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心一刻     
不忍心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人。一中年男子皱着眉头,紧闭双眼坐在那儿。你怎么啦!不舒服?”旁边一位乘客问。“不。我不忍心看到那位孕妇站在那儿。”一场虚惊一位年轻女子对一个中年男人说:“先生,你好像我的一个孩子的父亲。”“你说什么?”中年男人说,“这绝对不可能!”年轻女子说:“请别多心,我是幼儿园的教师!”唱歌与挨打妻:“每当我唱歌的时候,你为什么总要到阳台上去?”夫:“我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我并没打你!”谦虚过分有个年轻的农村小伙子前去相亲,媒人告诉他:“第一次见面得谦虚些,别让姑娘难堪。”男女双方见…  相似文献   

2.
闲情     
我们看电视、报纸、杂志,常看到有记者问名人说:“请问你休闲的时候做些什么?”答案有的时候是:“我休闲时逛街、看电影。”有时候是:“我游泳、打网球。”有时候是:“我在家里暗暗父母妻子。”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当然也有一些是支支吾吾的:“我……看看书呀!看看电视呀!到郊外走走呀!……有时候去旅行到处看看呀!”我看到这样的访问,总觉得那不是“休闲”,而是“忙得不得了”,因为对我来说,休闲是什么都不做,才能算是休闲,即使脑子里面想,也是负担。我平时喜欢散步,那时差不多只是散步,什么都不想,所以走一趟下…  相似文献   

3.
“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她说──  相似文献   

4.
黄殿琴 《海内与海外》2010,(1):75-75,74
此刻我想起两句诗:“石头是轻的,两片树叶那么重”。我送给诗人马克的是:“诗集是轻的,几行诗句却那么重。”。 在2004年金秋的北京香山“红叶诗会”上,我便认识了马克。认识马克时,他在年轻的诗人队伍中,已是较活跃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5.
尤今 《东南亚纵横》2001,(10):61-62
一般而言,伊朗人热诚好客,待人有礼,处处给人予宾至如归的感觉,唯独对于女人包头巾一事,非常执著,非常坚持,不论你是不是伊朗人,只要是女人,都得披上头巾…… 万万没有想到,飞机在德黑兰一着陆,我便因为头巾的问题而出其不意地吃了一记闷棍。 当时,我兴致勃勃地迈着大步走出机舱,然而,就在飞机的出口处,机舱人员嘱我止步,一脸严肃地问道: “你的头巾呢?” 我轻轻松松而又老老实实地答: “没有,我没有头巾。” 岂料对方以毫无妥协余地的口吻摇头应道: “不行,没有头巾,你根本出不了机场!” 觉得他“危言耸听”,然而…  相似文献   

6.
原来我以为:瑞士这种国家不会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行,其实错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教会组织来做,而且“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星期天,瑞士除国际机场和大火车站内商店外,其余所有商店全部关门停业,为什么?原来这是瑞士法律规定:星期天人们应该上教堂去!在瑞士3个月,我曾几次收到教会请我去聚会的通知。让我这种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信教,谈何容易!友人告诉我:“有个女传教士经常来中国留学生中传教,几乎每个周末都来,这周末肯定也会来。”果然,周六下午5点左右,随着一声柔柔的“哈罗”,从电梯里走出…  相似文献   

7.
笑话十则     
按时吃药 晚九点,八号病床的病人睡得正香,值班护士硬把病人摇醒说:“喂,快醒醒,你还没吃安眠药呢!” 剧场“爆满” 一位歌唱家向他的朋友说:“昨天您听我的演唱了吧?哎呀,整个剧场都容不下我的歌声了!” “是的,我虽然没有听清你唱的什么,却看到听众为你的歌声让座,把剧场都让空了。” 试验费用 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的缺损。 手术做完以后,医生想多捞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未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笑道:“这好极了,请问你打算付给我多少试验费?” 你…  相似文献   

8.
一天回家,远远地看到女邻居和她的小女儿站在楼门口,天寒地冻的日子,母女俩穿得都多,小女孩更像一个棉球,圆滚滚的,扬脸向妈妈要求什么。近了才听明白,是女孩要按门铃。那妈妈说,家里没有人,按门铃也没有人开。小女孩扭捏着。我抱起她,“来,按阿姨家的门铃,有姥姥在家。”回家的时候,我也喜欢按门铃。听到的准是母亲的一声儿“喂———”,我知道她没事儿,这一天平平安安的。我说:“妈———是我———”门便在八楼之上母亲的遥控下“嗒”地一声开了。冬天的时候尤其不喜欢站在外面找钥匙。听到母亲的一声“喂”心中便会温暖…  相似文献   

