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理论界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不少理论成果,形成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出发,可以发现,我国学术界、理论界现有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发展性和独特性研究。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前沿性问题,需要在科学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创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机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等方面深入推进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坚持发展围绕人民群众为核心、以坚持立足发展实际为关键、以坚持全面推进与精准把控相统一为重点等发展原则的,迈向新的历史阶段,显现了为马克思现代化理论丰富发展提供实践依据、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有效借鉴、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可靠支撑及为世界稳定和平发展提供坚实有力保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逻辑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视角。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结晶,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回答了一系列现代化理论问题,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而且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了我国现代化的“中国风”“新要求”和“大原则”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在宏大的时代叙事背景下,包孕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远大的战略眼光,照应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深刻阐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深入阐释这一重大论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贯穿着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主线。不以牺牲人自身的发展为代价来推进现代化,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最本质区别。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人类文明新形态与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相一致,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扬弃与超越,因而是一个与伟大的社会革命逻辑相一致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实现现代化既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从历史发展脉络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奋斗步伐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是同频共振的。我们党以高度的使命自觉,统筹国际和国内、融合传统和现代、贯通历史和现实、把握共性和个性、创新理论和实践,团结带领人民努力探索并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鲜明的历史逻辑,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方法论,其中包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远景目标和阶段性规划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相结合、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相结合、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价值引领和有效激励相结合。这些宝贵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与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历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擘画了美好蓝图。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贫富分化的现实诘难,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所在,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百余年,可以按照为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这一梯度式演进特点,划分成四个时期,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化化新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新局面。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启示是,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尊重农民利益;坚持立足国情农情进行改革创新;树立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去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本质要求。基于共同富裕所蕴含的价值向度、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才能明了其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可及性,从而将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与世界价值,其必要性毋庸置疑,而且在逻辑层面亦有着丰厚的理论根基、历史底蕴与现实基础,其可行性日益显现,同时从可及性上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建构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层面的实践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与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化领域制度”是个相对新的概念,但有关文化领域的制度建设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发展,并以文化政策、文化方针、文化体制等形式出现,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与当时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我国文化领域制度仍存在体系性不足、实践性不够灵活有效、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等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体现出凸显政治品格、聚焦发展方向、洞察时代诉求、定标实践方向、明晰战略任务等定位和发展取向。新时代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应不断加强体系性、统筹性建设,优化践行机制,强化主体建设,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最根本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因此,从理论的维度、历史的维度和现实的维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共同富裕耦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人才队伍不足等关键问题,要通过加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来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包含辩证关系的重大命题,蕴含着极富哲学特质的辩证观,总体上呈现“四个辩证统一”。从矛盾属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又以“中国式”为基本逻辑意蕴,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方法论看,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走自己的路”,又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体现独立性和开放性的辩证统一;从发展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批判性继承现代文明成果,又结合实际综合内外因素实现新生与重构,体现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从价值存在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具有博大的世界气度,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辩证观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逻辑基点。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就是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逻辑展开的伟大进程。历史赋予既有理论和既往实践意义,并为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提供作为出发基点的历史方位;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形塑历史;实践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检验理论并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素材。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挥协同效应,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以党的初心使命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逻辑展开。多重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凝结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百年探索,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演进的历史过程与理性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历经政治方向确立、具体实践聚焦、经济目标重构、全面系统深化的演进过程,逐步从宏大的社会主义愿景,走向以经济建设为牵引、聚焦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最终升华凝结为“以人民为中心”“五位一体”全面系统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认识起、承、转、合的跃迁与升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重视历史经验总结,才能不断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对现实层面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的系统性反思与回应,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深化相一致。理论主题、根本性质和世界历史意义这三个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尤其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框架中深入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与中国道路探索的核心课题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就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的深入探索。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深刻特殊,严格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其实呈现出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普遍性,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扬弃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意义的最高表达和集中呈现,也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价值实践活动,其发展道路基于何种价值基础?遵循何种价值准则?选择何种价值目标?与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相比较,其价值理念的超越性在哪里?阐释这些问题是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和特征的关键所在。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的价值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中的价值选择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西比较中的价值超越三方面,可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形象,展示其价值力量,从而深刻认识和理解其走向成功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发展的客观性、进程的非线性、路径的多元性、内容的多面性等人类现代化的同质性特征,又包含国家整体性、社会普惠性、文明协调性、生态共容性、国际道义性等中国现代化的异质性特征。全面“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辩证关系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思想内涵,超越资本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时代意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文明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