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一轮行政改革应选择新的战略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与经济系统的快速发展变革相比,行政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明显滞后,这种滞后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何更进一步地推动行政改革,解决行政系统对经济系统的不适应问题,是中国当前及今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命题。本文认为,顺利推进新一轮的行政改革必须对改革的战略方向进行新的分析和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行政系统一直在进行着适应性的变革,这集中表现在1982年、1988年、1992年的三次大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自近代以来开启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继续,也是对建国后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其经验教训的扬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并继续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而逐步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注重经济发展转向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改革。所以,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不同时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经济现代化理论。这些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内容,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酝酿形成的,改革开放事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巨大的理论需求。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不断拓展经济理论创新的深度和视野,每一阶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改革开放实践,改革开放实践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格。同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徐大兵  杨正喜 《探索》2002,1(1):21-24
在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以至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中,西方现代化理论作了思想上的指导。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该理论本身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西方中心论、理论架构的主观臆想和发展实践中的指导无力等种种炔陷而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责难。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时代特点,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理论,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谷红 《理论导报》2011,(9):24-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来自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来自于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政治上强有力的领导,来自于党和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机遇,平稳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才有我们今天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越南热情地关注和学习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经验,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忠实最坚决的学生.越南以"中国模式"推进经济领域的改革,并关注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与些同时,古巴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极为关注,并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对越南和古巴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的取向、经济发展的取向、稳定的政治取向、公正取向和法治取向上.  相似文献   

8.
陈红辉 《求实》2001,(6):24-26
迈入新世纪,在中国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实施现代化的选择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选择之后,党的建设领域面临着最严峻挑战一方面来自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内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党建工作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因而也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党建工作,着眼点必须放在创新上,要在继承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实实在在地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探索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党建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按照各国现代化启动与推进的时序差异,可以将其分为早发式与后发式两大类型。西方学者曾以西方早发式现代化为摹本提出种种后发式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案,但这些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唯有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后发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里,我们把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邓小平所开创的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朱继东 《党建》2014,(5):31-32
正面对复杂局面必须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苏联解体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再加上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等大潮冲击,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适应世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而实行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导致在经济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传统意识形态的地位及其话语方式都难免被弱化;另一方面,在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包围  相似文献   

11.
潘妍妍 《理论学刊》2020,(5):102-110
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需要守正创新的理论指导和求真务实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内核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扬弃;其理论创新继承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学习与发展,并对西方经济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吸收;其实践创新经验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从思想溯源和实践观察的视角凝练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开创性成就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启示,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探求经济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正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认为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把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不断向前推进,从而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程,厘清政府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或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和治理变革。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封闭僵化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摆脱集中式-运动式的治国理政方式;其逻辑进路,经历了从局部性结构改革向全局性治理改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以组织化权威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内核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基本成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国家上层建筑进行的集中改革与调整,推动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此模式和体系为行动依归,着力推进全局性治理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15.
孙岩 《探索》2001,(4):21-23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深刻的历史眼光和巨大理论勇气,把著名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揭示出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这一历史趋势和必然规律,有效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一冰 《理论学刊》2004,1(3):60-64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为指导,以西方学者关于人的现代化理论为借鉴,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不同层面对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其绩效是显著的,但也有许多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农业经济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其农业经济思想进行研究与探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概念、理念和发展现状、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简单地运用和照搬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不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本身的内在理路——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出发,去探讨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向现代化转化的可行道路,可能会对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造成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亟待型塑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对先天不足的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而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治理有效性和政权合法性,并为进一步的国家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和可能机遇。政府主导市场下的东亚经济奇迹打破了西方自由经济传统,成为新国家主义基本理论的有力佐证。从"失败国家"到"找回国家",政府与市场"嵌入式发展"带来的显著绩效,说明后发国家的赶超型现代化历程,无处不需要一个有效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角色正逐步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政治发展、社会发育营造了新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20.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推动辽宁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之一。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辽宁省的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紧紧抓住双重机遇,在正确把握和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振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