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夫妻双方客观阶层地位对已婚女性和男性主观阶层认同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个体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阶层认同的地位决定论适用于解释已婚男性的阶层认同,但并不适用解释已婚女性阶层认同的形成;多数已婚者的阶层认同呈现出"妻凭夫贵、夫靠自己"的性别差异,女性阶层认同的从属依附心理不仅是传统性别意识的表现,更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已婚女性阶层认同借贷型较多,即配偶的客观阶层地位比本人的客观阶层地位更重要。已婚男性阶层认同则独立型较多,即本人的客观阶层地位比配偶的客观阶层地位更重要。由此可见,我国性别平等意识的推进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4,(5):38-39
现代男士养生保健有什么好处从生理角度来看,男性从生命的开始就比女性面临更多的磨难。男性受精卵没有女性受精卵易于成活。由于遗传的因素,男性胎儿存在于子宫中时,要经过比女性胎儿更为复杂的转化过程,所以,男性胎儿的自然流产率高于女性胎儿。在出生后第一个月中,男婴的死亡率比女婴高30%,男婴残疾、畸型率也比女婴多33%。由此可见,男性的先天条件并不比女性优越,男性的素质并不是天生强健的。男性的耐受力和抗病力也比女性差。男性不及女性耐寒、耐饥、耐疲劳、耐受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虚拟征婚启事、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本文对573名未婚男性在择偶过程中的主要偏好进行了研究。根据结果,我们有如下一些基本发现:在选择配偶时,未婚男性主要看重女性的外形、性格及道德品质,其中漂亮、温柔、独立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种特质;未婚男性倾向于选择身高在160-165cm左右、具有本科学历的女性,绝大多数未婚男性不介意女性配偶的学历比自己高、薪水比自己高;已有工作的未婚男性比较看重女性的"独立"、"孝顺"等特质,而还未工作的大学生则更为注重女性的"可爱"特质;自尊水平、价值观是未婚男性择偶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熊向阳 《团结》2002,(6):28-29
“中共领导不把我当‘外人’给予重用,我更应该兢兢业业工作,以努力的工作来报答中共各级领导的培养和信任。”这是新余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饶良僖发自内心的一句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98年,饶良僖担任市长助理以后,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决不能辜负组织上的信任,一定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压力显著大于男性;但透过调研中大量个案访谈却发现,女性新生代农民工比男性更少出现过激行为,更适应城市生活。回归分析亦证明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大,但城市适应力却更强。通过机制解释分析则发现,导致这一悖论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诉说和社会帮助两方面显著优于男性,拥有较好的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依恋,决策角色和框架描述对恋爱决策的影响,了解他们的情感动态为他们恋爱决策提供指导。以问卷法和实验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角色和框架描述存在交互作用;依恋影响被试的恋爱决策;恋爱状态影响被试的恋爱决策倾向,未恋爱者比恋爱者在恋爱决策时更积极主动;在恋爱决策中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积极主动和冒险。  相似文献   

7.
李星蓉 《学理论》2011,(8):54-5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力得以长足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变革,从而也对当今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来封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人们传统的思想模式的改变而逐步瓦解,现代社会已经由从男性养家糊口为主模式转向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负担模式,女性更多、更广泛地参与到了社会劳动的各个领域中,从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李原 《青年研究》2020,(5):24-34
基于目标内容理论,运用2017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分析个人目标追求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不同的目标追求显著影响婚姻满意度。看重人际联结和利他公益目标追求的个体,其婚姻满意度更高;而看重物质财富和经济成功的个体,其婚姻满意度则更低。不同目标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效果与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看重自我发展、注重外在形象的目标追求,显著负向影响女性的婚姻满意度,但对男性无明显影响。与男性相比,财富追求对女性婚姻满意度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强,利他公益对女性婚姻满意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强。从目标追求角度探讨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对个人目标的引导、健康的婚姻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启发意义,也能为改善婚姻环境、提高婚姻质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广大学者关注,但关于社会公平对其两者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不仅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殊信任对居民的政府信任也存在显著影响;社会公平的三个维度(整体社会公平感知、自身收入公平感知、是否受到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对普遍信任均存在显著影响;在普遍信任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受到居民社会公平感知的制约。这表明,社会公平对于提升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及政府信任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社会平等对于改善"信任危机"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民自主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较于政府主导、市场化、合作化以及农村社区外主体供给等供给模式,农民自主供给更能契合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是农民自主供给亦存在供给行为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以及"集体行动困境"等问题。而农村社会资本的信任、规范以及互惠特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走出"集体行动困境",且能有效降低他们自主供给的成本。因此,发掘农村传统社会资本"正能量",重塑农民公共精神以及推进农民自组织建设,以提升农民自主供给的效率,将成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如何重塑公众对政府信任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非常关键的公共课题。