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只看成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这实际上是从现代西方经济学出发而得出的肤浅结论.如果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就会揭示出二者更本质的区别在计划经济中,"价值"与"实现"是合一的;而在市场经济中,两者是分开的.这种分离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过剩、失业、通货膨胀、企业破产及收入差距拉大等价值无法正常实现而形成的严重问题,必须予以正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在1776年5月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利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而凯恩斯地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必须用“看得见的手”——政府手段调节资源配置。 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历政府调节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为主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要求我们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合理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的统制功能,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企业、公民的关系。 一、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要以市场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否矛盾、是否是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市场经济是否同“私”联系在一起,而计划经济同“公”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这个问题的争论几乎进行了一百年。小平同志改变了这种理论观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澄清了错误认识,纠正了种种偏见,本文就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来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计划与合同是合同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可是,我们的计划与合同还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大地冲击着原有观念,计划与合同的理论与现实中的改革实践正发生着猛烈的撞击。为此,本文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拟在为计划、合同正名的同时,求得计划与合同关系问题上更科学的论证。 一、社会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计划是调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手段 过去,理论界一直视计划为姓“社”与姓“资”的重要区别点之一。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基本上走了一条“学校办后勤”的计划经济的路子,形成了“大而全”的学校自我服务体系,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就必须冲破计划经济的封锁,打破自我封闭的格局。高校伙食改革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因为社会化从根本上讲,是要高校伙食从计划经济、供给制、福利型中解脱出来。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市场都是手段。’他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从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存在着两种权力,一是市场权力,一是政府权力。前者以实现个体的经济目标为导向,后者则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权力的作用是为了修正“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也体现出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公正。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特征周为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具有显著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因此所有制结构的变革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最重要的基础。事实上,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最初就是从"允许"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开始的。同样...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意味着不仅要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结合,还要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合,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体系与市场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这将是人类思想建设史上的一人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主义深陷计划经济桎梏而走过一条坎坷道路,经历了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抛弃“新经济政策”确立计划经济模式的发展过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圣经。中国曾经全面学习苏联,“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经历了曲折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和固化过程。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道路”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巨大突破。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识形态障碍是苏联模式情结。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市场经济”是一个理解当今这个时代的高频率词汇,对它的理解更多是从“计划经济”的“否定”意义上来理解,强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样理解“市场经济”是有一定的意义,但这种理解方式至少是不全面,甚至会对市场经济与政府角色关系发生误解。从制度变迁角度上来看,市场经济是一个从传统市场经济“生长”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源配置制度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必然选择,它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重塑了资源配置活动主体,改进了资源配置信息系统,强化了资源配置动力机制,丰富了资源配置方式,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现。但目前,我国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仍然过大,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甚至有可能锁定在“无效”状态,迫切需要制度创新。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快非正式制度创新,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加快正式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制度实施机制创新,履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3.
<正>价值取向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行为选择的综合,反映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行为和价值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知道,人生的价值取向根植于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状况等,并随其变化而变化。中国是一个长期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由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地域性、狭隘性、封闭性和不变性特点,从而形成了“知足常乐”、“重义轻利”、“群体本位”等传统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独立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变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必然要求形成有别于传统的开拓型和进取型的价值取向。然而,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这种经济转型和由此而引起的深刻而又全面的社会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开始以苏联为模板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个转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重温、讨论和检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有利于廓清认识迷雾,在历史考察中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真正做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二者关系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全面、自由、宽松、有序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人的价值实现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二者关系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全面、自由、宽松、有序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人的价值实现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街道办事处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随着我国逐步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作相应改革——这是街道办事处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项重大任务。换言之,要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街道办事处的体制、机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期应关注政府与市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探讨资源配置的最佳方法和组织形式。由于我国当前仍然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清除走向市场经济道路中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市场与政府这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之间的关系表明,应强调政府理性。  相似文献   

19.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频频发生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解读和研究这些矛盾发生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对其本质性认识。我国的转型主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向和谐社会建设转变,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我国的国家与公民个人处在不同的关系模式中,三种模式分别是“控制——服从”“缺位——权利”“服务——共享”,由于国家与公民个人二者的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矛盾较少,而在市场经济时期矛盾频发,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又将步入一个矛盾逐渐减少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即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时期,一方面是对计划经济制度的改革和抛弃,另一方面是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培植和发展,因此,政府在这一时期的职能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例如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般职能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二是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三是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上述职能在经济转轨时期同样存在,但由于市场条件的不完善而无法得以完全实现,转轨时期的政府由于面临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从而使其职能具有多阶段的复合性。因此,在转轨时期的政府还需承担自我批判及更新“意识形态”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职能、制度创新职能、及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建立职能。“九五”和到2010年,我国经济体制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行统一有效的组织领导,以保证转变过程中各项复杂任务的衔接,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在实现这两个转变的同时,政府本身的职能也要在转轨中实现相应的转变,并在市场经济中划定一个合适的活动范围。从目前世界上处于转轨进程中的前苏联东欧及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正反两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