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氧阿苯达唑 (albendazoleoxide)系新型苯并咪唑类广谱抗蠕虫药 ,又名瑞可苯达唑 (ricobendazole) ,是阿苯达唑 (albendazole)在动物和人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阿苯达唑内服后在体内的原形药物浓度很低 ,主要以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砜两种代谢产物形式存在 ,前者即氧阿苯达唑 ,是阿苯达唑发挥驱虫作用的活性代谢物。国外对氧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在绵羊和山羊体内进行的比较动力学研究表明 ,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在绵羊体内有差异 ,而在山羊体内差异不显著。据报道 ,氧阿苯达唑已在新西兰、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检测了六钩蚴和猪体内发育至30日的囊尾蚴的18项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六钩蚴阶段有部分生化指标未能检测到,而在猪体内发育30日的囊尾蚴则全部检测到,提示在六钩蚴阶段虫体处于休眠状态,由六钩蚴到未成熟期囊尾蚴是各个生化代谢通路的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中药汉防己甲素单独用药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 ,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试验小鼠分组治疗 90d后 ,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 ,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 ,汉防己甲素单独用药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棘球蚴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汉防己甲素组、阿苯达唑组及联合用药组的抑囊率分别为 4 7.96 % ,6 4.86 %和 83.14 % ,联合用药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 <0 .0 5 )。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各治疗组中棘球蚴囊壁组织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白花杜鹃水提液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蚴的体外杀灭作用,以及对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通过在体外原头蚴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白花杜鹃水提液生药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40 mg/mL,以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培养基(阿苯达唑的质量浓度为20 mg/mL、伊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为0.83 mg/mL)、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溶剂培养基和常规培养基分别作为对照组进行原头蚴的培养,分别经第0、12小时和第1、2、3、4、5、6、7天观察记录各药物对原头蚴的杀灭效果,并于第7天通过台盼蓝染色比较各组死亡率;将50只感染多房棘球蚴1个月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依次为白花杜鹃水提液低剂量(10 mg/mL,RL组)、中剂量(20 mg/mL,RM组)、高剂量(40 mg/mL,RH组)治疗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治疗组(C组),感染不治疗组(IT组),另包括10只健康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B组),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后第7天,第30天后剖检,对小鼠脏器及棘球蚴组织固定并做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白花杜鹃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溶液组,溶剂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原头蚴培养后第7天后,原头蚴的死亡率分别为54.00%、56.53%、89.27%、57.60%、19.27%和15.80%,白花杜鹃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腹部明显肿胀,剖检可见腹腔内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包囊。石蜡切片结果表明,RH组小鼠脏器病变程度最低,且RH组和C组小鼠体内少量包囊发生钙化。研究表明,白花杜鹃水提液对体外原头蚴具有杀灭作用,且40 mg/mL白花杜鹃水提液对小鼠感染多房棘球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囊尾蚴病猪肌肉中寄生了数量不等的囊尾蚴虫体,经药物治疗后,治愈的胴体营养成分是否能够恢复正常,尚未见有报道。我们曾对经治疗达到鲜销猪的胴体进行了一些研究,对肉眼观察已经恢复正常的胴体,经病理组织学研究证明囊虫体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已被肌细胞填充,经过一定的理化学分析证明胴体的蛋白质、脂肪等含量与健康猪体没有明显差异。但其氨基酸的含量是否受到影响,治愈前后与健康猪胴体氨基酸相比较有无差异,笔者就此问题对囊尾蚴病猪、治愈猪胴体和健康猪胴体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动物:第1组(未治组):经改良酶标判定为强阳性的囊尾蚴病猪3头,宰后来集不同部位肌肉备用。第2组(治愈组):改良酶标诊断为强阳性的囊虫病猪3头,以30mg/kg剂量投服  相似文献   

6.
猪的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为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期。为了摸清细颈囊尾蚴对我县猪只的侵袭程度,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于1983年1~12月,先后在县食品加工厂、肉联厂、各区食品站随机选择来自各公社的宰屠肥猪1274头及全县各地剖杀猪309头,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按寄生部位分别记数,并计算感染强度、感染率,对虫体的形态及其所致病理变化作了观察。 (一)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猪急性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治大量细颈囊尾蚴同时侵袭猪肝、肺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病例较少见,笔者对余杭县陆某饲养的50头猪出现急性病例进行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虫体鉴定,并用吡喹酮治愈。发病情况1995年12月30日,陆某从嘉兴市交易市场购入仔猪50头分别在6...  相似文献   

8.
以阿苯达唑为主料,选择药用淀粉、十八酸、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作为辅料或疏性剂,以一定比例配制并压制成缓释药片,组装成以弹簧作为动力装置的控释塑囊。经实验室及野外扩大试验证实,该塑囊不仅能100%驱除羊胃肠道线虫,而且能预防再感染达90d以上。与普通阿苯达唑片剂相比,一次用药的药效持续期延长2个月以上,在甘肃环县实施的以控释和缓释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模式研究中,每只羊能提高经济效益分别达30.75元和25.50元,完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猪带绦虫有成虫、虫卵、六钩蚴、囊尾蚴不同形式的发育阶段和寄生状态 ,不同的虫体形式以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寄生在相应宿主体内的需要[1 ,2 ] 。研究发现 ,六钩蚴与囊尾蚴在虫体组成成分、生化指标以及代谢 (分泌 )产物等方面都有差异。SDS PAGE和免疫印迹研究表明 ,六钩蚴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 ,不仅有共同抗原、阶段发育特异性抗原 ,而且在入侵宿主定植在肌肉组织后 ,表面抗原随虫体的发育而发生阶段性的改变 ,并且抗原变异的发生往往比免疫应答更为迅速 ,从而使宿主产生的抗体失去保护性。在生化指标及代谢关键酶方面 …  相似文献   

