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著名史学家雷海宗一生执教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他在武汉大学执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然而,在这一年里,雷海宗在教学和学术上都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为武汉大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27年,雷海宗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当年返囯后受聘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他在该校工作了4年,负责学校的西洋史教学工作,担任过史学系主任,创办了《史学》杂志并担任主编,学术上颇有建树,受到时任校长张乃燕的重视,在社会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  相似文献   

2.
<正>对雷海宗而言,历史是由史识所统率的材料,假如没有史识,不过是一堆死的材料而已。一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出版于1918年,10年之后,英译本问世,风靡欧美,成为一时显学。从上世纪30年代起,雷海宗先生作为文化形态史观的倡导者,他在清华大学开设"西洋史学名著选读",使用的即是英译本,他系统地讲授了斯宾格勒这一著作。  相似文献   

3.
雷海宗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学术个性的史学大家,也是"战国策"派的主要代表.雷氏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普遍称为‘过去'";史学是主观的,是可以制造的,是艺术的;历史研究有醒世、警世和救世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覃梅溪 《传承》2009,(10):108-109
雷海宗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学术个性的史学大家,也是"战国策"派的主要代表。雷氏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普遍称为‘过去’";史学是主观的,是可以制造的,是艺术的;历史研究有醒世、警世和救世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民主和科学既是其动力,又是其矢志不渝追寻的目标。中国史学的近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中国史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近代以来史学民主化的表征是,史学关注的对象由少数英雄,帝王将相转向广大的民众;由狭窄的政治史、军事史转向广阔...  相似文献   

6.
"白寿彝学派"是以当代著名史学家白寿彝(1909—2000)为领军人物的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学人群体,当今主要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构成。这个学派在学术理念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史学理论。他们在治中国史学史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理论追求。他们坚持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重视挖掘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中的理论内涵;重视史学史研究中史学方法论的改进、提高,善于转换研究思路和视角;在史学史的研究中充满现实关怀,积极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这些优长使该学派在当今史学史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疏离政治史、革命史的宏大叙事,通过拓宽视野,在对史学本身诸多具体史事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同时出现了以现代化、科学化思潮研究为线索解读史学发展过程,并深层嵌入微观历史,尝试进行以新思路重新解读史学史的新叙事探索。同时也出现关注研究范式和理论探讨"重返宏大叙事"的呼唤。认同多元境界,以不同的叙事探索与具体微观研究并行,有利于推进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王伟凯 《前沿》2008,(8):31-34
王国维是20世纪初的知名学者,虽然他最后的研究领域为文学和史学。但他在最初十年中,接触和研究的却是哲学。在这十年中,他为哲学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如为“哲学”正名,初步创立中国哲学学科的范式,翻译介绍西洋哲学著作,以西洋哲学理论为指导思路撰写哲学文章。这些行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时中国哲学的发展。而且对后人进行哲学研究的路径及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代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治史近50年,留下的宏富著述,是我国史学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本文拟就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论述试作评析,以期与研究先生史学思想的同好共相切磋。  相似文献   

10.
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显学,但在大多数时间传统史学或隐或显受到经学支配,一度形成经尊史卑的学术格局.晚清时期,在时局动荡、西学冲击、科举改制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这一学术格局发生了转变,史学逐渐由学术边缘走向中心.张之洞在教育实践中强调读史以经世致用,并多次向士人推荐乾嘉学人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他早年任四川学...  相似文献   

11.
《潘旭澜文选》展现了复旦大学潘旭澜教授高尚的情操和治学精神;潘先生在文学和史学两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的“隔行论史”,对中国历史学中传统的“农民战争史”专题的改造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仓修良教授 ,江苏泗阳人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年 ,著述甚丰 ,涉及史学史、方志学、谱牒学等各个方面。著有《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章学诚和〈文史通义〉》、《方志学通论》、《章学诚评传》(两种 )、《史家·史籍·史学》 ;古籍整理有《爝火录》(合作 )、《文史通义新编》 ;主编有《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三卷 )、《史记词典》、《汉书词典》等。本文以访谈形式 ,论述仓修良教授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正逐步纳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范围,将其视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方向。中外史学交流和互动,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接受史学理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海外中国学研究对中国史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史学史研究对推动海外中国学发展的意义是双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郑和是我国著名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他(?)杀船,二万七千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出使“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光辉篇章。在以后的二十八年间,他七次出使“西洋”,行程十万余里,远达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不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了当时中外贸易,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东方文明传播到  相似文献   

15.
薛庆超 《传承》2011,(16):12-14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相似文献   

16.
薛庆超 《传承》2011,(6):12-14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乾嘉史学内涵丰富,不仅在历史考证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其理性诉求意识极为鲜明,主要表现为"实事求是"的治史理念、"护古惠后"的治史品格、"辟持风气"的治史精神。这不仅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史学建设也具有明显的启示、借鉴意义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武军 《前沿》2010,(24):F0002-F0002
杨朝云教授所著的《中国隐逸文化史》(以下简称《隐逸史》)一书近50万言,是隐逸文化方面研究的不可多见的巨著,是我国史学史上现存的较为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魏源在学术上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魏源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氏治史以当代史为重点,由“考古”转向“究今”,继“浙东史学派”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向经学的正统地位发起挑战和冲击。作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具有了现代意识的“异端”色彩。  相似文献   

20.
张维新 《前沿》2011,(11):81-84,128
在历代律中,唐律历来最引人注目。近三十年来,关于唐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中国内地的部分专著为考评对象,对近三十年来的唐律研究成果,从法制史学史角度进行考察,首先对部分专著进行概括性梳理;然后用统计表的形式,将近三十年来中国内地的唐律研究专著,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统计;最后比较分析作者群、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品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并探究近三十年来唐律研究成果剧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