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作为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工科类院校在狠抓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工科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经典诵读和非遗传承等活动引入校园,带领学院学生"读书、品书、演书",深入探究对于当代理工科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涵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石化贵阳石油分公司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价值沉淀,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采用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是最公平的分配方式,大家工作起来没有怨言,工作积极性也高。"贵阳市花溪区小河加油站站长胡燕认为,平均主义时代一去不复返,管理层摒弃了"啃老本"的思想,广大员工也抛弃了原先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蕴含着后世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生长点和优秀基因,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我们在文化激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新时代语境下,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传承、创新、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辨过程,是高校科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的新动力与"新能源"。新时代高校通过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制保障、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体系、搭载新媒体传播手段等途径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自信"在当下是一个高频词,同时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同情的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这个地方要重塑文化自信""这支队伍缺乏文化自信""这个作品缺乏精神诉求""这个人缺乏文化自信"云云。有的甚至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都会归结于缺乏"文化自信",看来"文化自信"还真是一个"冤大头",这在我们作家、评论家  相似文献   

7.
赵壮 《兵团党校学报》2022,194(1):89-96
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天然耦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因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走向深入奠定了深厚文化源力.诸多层面的内在耦合,主要在于内在思想的亲和性.首先,在重"行""知与行"与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无限一致;其次,在"变易"与历史永恒发展、"民本"与历史是"人的生成"之间的深度融通;最后,"大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在空间范围、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共同预设.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们用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最近,习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交流时又提出。应该把古典诗词和散文的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重要的论断充分说明用中华文化涵养人,特别是涵养党员干部的重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民间,办书院、学国学的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9月,以规模宏大的贵阳孔学堂(一期)建成为标志,传统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重返"人们的生活。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建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李教授,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从参观孔子故乡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在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倡导学古诗文经典,如此突出地强调和重视传统文化,在党的历史上非常少见。那么,能否请您谈谈出现这种情况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日益显现,要做到科学统筹推进、深挖核心内涵、拓展丰富载体,打造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珍惜和重视的宝贵文化资源,也是大学生理应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财富。本文在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涵结构基础上,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衔接问题、"说教"模式问题,以及与大学生生活世界分离问题等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超越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更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常常引经据典,执古御今、推陈出新,用典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方向之明,展现了鲜明的用典特征。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关于人民话语的最新表达。在理论方面,人民至上丰富和拓展了对人民观的具体认识,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加具体化、时代化;在文化方面,习近平在阐述人民相关理论时,多次引用经典名句,将其与当今时代的人民话语体系巧妙融合,身体力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实践方面,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是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指向标和引路灯。  相似文献   

14.
马平昌 《求是》2012,(20):44-45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市拥有丰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是中国文化版图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但文化名市不等于文化强市,如何加快推动文化名市向文化强市迈进?近年来,济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紧围绕实现"社会风尚良好、人文气息浓郁、文化事业兴盛、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强市"目标,做好深挖文化"富矿"的大文章,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对这一问题作出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鲜明特征及价值取向,都有着重要的浸润滋养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之外,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脉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自信,并坚持走好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融入的研究,对我国跨国流动人口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和移民系统理论能否解释中国的跨国流动现象,Berry的跨文化适应模型和Ward的"文化适应过程模型"是否适用中国的现象",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否适用于中国的跨国流动人口治理。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社会融入的综述,本文提出社会融入的研究需要回归经典,实现经典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随迁理论是文化传播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文化随迁的视角对社会融入进行研究,研究跨国流动人口在迁移过程中的文化随迁、文化接纳、文化模仿与文化坚守,将进一步丰富跨国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34):16-17
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以贵阳孔学堂为载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传统文化融入大众、融入现代、融入生活,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孔学堂效应"。"文化高地"传承经典2014年12月5日,省委副书记李军在《光明日报》撰文阐释孔学堂的建设理念。他表示,孔学堂不是庙堂,  相似文献   

18.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家庭的"伦理显示器"。随着中国社会当代转型快速推进,受消费文化、假日经济、社会意识等因素的驱动和冲击,过年的传统意蕴与历史镜像正以悖逆的姿态稀释全社会的节庆理念、文化意识和伦理规范。富有经典色调的过年已然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实现年文化的本位回归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重要文化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反思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颖 《湘潮》2007,(11)
由于在"文言文"与"白话文"斗争中"白话文"的胜利,导致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使学生缺少民族文化的熏陶,缺少必需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与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联系。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国学经典等方法使学生接受和掌握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有着很强的育人功能。高校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当前其融入"基础"课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基础"课优秀教学团队,积极打造金课以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每章的路径,切实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