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理学相比于其他法学而言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即便近几年其他法学的兴起让法理学的热度逐渐褪去,但法理学在法学中的意义并不能因此被大众否定。法理学的实践运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直接实践与间接实践,本文主要就法理学的两种实践功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属于法学学科,但由于其在研究内容及学科定位方面的原因,使之与一般的部门法学存在必要的区别,而研究对象范围的部分重合也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区别的实质困难,造成具体研究中方向感的丧失及学术价值的埋没,而从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结论的特点出发似乎能对该问题的解决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也在逐步的完善,与此同时,在新的时期,家庭暴力的现象愈来愈突出,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逐步制定日渐完善的法律制度,对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就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家庭暴力出现的原因以及立法的现状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健全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就特赦制度完善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加以阐述,从法理学角度提出了对于特赦制度完善的建议,希望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司法改革工作的进度逐渐的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检察权制度显得相当重要。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晶 《法制博览》2013,(2):277-278
正如任何学科都需要严密、规整、有素的学术训练,法理学也是如此。这一切又都得从最初的入门开始。对于初学者来说,实现了第一步的攻克才会为以后铺下坦途。本文从浅易的说理,循序的诱导,以期对法理学初学者入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焦政 《法制博览》2023,(33):10-12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对《法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以激发学生对《法理学》课堂的热情和兴趣。本文针对高校《法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立足于高校法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凸显问题,以西藏大学的《法理学》教学为例,提出在《法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中引入专题化教学模式,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问题辅以案例教学法、影视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到教学方法的转变,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路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谈起法律二字时都觉着它十分抽象,它也是法理学的一部分。无论多具体详细的法律论证内容,都会以法理学的抽象性作为基础,这些基础相互产生矛盾时,法律论证只能取其一种抽象基础。法理学也是法院判决的基础。本文就针对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以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及说明,并对法理学之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说明,其中点明了在法理学之中于法律责任描述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最后阐述了经济法法律责任的法理学重塑,以期为促进对经济法法律责任的更好明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法理学中的主体问题被冷漠和逐渐被重视进行阐述,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探析了古今法理学流派中对主体性问题的认识。从而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主体性在其思想发展中得到的尊重和关注,进而构建和发展了全新的无产阶级法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法制博览》2018,(8):60-62
自西学东渐以来,法理学与法哲学这两个法学概念皆陆续传入中国。法理学与法哲学二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实质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在我国的许多文献资料乃至于著作文章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常常是不甚明晰,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混用的现象。但是实际上,此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在在概念上进行明确的区分。法理学与法哲学在应用上出现的混淆现象表明,我国的法学理论体系对于来自不同传统的法学概念未能进行充分地消化与吸收,我国的理论法学的发展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19,(28):197-198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对于全民守法做了全面的解释,而守法是我们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法理学视角下,对守法的概念进行解读,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是我们国家推进依法执法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法理学视角下,对守法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并从守法主体、守法客体和守法的内容三方面对守法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最后提出了守法的实现条件,以期能够为我们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日,全国第一宗未成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的案件在广州打响。该案聚焦于未成年人优惠票标准为何不以年龄而是以身高作为标准,从而引起社会广泛热议。本文便对未成年人优惠票标准进行法理学层面的探讨,对该项标准的价值体现加以阐述,以期从理论上推动对未成年人优惠票标准的构建,符合社会道德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菊焕 《法制博览》2023,(29):61-63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拟人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是否应该被视为法律主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问题进行法理分析,旨在为未来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作用和角色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法制博览》2019,(25):197-198
通过程序性制裁制度法理学进行探索,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提高人们对于程序性制裁的关注力度,在此基础上健全相关法制建设。本文首先简述了程序性制裁的含义与特点,然后分析了程序性制裁的作用,最后深入探讨了程序性制裁局限性和完善的相关举措,希望能够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信息技术逐渐的发展完善。网络环境的宽松和自由滋生了大量的民族仇恨言论,这些民族仇恨言论借用网络平台如微博客等蛊惑人心,对于现今社会稳定有着不良影响。基于此,对微博客民族仇恨言论进行法理学分析大有必要,可以让现今民众们意识到民众仇恨言论的危害。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微博客民族仇恨言论的法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个人所得税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税收法制改革取得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一步。在生产经营模式日新月异,个人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多种类型的收入的今天,自然人纳税人普遍希望能够通过采取一些合法或不违反税收行政法律法规的手段达到少交税款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但是企图利用税法漏洞,打擦边球,也可能引发涉税法律争议。在这种大背景下以法理学的角度分析税收法律主义的现实意义就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丁龙 《法制博览》2013,(10):85-86
中国社会下的潜规则已经成为当今的法治社会进步的一种障碍,潜规则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却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那为何潜规则明明起着实实在在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却又不为人所光明正大地认可,细细琢磨一番,却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号令下,也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潜规则对法治的破坏、对法制的消解。基于对潜规则以及我国目前的法治秩序的认识,转型时期的社会现状需要更多的法律人去为依法治国而努力。本文从法学角度分为四个部分对潜规则进行分析,第一部分阐述了潜规则的内涵,第二部分是对潜规则进行解读,第三部分是分析了潜规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关于如何应对潜规则。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法学界,对法理学的共识性认知不够,在各种理论体系中,法理的定位也没有明确,也就是对法理学的中心主题研究尚未认清。对于这种现状,我国相关法律部门正在奋力探寻,努力消除这种未知的界限,因此,探究出将法理当做中心主题,建造出法理学和法学的共同关注体系,并认真分析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这一观点,促进我国法理时代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辩诉交易制度是起源与美国并对其他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项制度。孟广虎案首次在中国尝试引进辩诉交易制度,引发学界对于辩诉交易制度是否适宜在中国适用引起争论,本文基于几项争论焦点,尝试着从法理学角度分析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