图是导致假按揭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从健全法制、严惩不法开发商和加强银行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以预防和阻止假按揭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基层维稳机制在缺乏制度化顶层设计的情况下,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为:重视政府体制内维稳而忽视公众参与;重视策略性维稳而忽视制度性维稳;重视善后补救而忽视事前制度建设。这种维稳机制形成的原因在于基层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渠道不畅通、博弈过程中主体权利不均衡及公众利益诉求表达缺乏组织依托。要有效解决目前基层维稳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塑造多元共治的维稳新机制,让民众从维稳的对象转变为参与基层维稳的主体。具体路径应当从强化民间组织介入、完善基层维稳问责评价体制和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入手。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分化,而制度化、合规则的利益博弈有助于实现利益均衡,促进制度成长。以《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个案,考察其具体的修成过程,有助于厘清社会转型期中国利益博弈的基本状况。《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过程充满各个利益主体间激烈的利益博弈和相互妥协;立法过程中体现的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有望固化为一种制度,从而对中国的制度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中也存在话语权不对等、非均衡博弈等缺陷,因而,我们需要规范利益博弈过程,抑制强势利益集团过分的利益主张,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益博弈与制度成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法治建设进程是“社会需求、制度变迁、理性博弈、政府体制”多重变量复合互动结果。社会潜在新秩序在塑造自身秩序雏型同时,亦向国家权力提出确认和扩展新秩序的压力;国家权力通过国家法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并非完全按照社会需求之输入被动运作,而是涉及新旧秩序多重利益主体间理性博弈的公共选择过程。制度与法犹如市场交换中的价格信号,是经济—社会结构中多重利益主体理性博弈的均衡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