社会资本理论家对于不同形态的社会资本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没有形成共识。为弥补既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在CGSS2005调查数据基础上,采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不同形态的社会资本对中国城市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存在区域差异。在区域差异前提下,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显著提升了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无论是实质性社会资本——"普遍"信任和互助行为,还是形式社会资本——开放型的社会网络,均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区域的社会资本对于提升政府信任不具有与个体层次社会资本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创建社会资本过程中,依托开放型社会网络和社区为平台,树立互惠互利的道德规范,培育互助文化和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普遍信任,从而创建政治资本,提升政府信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媒体使公共事件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互动性与情绪性都更为突出,这一特点无疑给政府应急管理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因此,必须通过突出"快"、立足"防"、注重"细"、全面"引"、提升"能"等措施,有效提升政府应对和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谢秋山  许源源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12-20,122,123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抗争性利益表达已经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GCSS2010相关调查数据和Logistic回归模型,本文在对居民利益表达途径做“二维四元”划分基础之上,主要考察了中国“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与居民抗争性利益表达途径之间的关系,具体就是考察“央-地政治信任差距”与“体制内非惯例化利益表达”和“体制外惯例化利益表达”的关联.研究发现:与非农业人口比,农业人口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可能性更大;“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与抗争性利益表达之间也存在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同时,女性抗争性利益表达参与率要低于男性.对利益表达途径做“二维四元”划分有助于深入把握和理解当前中国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发生机制;而厘清政治信任结构与居民抗争性利益表达之间的逻辑,则有助于认清当前中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未能把体制内非惯例化和体制外惯例化利益表达“同时采取”,以及“均未采取”的情况考虑在模型之内.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0,(22):4-5
美国《新闻周刊》10月4日刊文称:中国最猛烈的反舰导弹是俄罗斯设计的、被北约称作—西兹勒”的导弹,其射程为500公里。当它靠近目标时,可以把速度提升到声速的5倍。“西兹勒”导弹比西方顶级的反舰导弹射程更远、速度更快,如美国的“鱼叉”和法国的“飞鱼”。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转型不仅对青年人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其职业素养的培训提供了在线学习这种新的方式。通过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在职青年群体在线学习存在性别差异,在职女性在线学习的频率显著低于男性。从重要性感知、晋升满意度和教育水平三个角度分析缩小性别数字鸿沟的调节机制,三者均不能有效弥合在线学习的性别差异,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拉大了女性与男性在线学习频率的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和养育状况是造成这一反差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社会文化方面缩小在线学习的性别差异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1,(Z1):40
大家普遍认为女人更爱贫嘴,心理专家指出,其实贫嘴得适当,对女性心理健康有好处。贫嘴的本质是一种分享与打探。女性爱贫嘴,是因为相对男性,女性的角色偏"弱",也较易没有安全感,而爱说话、爱打听是对他人  相似文献   

17.
严小刚 《学理论》2012,(28):92-94
"女强人"通常是对事业有成的女性群体的称谓,这个称谓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本位立场上由男性话语赋予和建构的,在肯定和称赞女性作为的同时,加载了更多的负面象征意义,带有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偏见。男权话语下的"女强人",挑战了传统女性形象,打破了男权统治下赋予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被归为既非男性,又非传统女性的层次中,使"女强人"群体在社会交往互动中面临或遭遇诸多尴尬处境,而导致这些处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男权统治下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2)
社会资本对于推进社区治理的良好高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社会资本组成要素的信任要素则对于社会资本整体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在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中,信任要素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发挥调节效用。一方面,对个人而言,通过构建信任网络集体行动困境得以解决,个人的身份资格和人际互动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对组织而言,信任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更带来了整体社区治理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民主总是处于"信任"与"不信任"之间。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民主何以总是处于信任与不信任之间,并提出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信任都有益于民主,信任与民主之间存在着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5)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更接近自然,而男性以自然为敌,但同时也注意到,造成性别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它不仅压迫女性,也使男性受到压抑和扭曲。基于这一观点,文章选取三位女性生态主义作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具有生态女性主义特征的男性形象,探讨男性可以对生态女性主义做出的贡献,同时鼓励男性颠覆父权文化的压迫,与女性和自然之间和平相处,共建和谐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