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3月,我在本刊发表了一篇《华侨、华人国籍政策问题之我见》,引起社会上一些人士的关注。这里,就一些相关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就教于读者。关于“华侨越少越好”的提法“华侨越少越好”这个提法,据查有关资料出自于60年代。这是针对当时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提出的一个积极的设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清朝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一项基于血统主义原则的国籍法,即不论出生于何地的任何儿童,只要其父或其母是中国人,他们均属中国公民。1929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国籍法,又承袭了清朝政府基于血统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3.
远在荷兰殖民者入侵印尼之前,华侨经济在当地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荷兰侵入印尼之后,为了巩固其在印尼的殖民统治,一方面迫害华侨,企图剥削华侨原有的权益,另一方面又想利用华侨与当地居民的密切关系,作为开发和掠夺当地资源的工具,同时华侨为了本身的生存,也不断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以上这些原因使得荷兰殖民者不得不让华侨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权益,从而使华侨经济获得逐步的发展。战前,华侨在印尼的  相似文献   

4.
战后四十年来,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及其资本和经济力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对这些演变除了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国内外政局的发展变动密切有关之外,还可以从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来考察。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来分析,即苏加诺政府统治时期(1945—1965年)和苏哈托政府统治时期(1966年—现在)。这两个政府统治时期对待华侨、华人的经济政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笼统地评论他们对华侨、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以前的研究在外国学者对华侨华人同题所做的研究中,日本学者的研究动向一向备受重视。六十年代末,新加坡学者陈育崧先生发表过“日本的华侨研究蠡测”一文,概括地总结了从战前到六十年代后期日本学者研究华侨问题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高度评价了下列学者的研究成绩:须山卓先生对华侨社会结构的研究,内田直作先生对日本华侨社会的研究,游仲勋先生对华侨社会经济的研究,河部利夫先生提出的“第三民族社会形成论”,吴主惠对华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侨务政策发生较根本的根本的变化,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务实。根据国外侨情变化的特点,特定出有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根发展,又能促进其为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务实侨务政策。一、新时期海外侨情变化与特点新时期海外侨情的特点之一,是华侨华人的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海外侨胞的数量估计为1300—1500万人。在80—90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当在3000万人左右。其人数增加的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二是新时期产生的新移民。中国人的传统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0…  相似文献   

8.
国籍是指任何一个人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分。它最根本地确定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缺少的人口。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他就和该国发生一种特别的法律关系,即他被认为是该国的国民,享有该国国民的一切权利和承担应负的一切义务。因此,国籍就直接同国家的根本利益有着极为密切的重要的关系。每个主权国家都只把自己的国籍赋予它认为应当赋予的自然人。对于原来不是该国籍民而欲成为其籍民者,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加以确定。因此,每个主权国家都制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华侨、华人战后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日趋“热门”,不断深入。华侨研究工作者能把视线逐渐转向较为现实的问题,无疑是一大进步。在多次的讨论中,对华侨、华人在战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了许多共同的认识,但对这种变化的性质和进程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集中的问题有:华侨、华人在战后的变化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变化,还是实质性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变化,还是迅速的变化?是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0.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侨史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中不乏有见地之作;但是有关华侨、华人经济史的研究却犹如凤毛麟角,可以说至今为止这一课题的研究仍是华侨史研究中最为落后的领域之一,而从国内来看,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更是基本上处于处女地状态。为了提高国内的华侨史研究水平,很有必要呼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是因为: 第一、恩格斯说:“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的海外移民遍布全世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华侨华人对侨居国和祖籍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立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南亚历史研究所.国家有关部门拨出相当一笔经费用于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和图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这四个东盟国家面向出口的战略和产业升级换代加速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促进了华侨华人的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过渡,华人经济实力开始快速增长,尤其在工业、金融和第三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些华人大企业集团和金融财阀,如印尼籍华人林绍良的沙林集团、谢建隆兄弟的阿斯特拉集团、陈雄基的金轮集团;菲律宾华人吕希宗的“行裕行”;马来西亚的马联工业集团,森那美集团、李莱生的吉隆坡甲洞集团;泰国华人陈守民的黉利企业集团、谢国民的正大集团等等.  相似文献   

15.
16.
柬埔寨华侨华人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移居柬埔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柬埔寨是华侨华人较多的国家。目前,除土生土长及从海外返柬的华人外,还有90年代以来从一些国家涌入柬埔寨的华人,在柬华人数量已超过30万。特别是在金边可体验到华人的无处不在。他们仍然以经商为主,开办的商店都较大,主要经营布匹、钟表、电器、手机零配件等。1998年柬埔寨第二次大选后,中国去柬开办公司的人数大大增加。 由于柬埔寨的政策宽松,办理入境签证较为容易,加之还可以办落地签证,所以这几年去柬的华人中鱼目混珠,既有去做生意的,也有极少数坏人混入,给柬埔寨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福建省侨务办公室付主任黄猷同志于1983年10月27日在南洋研究所作的报告。仅系记录稿,未经本人审阅。现由吴凤斌整理,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印尼华侨、华人的认同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五年间,随着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的形势发展与演变,印尼华侨华人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侨民属性、国籍、民族、政治经济地位与身份,社团、教育、社区结构性质和作用演变的同时,也逐步产生了“认同”转向的问题。看不看得到或承认不承认战后,特别是近二十五年来印尼华侨、华人认同的大转向,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保生大帝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生大帝,姓吴,名本,是北宋福建漳泉一带的名医,以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而为时人所称颂,远近咸以为神医.当吴本因上山采药,不幸跌落深谷,重伤而卒之后,漳泉乡里百姓闻者无不追悼感泣,争相绘其像而敬事之,不数十年,其声名事迹传颂远播于闽粤诸地,成为人们心目中驱邪祛病保佑苍生的神灵,广为世人所敬仰.由于吴本生长于当时漳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86,(2)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至十九日,来自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学者在南方名城广州市聚会,共同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以及华族同祖籍侨乡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这是我国第一次举行的国际性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学术会议,引起了国际上学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