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权制度作为《民法典》新增制度,仍有规定模糊之处和规范上的空白.在居住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中可以探知,居住权的人役性并不是固有属性,居住权的本质属性是所有与使用的分离.居住权客体是他人房屋,农村房屋、房屋部分及附属设施也为居住权客体.居住权是用益物权,可依合同、遗嘱或者遗赠设立,通过遗嘱的方式设定居住权,在继承开始...  相似文献   

2.
史士辉 《法制博览》2023,(10):139-141
居住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与继承制度紧密相连,主要目的是保证未能获得财产继承的子女获得生活保障。近代之后,西欧国家大都借鉴这一制度,在本国民法中进行了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事立法工作成为我国立法重点,《民法典》的编纂也成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居住权便是最为亮眼的制度之一,但由于立法留白或司法实践的缺失,后续实践中还是出现了居住权与他物权诸如抵押甚至所有权的冲突。本文通过对各权利的法理辨析,从比较法、实务操作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并对解决路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刘炯 《法制博览》2023,(30):124-126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居住权相关规定仅有6个法律条文,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需通过法律解释去进一步完善。例如没有对居住权的取得方式、主体客体范围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样使得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和操作。本文以《民法典》中居住权的相关条款为基础,对居住权的设立、主客体范围作出论述,希望能够为居住权制度的解释和完善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适用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照,也让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观念的转变,以及市场对房产的多元化利用趋势的发展,在《民法典》之下形成了新的用益物权体系,增加了关于居住权的规定,完善了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本文从居住权的设立背景及内容出发,对居住权出台以后的适用情况进行内在检视,并对优化居住权的保障路径进行了建议,以期促进居住权多项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朱东阳 《法制博览》2023,(1):130-132
为了保障人民住有所居,《民法典》在用益物权中新增一章居住权的内容,住宅房屋所有人可以同他人签订居住权合同,签订合同的一方有权根据合同占有、使用约定住宅。立法者设立居住权的初衷显而易见,但依据现有的法律条文,居住权制度尚且不够完善,尤其是居住权和其他权利(主要是抵押权)发生冲突时,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法院就没有统一的裁判思路。本文旨在就《民法典》的现有规定下,阐述居住权制度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郑波 《法制博览》2022,(3):105-107
本文试图结合《民法典》物权篇回应社会现实需求增设居住权这一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在我国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的当下,探索"以房养老"的新的进路,通过房屋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设计,如何更大程度地提高房屋的利用率,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从而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屋".  相似文献   

7.
常亮 《法制博览》2023,(13):82-84
我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居住权的首次设立引发各方关注。居住权是从罗马法时期就出现的一种权利,起初是为了保护丧夫的女子以及被解放的奴隶等弱势群体而设置的,这一传统延至近代,其权利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此番我国设立居住权,对于解决“以房养老”、保护弱势群体、维护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民法典》只对其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需要通过实践探究和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进一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魏颖 《法制博览》2022,(4):32-35
近年来,家庭暴力受虐者的反抗行为认定成"以暴制暴"行为进而定性为刑事案件的情况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虐者"以暴制暴"类案件,实务中多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时比照一般故意杀人罪从轻处罚,但这样判决有失公正.结合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刑事案件的意见》第十九条之规定,引入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邹雪娇 《法制博览》2022,(6):100-102
本文以涉"两卡"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务为视角,阐述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思考及注意的问题.实务中,认定本罪主观明知多适用法律推定认定,明知仅需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了客观方面行为要件即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被帮助对象行为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等不影响定罪量刑.本罪中的涉案财物应返还上游诈骗犯罪被害人,但就如何确定返还比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本研究通过对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制的梳理,从理论上分析其与现有保障性住房的区别及联系,释明我国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发展意义。并从相关立法、实施现状入手,吸收借鉴国外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和发展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立法体系,规制住房租赁市场乱象,以租赁赋权的施策思路促进租购同权发展目标的实现。以期通过对有关制度的创新与改进,使得租购并举住房制度能够更加合理、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罪并罚制度是我国刑罚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罪并罚制度设立的本质在于依据相关准则规定,解决行为人因触犯数罪而当处数个宣告刑以及如何执行的问题。实行数罪并罚制度也是严格贯彻落实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体现,从而让犯罪嫌疑人对其违法行为承担应有的刑罚处罚。本文从一起案例为基点,就数罪并罚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在司法实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宋炜  王露钰 《法制博览》2022,(15):77-79
金融稳定与个人负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健全的金融业得益于有效的个人破产制度,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为挽救"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我国正在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个人破产制度.本文通过现有国家政策、地方试点立法经验、司法实践案例样本等,归纳并阐述了个人破产制度相关设计,分析个人破产的到来对金融机构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志雄 《法制博览》2022,(14):75-77
正当防卫的起止时间是否设置得当,既涉及防卫人"罪与非罪"的问题,也直接决定了我国宏观的社会治理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在规范防卫时间上,应当立足于制度的设立初衷,并围绕制度参与者不同的角色与立场,为防卫人提供浅显易懂的行为指引,为裁判者的事后判断留出较大的裁量空间.  相似文献   

14.
得不到实施的法律,是一纸空文,近几年的"马加爵案""邱兴华案"也体现了这一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空判"现象比比皆是。本文根据补偿制度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在我国部分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初探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及设立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晓婧 《法制博览》2022,(6):112-114
2001年,我国以英美法为参照设立了自认制度.区别于英美法鲜明的当事人主义,我国的自认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2020年对自认制度的新规中,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自认制度的非约束性特征愈加明显,具体表现为适用对象泛化、成立场域扩大化与拘束效力单向化.这一变化,增加了律师执业的风险,对律师的个人素养及办案能力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倡导,是思想战略的质的飞跃和深层次的跨越式发展.这对于我国创立自己特质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对外政策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亦梵 《法制博览》2022,(6):139-141
住房反向抵押作为养老领域的新探索引入我国多年,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始终未有显著效果.根据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状况和人均住房拥有率情况分析,住房反向抵押在我国具有推行开展的可能性.但首先需要解决其在我国遇到的法律障碍,从"禁止流押"、住宅建设使用权期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限制等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法律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理解"中国模式"的制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转型经济学的角度看,"渐进-制度观"可以解释中国模式,这与"北京共识"的认识角度大致吻合.中国制度转型中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特点,而俄罗斯在制度转型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中体现出较多的"移植性".但制度的"内生性"与"移植性"是否兼容是"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黄海骠 《法制博览》2022,(15):102-104
金钱债权案件执行中,执行法院查封被执行人房产后,被执行人以查封房产系其唯一住房、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所必需住房为由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主张不能处置该房产的情形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上述"一套房"案件中,应当根据案件的执行内容和房屋的具...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在1988年《少年刑事诉讼法》中设立了少年暂缓判决制度,并在司法实务中逐步增加适用比例。作为一种分流措施,暂缓判决体现了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化的特点,也是意大利宽宥与温和少年司法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意大利少年暂缓判决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介,我国建立与完善暂缓判决制度需要设置预审阶段和预审法官,将司法社会工作者作为缓刑官在暂缓判决考察期内为少年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放宽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建立监督法官对暂缓判决程序进行监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