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殡葬文化是高职殡葬专业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华优秀殡葬文化与高职殡葬专业德育教育融合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教培体系不系统、教师殡葬文化素质不高、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殡葬专业应在深究中华优秀殡葬文化的内涵基础上,充分汲取殡葬文化的先进思想与智慧,通过编制德育教育养成手册、建设殡葬文化博物馆、提升教师殡葬文化素养、增设殡葬文化教育类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专业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形式之一,因其较高的专业性和开放性,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对学生实习就业、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文中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的专业社团为例,对以上几点展开分析,探讨高校殡葬专业社团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给当今的高校殡葬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于1995设置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该专业的开设,结束了国内院校无殡葬教育的历史,也是目前国内殡葬教育的最高学府。2005年10月,该专业作为全院两个教学试点改革专业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被评为优秀:2005年11月,被评为院级品牌专业: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教学精品专业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聚焦现代殡葬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人才培养规格较低、人才培养内容传统、人才培养手段滞后、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与实践技能水平整体偏低等问题。站在引领我国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提出根据现代殡葬行业转型发展要求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德技并修、尽善尽美”的现代殡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活页式与手册式教材,开展“3+1+1”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引领行业、结构合理、双向流动”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群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等改革创新举措,着力实现现代殡葬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时代、数字科技对博物馆各方面业务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日益彰显。博物馆已经成为数字化创新的乐园,云展览、云体验、云互动等新场景、新模式,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打开方式”,也让文物真正地“活”了起来。本文以四川省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近年来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修复、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实践为例,探讨数字化提升博物馆力量、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中从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殡葬插花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殡葬插花教学中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以期拓宽学生殡葬插花知识面、加强插花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艺术素养,让殡葬插花的教学真正做到符合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现代殡葬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殡葬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殡葬转型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现代殡葬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思想和社会基础不牢、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服务设施陈旧落后、行业作风有待改良等问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建设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阳光殡葬为主要内容和形式载体,推进我国现代殡葬建设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红色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红色记忆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红色博物馆广泛运用,延伸了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数字博物馆打开“云端”新空间,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渠道,带来了红色文化传播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赣南地区红色博物馆研究,针对数字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数字博物馆要以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资源整合以及品牌建设为契机,大步迈向转型升级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殡葬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一环。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推动实现“逝有所安”这一新时代美好生活应有之义。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蕴涵着辩证审视生死、感悟生命意义的生命伦理向度、保护自然环境、推行生态安葬的环境伦理向度、倡导文明祭扫、建设乡风文明的文化伦理向度。基于伦理向度对此予以综合考量,一方面有助于明确实践路径,为加强殡葬文化建设提供伦理向度的价值指引、实施手段与价值准绳,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思想认识,使我们面向实际场景不断丰富殡葬伦理思想,着力构建新时代殡葬伦理文化建设新图景。殡葬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缩影,以建设发展此项工作为契机,也能有效促进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更好地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陵园业务接待》是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大专学生的专业课程,文中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实训实践少、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陵园业务接待岗位新要求、全国公墓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以及重视实践原则,对该课程内容重构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培养满足当前我国殡葬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的殡葬人才.  相似文献   

11.
殡葬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殡葬服务理念的建设却相对匮乏。文中在分析当代一般殡葬服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死者(遗体)中心转向为生者中心,肯定了该理念对当代殡葬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阐明了殡葬服务理念从掩盖到揭示、从死者到生者、从服务到教育转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中主要将殡葬服务从时间维度上进行了双向拓展,提出了过程化殡葬服务即"临终关怀——过程支持——后续关怀"的服务模式,通过对过程化殡葬服务模式进行分阶段以及整体性分析,尝试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融入其中,发掘出社会工作在殡葬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初步探讨,希望能对构建殡葬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殡葬服务水平、营造简约文明的殡葬文化氛围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馆藏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产品开发则是文物文化传承的显现,是文物的新生。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应用好博物馆馆藏文物,开发数字文创产品,对于数字文创产品开发者来说,既是一次很好的机遇,更是一场挑战。在产品开发中,需要文创产品开发者全面展开审美介入的理念,应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挖掘文物文化基因,尊重用户多元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与体验,才能把博物馆馆藏文物开发成为既具有文化传承属性、又具时代审美特征,且能受新时代元宇宙居民欢迎的数字文创产品,从而实现文物新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不可回避的话题,就业压力己经成为困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体育专业大学生典型的就业心理有自卑、迷茫、恐惧,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和性格特点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才能真正让他们走出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从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的积极意义,从社会工作视角下审视殡葬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具有关系协调者、危机干预者、心理援助者、社会支援者的角色定位,对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路径进行探讨,较为全面阐释了社会工作者如何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配合殡葬服务主体提供综合性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实施殡葬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殡葬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结合行业企业调研成果,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推进殡葬信息化管理的"互联网+殡葬"服务体系,为促进殡葬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实施殡葬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殡葬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结合行业企业调研成果,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推进殡葬信息化管理的"互联网+殡葬"服务体系,为促进殡葬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殡葬,已成为我国殡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文中分析了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推行绿色殡葬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目前我国殡葬行业推行绿色殡葬的几种模式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博物馆与高校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的对接合作势在必行。博物馆应加强与高校历史专业教学、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科研合作、图书资料共享、志愿者的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新型关系,共同承担为社会服务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殡葬服务是民生工程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殡葬改革已经成为国家高位推动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文中通过数据分析,对湖南殡葬改革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实阐述与剖析,并提出了促进新时期湖南省殡葬改革的对策,为"十四五"时期湖南殡葬改革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