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刑法界对之构成颜有争议,理论上,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罪过形态应当是间接故意或过失。“暴力”包括杀害暴力和重伤害暴力。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与劫持航空器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相似之中有着区别。  相似文献   

2.
建立校园暴力应急处理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暴力是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和扰乱教学秩序的常见行为,建立校园暴力应急处理机制则是防范校园暴力的重要措施。校园暴力应急处理机制的建构,应树立以人为本、校园暴力应急处理的程序化等观念。依法处置校园暴力事件是构建校园暴力应急处理机制的总原则,其又包括及时反应、信息畅通、预防为主等具体原则。校园暴力应急机制的总体架构应包括应急处理机制的机构、预防、预警机制、事后处理机制、后群保障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时宇晨 《法制博览》2022,(2):139-141
在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中,校园暴力一直都是教育机构最为关注的难点教育问题.且近年来,随着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造成校园安全风险激增,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所学校都愈发重视校园暴力干预机制建设,以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导向,重点加强校园暴力防治.本文就是从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入手,结合现实的校园暴力发展情况,针对性提出可...  相似文献   

4.
张一扬 《法制博览》2023,(5):103-10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袭警罪首案频现。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实务人员对袭警罪的暴力袭击行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出现追诉标准过低的情况。暴力袭击是袭警罪构成要素中关键的一环,暴力袭击行为的认定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本文通过厘清暴力内涵入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条文中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认定袭警罪中暴力行为为硬暴力行为,不包括软暴力行为。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中提出应当以“轻微伤”作为入罪标准,这也是确保在袭警行为过程中不会放纵犯罪抑或是加重刑罚,也符合《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最后对暴力袭击的特点进行总结,认为袭警罪中的暴力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突袭性行为,具有主动、突发、针对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和联邦刑事调查研究会,从1985年就开始致力于暴力犯罪行为的研究.研究计划命名为“暴力行为研究”.它包括5个子题研究计划,分别从不同侧面分析每一天在德国发生的暴力犯罪现象.主要是:1.研究分析与暴力刑事犯罪有关的文献;2.研究暴力刑事犯罪的趋势;3.联邦德国的公民和警察对暴力行为的估计;4.警察当局对主要暴力行为的调查;5.在特定暴力犯罪领域中研究罪犯和受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还开展了关于暴力犯罪的其他研究.如:课题“对警察的暴力行为”、“新闻媒介描述的暴力行为”、“故意破坏文化和艺术的行为”、“性暴力行为”、“暴力犯罪受害者受害举报后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在法国,校园暴力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通常的观点认为学校中所有成年人组成的一个紧密的网络是应付青年人越轨行为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学校的教职员工对校园暴力状况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暴力性行为常见于各类学校:初级中学(11-14岁)、普通高中(15-18岁)或职业高中,不存在地区间的差异:在人们的看法中,治安状态较差地区的暴力性行为并不比较好地区更突出.员工们认为学生行为较之十年前来得糟糕,这些行为有的针对成年人(71.3%),有时针对建筑物和学校财产(58.2%),有的则针对其他学生(52.7%).  相似文献   

7.
一、暴力传媒: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重要诱因暴力传媒本身同青少年犯罪一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大众传媒的传播者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迅速地传播暴力信息,使得传媒暴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电视、电影、书刊以及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暴力信息,甚至连音乐、广告  相似文献   

8.
校园暴力事件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防范校园暴力的发生,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校园暴力事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校园暴力的应急处理中,必须贯彻生命第一、即时性、跳出冲突情景处理等六大原则。在校园暴力的现场,必须把控制暴力现场作为最主要的目的和措施;暴力现场得到控制后,再调查和处理暴力事件,并要做好事件的教育跟进工作。应对校园暴力事件,预防重于应急。应该建立校园暴力防、治网络和措施,制定校园暴力处理流程,教会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9.
胡朝飞 《法制博览》2022,(11):14-16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近年来,校园暴力的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当前,我国针对校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失,导致校园暴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校园暴力现象及其特点,深入探讨了校园暴力法律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是个多种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国家.马来人及其它土著人占62.68%,华人占26%,印、巴人约占10%.过去长期存在着马来族(包括其它一些土著民族)、华族和印度族之间相互歧视、宗教纷争等种族矛盾.暴力冲突时有发生,造成社会动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禹婷 《法制博览》2022,(11):145-147
随着互联网对生活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化,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网络暴力不同于传统暴力行为,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五大特点.简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发起者法律意识薄弱,为博眼球恶意引导;传播者盲目跟风,集体性攻击侮辱.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简析其中立法难处,主要有违法主...  相似文献   

12.
所谓暴力文化是指坚持有助于暴力行为发生的行为规范的亚文化.暴力文化是暴力犯罪的诱因,对于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深刻,已构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抵御和消除暴力文化的不良影响,才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3.
所谓暴力文化是指坚持有助于暴力行为发生的行为规范的亚文化.暴力文化是暴力犯罪的诱因,对于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深刻,已构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抵御和消除暴力文化的不良影响,才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4.
赵义 《南风窗》2008,(16):10-10
中国有关部门日前颁布实施《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规定指出,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贵州瓮安"6·28"事件,陕西府谷县"7·03"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都反映了或者发展出警民冲突。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信访、执法中,如果警力使用不当,极其容易扩大事态,出现推翻警车,打伤甚至打死警员的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15.
张攀云  郭敬伟 《法制博览》2022,(10):125-127
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暴力事件也愈发严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都非常恶劣,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网络暴力,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下,对网络暴力规制的现实问题和完善路径展开了研究,对网络暴力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当前网络...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发展态势,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并从净化其生长的社会环境和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原则出发,对青少年的行为予以一定的限制,大体包括:一交易方面的限制包括禁止向青少年贩卖、出租诱发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禁止以青少年为对象进行收买旧货、有价证券和贷款;禁止向青少年贩卖有害玩具和向青少年出售烟酒等。二进入某些场所的限制包括禁止青少年观看带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等内容的电影、电视、戏剧的演出;禁止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韩国同为东北亚国家,校园暴力是两国青少年学校生活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校园暴力"概念界定方面,韩国较早通过了国家立法形式的确认,在类型划分方面中韩两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但仍存在不同。在校园暴力成因方面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国内校园暴力问题研究提供必要的域外参考。在校园暴力应对方面,韩国校园暴力防控的立法实践、公共力量参与、专业化的救济与矫治等具体做法都可为国内的相关应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陶杰 《法制博览》2022,(12):21-24
在政治经济社会转型阶段,我国政府所面对的民生困顿、生态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类公共问题日益复杂与严峻.同时,社会中暴力执法以及暴力抗法等消极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均揭示了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公共行政模式已经陷入一定的发展危机.而为有效应对该危机挑战,国家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明确要求转变政府机关职...  相似文献   

19.
分离主义是危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社会政治问题之一,也是造成最暴力和最持久群体冲突的原因之一.以"选择分离权""民族分离权""唯一补救分离权""程序主义分离权"等为代表的西方"分离权"理论打着"保护人权、避免暴力冲突"的旗号,试图赋予"分离权"正当性与合法性,推动所谓"和平型"分离主义,成为近年来全球性公投分离浪潮高涨的重要原因.然而,这类理论与现实政治严重脱节,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层面,均不成立.它不仅不是解决分离主义暴力冲突的良方,反而成为破坏领土完整原则、加剧分离主义暴力冲突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典名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描述中,它至少有三种意义: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国家的暴力、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权的革命暴力、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暴力。这句名言在传播过程中,因不同作者的问题意识和历史背景不同,对其含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引用和评述这句名言时应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