9.
和燕、我还有我丈夫都是初中同学,虽然毕业有10年了,但还是互有来往。偶尔来个聚会,疯上一疯。就在昨天下午,霞应约来到燕家,于是又调去我和丈夫。好久未谋面,要说的话实在太多了,因为高兴,我也破天荒地喝了点白酒,不一会儿便昏昏然不知所以了。因为是周五,还要上课,丈夫又要开会,所以一大清早一个人等车往回赶。头很重,感觉腿也发软。上车后便靠在椅背上休息。车行不远处上来一个男孩子。看上去还有些孩子气的脸上挂着一抹微笑。我无意地望了他一眼又转过头向窗外望去。“你好!”听到这一声招呼我怔了一下。我是那种不太爱和…  相似文献   

10.
在澳洲悉尼,老乡之间的认同皆因语言而起,我与阿云的相识也不例外。那日,我到寓所附近的小镇拿肯巴购物,刚刚走到时常光顾的那家华人超市的门口,忽听得一位华裔小姑娘用清脆响亮的四川话喊“妈妈”。“老乡?”就好像要证实我的猜测似的,只见一位年近不惑、面色苍黑、个子矮矮的中年妇女从自选架中探出头来:“喊啥子嘛喊,这是超市,莫恁个大声武气的!”果真碰到了老乡,我喜得拉住小姑娘的手:“你是成都人吗?”之所以作此判断,是因为移居悉尼的重庆人少得可怜,而且相互之间又有着联系。“不,我是重庆人!”那一刻,我简直就是…  相似文献   

11.
1997年4月间,我在印尼探亲旅游,堂弟文隆从商亦文,得知我喜闻提笔以度夕阳岁月,他便介绍往访,在雅加达专研华夏古文与教学的林长海,又名林浮萍君。我们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因同是坤甸人,同是林姓宗人,彼此的祖父祯祥和国温,同是“坤甸西河公所”的创始人之一。我们用普通话,也用潮州话交谈,文隆在座,也谈我别离坤甸已是四十六个春秋,依然能讲标准的坤甸潮州话呢。“乡音无改鬓发摧”!浮萍君热情如炽,谈吐言辞,似卡布阿斯河的浪花,滚滚奔流不息。滔滔不绝的话音,畅谈与介绍了当前印华文坛的动态。他在文化沙漠,风雨如…  相似文献   

12.
笑画集锦     
瞎子吃鱼有个姓张的瞎子与姓李的瞎子,合伙买了一条鲤鱼。他俩谁都不会做鱼,只是在锅里倒上水,放点盐,就把鱼放进锅里烧起来。岂料,鲤鱼蹦出锅外,他俩也没有察觉。煮了好一会儿,两人便你一碗、我一碗地品尝起来,竟异口同声地说:“好鲜美的鱼汤呀!”有旁观者告诉他们说:“鱼并未扔进锅里呀。”两人听了一楞,但接着竟双双合掌赞叹道:“亏得神明保佑,如果鱼在锅内,可得把人鲜死了。”合本做酒甲和乙商议着合本造酒。甲对乙说:“你出米,我出水。”乙回答说:“米都由我出,酒造成了,怎么算这笔帐?”甲振振有词地回答道:“我…  相似文献   

13.
健忘者     
齐国有个得了健忘症的人。他走起路来就忘了停步;躺下睡觉便忘了起床。妻子很是犯愁,便对他说:“艾子先生医术高明,能治好各种疑难病症,你为什么不前去求医呢?”丈夫听了,说:“好吧,我现在就走。”说完,便骑着马儿,带着弓箭出发了。没走多远,他觉得肚子憋得慌,便下了马,把箭插在地上,又把马拴在树上,就去解大手。当他解完手后,一看那枝箭,大吃一惊道:“多险哪!不知何处飞来的流箭,差点射中了我。”正在慌乱之际,回头一看,见了那匹马,不由得转忧为喜地说:“虽然受了一场虚惊,却得到了一匹马。”说 完,他再去解缓…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15.
时值酷暑,一个长得胖胖的富翁躺在席上乘凉,还热得直淌汗。他叫仆人前来,替自己扇扇子。仆人拿了一把大扇子,使劲替他扇了一阵之后,富翁觉得清爽多了,用手摸摸身体,汗水已经干了。他感到很奇怪,就向仆人说:“我的汗水跑到哪里去了?”仆人因为使劲扇扇,已经累得满头是汗了,便幽默地回答说:“老爷,你的汗都跑到我身上来啦!”汗到哪里去了?@程雯  相似文献   