10.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蛋白的制备国内外都曾有过报道,但对用作诊断抗原的猪囊尾蚴排泄分泌蛋白的抗原性的研究较少。我们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电泳(IE)对猪囊尾蚴排泄分泌蛋白进行了分析,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评价了其抗原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粗制囊液抗原:从新鲜囊尾蚴中抽取,3500r/min离心30分钟,保留上清液,低温存放。(2)排泄分泌抗原:48、96、105、204小时的囊尾蚴孵育液:48、96、105的头节孵育液,均  相似文献   

11.
通过SWISS-MODEL服务器对猪囊尾蚴dUTPase(Cysticercus cellulosae dUTPase,CY dUT-Pase)进行同源建模,用SPDBV和DSViewer对模型进行修饰,模型经WHATIF服务器进行质量评估。对已知dUTPase的晶体结构分析后,推测CY dUTPase属于同源三聚体,通过SymmDock服务器进行CYdUTPase三聚物的分子对接,并与人dUTPase 3D结构叠合。结果表明,建立的CYdUTPase 3D模型是成功的,具有良好的真实性,CYdUTPase三级结构的预测为此酶的结构功能研究和新型抗囊虫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囊尾蚴T2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T-PCR方法扩增猪囊尾蚴T24免疫原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构建T24基因的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blotting;用所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经ELISA检测血清抗体,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所克隆的T24基因片段长716 bp。含有1个678 bp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226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猪囊虫T24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40 ku,并能被猪囊虫阳性血清识别;免疫小鼠在免疫1周后即可检测到血清抗体,第30 d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将 4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以VR10 2 0免疫作为对照 ,B组以TS2 1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型质粒VTS2 1免疫。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IgG总量和特异性抗体水平 ,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伴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IL 2的诱生活性 ,常规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VTS2 1免疫小鼠血清的IgG含量和特异性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刺激增殖反应和IL 2诱生活性均比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强 ;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也显著超过对照组。免疫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显著增强 ,表明VTS2 1具有很强的免疫激活作用 ,有进一步研制开发成为猪囊虫病DNA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驯鹿狂蝇蛆病与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分别对感染驯鹿和健康驯鹿血清中的微量元素硒(Se)、锌(Zn)、铜(Cu)、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组驯鹿血清Se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Zn、Cu含量差异不显著;感染组驯鹿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Zn-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活性差异不显著;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机体患病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湖南省华支睾吸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构建华支睾吸虫与其他吸虫的种群遗传进化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华支睾吸虫虫株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中的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分别为1 100bp和790bp,种系发育进化表分析表明,25个华支睾吸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证实华支睾吸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华支睾吸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ghrelin的来源、分子结构、不同物种间的ghrelin组成差异、分布组织及存在形式,归纳了影响ghrelin分泌的因素,认为ghrelin在调节生长激素的释放、能量代谢、其他激素的分泌和参与调节睡觉-觉醒模式及细胞增殖方面发挥了重要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牛型布氏杆菌(Brucella abortus)苹果酸脱氢酶(MDH)单克隆抗体,将牛型布氏杆菌A19菌株的MDH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表达产物被纯化后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亚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最终获得3株分泌牛型布氏杆菌MD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被命名为C2、D5和F4。ELISA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 600~1∶3 200,小鼠腹水效价为1∶12 800~1∶25 600;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牛型布氏杆菌MDH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牛型布氏杆菌MDH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基于MDH的布氏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围产期健康乳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第28 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的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的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 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增加围产期乳牛血浆葡萄糖浓度,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宁夏羊胃肠道线虫对现行驱虫药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对宁夏地区所属灵武、贺兰、盐池、吴忠、中宁、中卫、永宁和银川市郊8个县(市)的12个绵羊场、6个山羊场进行了丙硫苯咪唑和阿维菌素抗药性的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在用丙硫苯咪唑调查的10个绵羊场和6个山羊场中,虫卵减少率在95%以下和95%的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的有山羊场2个、绵羊场2个,证明对丙硫苯咪唑有抗药性;1个绵羊场和1个山羊场的虫卵减少率是96.3%、95.9%,但95%置信域的下限在90%以下,具有抗药性可疑;山羊群中丙硫苯咪唑的抗药性为33.3%,绵羊群为20.0%。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了1个山羊场和5个绵羊场(其中有4个羊场曾执行了丙硫苯咪唑的试验),查出1个山羊场和1个绵羊场对阿维菌素具有抗药性可疑,其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3%和95.5%,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揭示了宁夏地区羊消化道线虫对现行驱虫药的抗药状态,为今后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国际机制理论与东北亚能源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地区,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开展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协调构建一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在东北亚地区不存在霸权国家提供合作机制的背景下,可以考虑运用国际机制理论,通过能源外交特别是多边能源外交构建本地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能源外交的"外溢"功能,借机推进东北亚整体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