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当前,在市场经济促成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私欲膨胀又让人陷入"自我沉沦"的危机,突出表现为政治领域的用权不当、经济领域的物化泛滥、文化领域的学术腐败以及公共领域的公德沦丧等等。其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公信力式微、市场经济逐利性、传统文化负效应以及公共舆论缺失。主体意识的当下纠偏,要求必须确立公共意识的价值取向。要确保制度公正、培育公共理念、弘扬核心价值观以及构建公民社会,在多维关照中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的生长:动因、趋势和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促成了公民社会的现代发育,推动了公共意识的现代生长。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是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的生长动因。公共意识的理性生长、公共意识的公共指向、公共意识的世俗关切是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的生长趋势。公共意识的勃然生长固然可喜,但目前出现的公共意识的总体旁落、公共意识的滥用与错用和公共意识的被侵蚀是其生长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存神尽性"问题是王船山<张子正蒙注>体系的落脚点,涉及<正蒙注>之根本宗旨和终极关怀,意义重大."神"指心神,"性"指人性,"存"与"尽"是功夫,文章重点讨论"存神尽性"论中的心性和功夫问题.文章以为船山所论存神尽性功夫并非十分清楚,但大体上可以说存神尽性的为学意义是既要穷理也要涵养,伦理意义是破除物欲的阻碍,功夫极致是达到化物不滞的境界,宇宙论意义是形死而神不亡之超道德的带有准宗教意义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郴州市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实施建设、使用、管理"三结合"的工作模式,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激发了基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群众文化生活呈现出新景象。建设阵地,补齐短板,让农村文化设施"实"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综述政治过程与社会冲突路径单轨建构"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政策问题链"的基础上,提出存在一条"私人问题—社会问题"+"私人问题—政策问题"——公共问题的文化路径双轨建构"公共问题"的进路。以"酒后驾驶"问题以及"反酒后驾驶措施"为例,本文认为,"酒后驾驶"现象成为公共问题是通过两种冲突文化建构起来,即机动车为交通工具所建立的交通文化是现代的国家文化,本质是要求驾驶员有清醒的责任意识,是以理性为根基的文化;而酒文化是一种世俗的社会文化,其要义是帮助饮酒者获得无责任意识的快乐,是以感性为起点的文化。因此,"酒后驾驶"是国家和社会因为不同文化双向建构起来的法律(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交通事故的危害性扩散引发社会冲突,促发"酒后驾驶"作为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转变成公共问题,并进入到政治系统。当国家用立法形式禁止饮酒者驾车而无政策鼓励社会禁酒或限酒时,实质是用单向的"公共政策问题链"逻辑在建构公共政策,必然引起文化冲突,治理效果流失。因此,本文提出从文化角度反思社会问题建构成公共问题的双向路径,防治社会管理中的深层次社会痉挛,寻求公共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双向运动的合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帷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人本"与"民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可以说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而又是近现代的表述。简言之,"人"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本"是普遍的哲学或文化的概念;"民"相对于国家和执政者而言,"民本"是政治哲学或政治理念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学视野来分析,"中国梦"是由"中国梦"意识、"中国梦"制度和"中国梦"行为构成的协调有序的社会系统组成。其中,"中国梦"意识是"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制度是对"中国梦"的规范要求和制度保障,"中国梦"行为是"中国梦"的路径。这三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并内在地统一。  相似文献   

9.
略论"文化台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坚决遏制"文化台独"思潮的蔓延。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同出一脉,源远流长。民进党当局推行"本土化""、去中国化,"这是要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是不得人心的,其图谋也是不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1)
目前中国人的公共空间意识淡薄,游客在景区涂鸦这种公共空间意识淡薄的事件层出不穷。中国人目前公共空间意识淡薄有其历史渊源: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主要是等级森严的熟人社会,公共空间极其狭小。等级森严的熟人社会文化使中国现代文化缺乏平等博爱的公共空间意识基因。此外,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和模糊思维阻碍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分化。目前中国社会个人主义盛行,整个社会过分重视对经济资本的追求,忽视了对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一种系统的公共空间意识的生产,学校、公共机构和国家制度各负其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是秉承公民化、同质化的公民国族主义取向,还是采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多元文化主义取向?这个基本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关于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取向的"主义之争"与"诸神之战"。事实上,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应当汲取两者之长,在国族认同建构和公民身份建构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调整"族际主义"取向整合思路,实现族际政治整合"区域主义"与"位差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1,(6):66-7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实践的深入推进,"高绩效"成绩单下的价值冲突问题愈演愈烈,其原因在于价值结构失衡。现有文献主要通过价值分类探究价值结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价值分类缺乏有效标准和实践检验,致使难以呈现公共价值结构的"全貌"。为此,文章基于J?rgensen和Bozeman提出的公共价值理论,以杭州市综合绩效评价报告和政策为对象,运用案例研究、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逐一探究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语境下的公共价值间的层级关系、相近性和因果关系,从而呈现一个多集群全关系的公共价值结构。研究结果不但为公共价值结构的实证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分析路径,而且为构建一个具有内在张力和自适应能力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价值体系提供研究支持,进而实现价值冲突治理。  相似文献   

13.
乔新娥 《学理论》2023,(5):45-49
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思想史中的重大事件,围绕城邦的政治、哲学、宗教关系,引发西方文化观念的内部纷争。雅典城邦是苏格拉底生活其中的公共权威,城邦之神是团结民众的公共信仰;苏格拉底坚守哲学之神的个人信仰,被民主派指责威胁城邦之神,两种神的对立体现为哲学与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苏格拉底作为公民有责任维护城邦的公共权威,服从城邦的法律审判,支持城邦的公共信仰;作为哲学家苏格拉底坚守心中哲学之神,捍卫个人的独立理性也是其内在追求。面对雅典城邦民主派的攻击,苏格拉底接受死刑判罚,完成对于城邦忠诚与哲学信仰的双重殉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建,没有公民公共意识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文章对公共意识在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生态及其表征进行了审视,具体论证了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价值与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要充分认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社会价值、人本价值和文化价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从政府角度看,增强政府文化服务的功能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题中的应有之义.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财富分配状况的变化以及"文化全球化"趋势都构成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服务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博物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搞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宗旨展开的。对地市级博物馆进行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确认,是对其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对外政策。日本对我国钓鱼岛的觊觎和其政治文化有很大联系。"岛国特性"使其对钓鱼岛格外敏感,"集团意识"使其妄图以钓鱼岛为突破口向国际社会表明其"领土"诉求",耻感文化"使其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黑白。从日本的政治文化看其对钓鱼岛的觊觎,有助于我们在探索对日方针政策制定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彰显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三种意识"认识的深化;从方法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既包罗万象,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牵住"牛鼻子";从目的论角度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核心指向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9.
优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成本的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成本"意识日益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也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中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内生障碍、政府规模不合理及其制度缺失等因素已成为高行政成本的主因.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投资融资体制和增设财政预算制度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成本优化的主要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俭 《行政论坛》2010,17(3):80-83
对公共文化事务的参与,既是现代民主精神的体现,更是公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真正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消除政府供给机制弊端,促进公民有序地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等。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仍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影响其发展。主要表现在:公民个人参与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社区文化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非政府组织发展不足,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公共文化责任意识淡薄等。为此,应通过提高公民个人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规范运作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强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社会责任,鼓励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等对策,促进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