16.
中秋月圆,遥望南天。我和几位旅澳华侨在墨尔本的一次聚会虽然过去几个月了,但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交友之情,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他们每一位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如在目前。   我到悉尼的当天晚上,维多利亚州侨联副主席郑嘉乐先生由旅澳华侨黄先生陪同到宾馆来看我。我同郑先生本不熟悉,只是因为出版他的传记,通过一两次信。我对年高德劭的郑先生的来访十分感动。他说:“您是贵客,我们要在悉尼的唐人街举行华侨聚餐会,欢迎你和夫人的到来,一表我们华侨朋友的心意。”我当即婉谢,一是我在悉尼时间安排太紧,二是“无…  相似文献   

17.
记得还在读幼儿园时,有一天听到母亲在悄悄地跟父亲讲:“这个小姑娘怎么不像我?”“小姑娘”自然指的是我,母亲一直用这个昵称呼唤我。一直以母亲的漂亮与宠爱为骄傲的我在那一刻受到极大的伤害。总以为在母亲眼里我是天下最漂亮、最聪明的女儿,想不到母亲以女儿不如她想像中的漂亮而遗憾。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伤害。因为这份伤害来自我至爱的母亲,所以伤得特别重、特别深。母亲最终也不知道她无意中的一句话对她女儿的一生影响有多大。虽然没继承母亲的漂亮,但完全继承了她性格中特别自重、特别倔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大侦探     
《东南亚纵横》2001,(6):35-35,34
透明怪盗的谎言 有一天,梅琦在餐厅里与一个SF作家见面时,这个作家十分自夸地对她说道:“梅琦小姐,就算你再怎么会易容,也比不上隐形人吧!我已经写了一本隐形怪盗的推理小说唷!” “完全看不到这个怪盗的身影吗?” “当然!因为他全身都是透明的,警卫人员看不到,即使大热天,也可以大摇大摆地窃取宝石及其它艺术品。” “哼!像这种透明怪盗,连一个戒指也偷不到。” 梅琦笑了起来。 为什么她会这么说? 空中陷阱 飞机起飞30分钟后,两名男子冲进后舱配餐室,端着手枪对空中小姐,要她接通了机长的机内电话。 罪犯中有一个从…  相似文献   

19.
天赐良缘1942年的天津租界地内,一幢俄国式的花园别墅时常传出阵阵悠扬的琴声。这里住着一位聪明漂亮、活泼可爱的俄国小女孩娜达莎,她的父亲是沙俄贵族的后裔:一位著名的特级数学教授,母亲就是禅钢琴的人:一位气质不凡、相貌出众的荷兰格女性。这天,突然“砰”的一声惊起了弹琴的女主人,啊!原来是琴房临街的玻场被人用弹弓子给打碎了。五岁的小虾达莎懂事地安扬着受惊的妈妈:“外面没有大灰狼,琴声怎么能断呢?”晚饭时分,一位中国小职员“押着”他七岁的儿子林翔来向这家主人赔礼道歉。流落在异国的小娜达莎全家人,倍感亲切地…  相似文献   

20.
玫瑰阿姨     
《新青年》2003,(3)
看母亲年轻时和她好友玫瑰的合影照片,两个女孩简直就是黑白片时代的电影明星。母亲是个美丽的人,她的好友玫瑰亦是。我高兴时称呼她们:美女。不高兴时喊她们:老美女。去年,玫瑰阿姨的先生去世了,她痛不欲生。来家里做客、散心。和母亲说话,颇有诀别的意思。看着两个老美女默默无语两眼泪,我耳边响起母亲的骂声,“死丫头,还不快劝劝我们。”我问玫瑰阿姨:“为什么要死呢?”她说:“你伯伯没有了,我没儿没女没意思没生趣。”“你有房子有钱有健康啊。我也没儿没女,到老了,与你相同,你要我学你的样子吗?给我作个好榜样,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