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4,(15):57-57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1638—1709),荷兰画家。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会、池阻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像。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最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宴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林荫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观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最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古典的示范作品。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曾引起过轰动,画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传入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07,(8)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虽然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却使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  相似文献   

4.
《拾穗者》     
《当代贵州》2013,(34):63-63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他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5.
《林荫道》     
正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景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林荫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古典的示范作品。  相似文献   

6.
“画风淳朴高洁,学古而不拘古,学洋而不拘洋.主题昂扬向上、洋溢着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这是一位著名画家对牟海霞作品的评价。是的,西宁画院专业画家牟海霞.主攻油画,兼攻版画,多年来把精神和灵魂认真地安放在画布上,不赶时髦,不追新潮,而是一头扎在生活的土壤之中,认真吸取生活的养料,不断塑造生活之美,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部分作品被省级美术馆收藏,出版有《牟海霞画集》。  相似文献   

7.
马奈法国 《党课》2007,(11):F0002-F0002
爱德华·马奈(1832—1883)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画家,他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但他深受印象派画家崇敬,被誉为印象派的奠基人。马奈19岁时参加过法国革命暴动,他同情巴黎公社起义,还被选为公社艺术家联盟委员。当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热情转向艺术时,他在绘画中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幅油画创作于马奈的晚年,他将古典的高贵气质和印象派华丽美艳的色彩交融在自己的画中,  相似文献   

8.
<正>在碧波荡漾的嘉陵江畔,在“开往春天”的轻轨上,在新旧交融的洪崖洞景区……他穿梭在重庆的大街小巷,用画笔诠释着对这座山城的热爱。走遍千山万水,画家卢泰宇最钟爱的地方还是他的籍贯地重庆。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丹青书画院院士、艺术中国金帆奖获得者……多重身份和头衔带给卢泰宇不同的生活体验与担当,但他仍最爱称自己为“山子”,意为山城的孩子。2010年,油画专业出身的卢泰宇拿起画笔,追逐全国各地的风景。2022年初,卢泰宇开启了“早安重庆·100幅美景画给你看”写生计划。《情满朝天门》是这个计划的第一幅作品,创作期间,他邀请外地游客一同执笔作画。这幅画里,有着重庆人的好客,更有着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早安重庆”系列作品线条简单有力、色调温暖浪漫,将重庆的刚毅和柔美一展无遗。  相似文献   

9.
鲁南 《党史文苑》2010,(10):25-28
今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他说:“我这两天特别兴奋,因为好久没看到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了!”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了。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后来,吉星文被赞誉为“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10.
王芳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4,(16):36-38
2003年,一幅名为《顽强的希望》的版画震撼了中国美术界。这幅作品摘取了2003年第二届中国美术最高奖——“金彩奖”。它的作者代大权是一位从宁夏走出的学者,也是中国当今美术界版画知名人士。今夏,得知代大权教授回到家乡银川探亲,记者千方百计联系上了他。在代教授儿时伙伴银川市书画院院长李宪家,记者见到了代教授。  相似文献   

11.
拾穗     
《党课》2007,(10):F0002-F0002
弗朗索瓦&#183;米勒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他出身于农家,一生致力于描写农民生活,因而有农民画家之称。《拾穗》是米勒的代表作,这是一幅真实、朴素地描写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晴朗的天空与金黄的麦地统一于柔和的色调之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革命史上的壮烈篇章——长征,是由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用献血和生命书写而成的。军旅画家陆千波,对此有更深刻的感触。生动再现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形象、体现中华儿女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他创作这幅作品的源泉和动力。《烽火年代》摒弃了惯常的战争厮杀场面,而是  相似文献   

13.
宣传画是一门无声的视觉艺术。宣传画图文并茂地记载了一些特定的历史画面,这正是其独特的魅力。宣传画本身也是书画作品,它是时代的产品,画风绝无仅有。在数码照片、音像视频当道的今天,曾经的宣传画、年画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兴起过一股宣传画热潮.农村、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被画家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如今,年轻一代对当时的宣传画作品已经相当陌生。  相似文献   

14.
周毅 《廉政瞭望》2006,(4):58-58
一位画家对其作品始终不能满意。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要出门远行,这样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画出伟大的作品。”画家游历了许多国家,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事情,但他觉得还是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有一天,他遇到一名马上就要结婚的美丽女孩,画家问她:“请告诉我,对你来说,世界上什么最美?”女孩不假思索就回答“:爱情最美!”画家十分沮丧:爱情怎么能画得出来呢?他继续旅行,不久遇到了一名刚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画家问士兵:“请告诉我,对你来说,世界上什么最美?”士兵不假思索就回答“:和平最美!”画家更加气馁了:和平怎么能画得出来呢?他继续寻觅…  相似文献   

15.
黄胄画狗     
隔山 《党课》2012,(3):119-120
黄胄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擅长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水墨写意画,尤以表现新疆人物生活而著称。黄胄还擅长画动物,除了人们熟悉的驴和骆驼外,他画的狗也是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16.
高原 《前线》2016,(4):95-95
正热爱诗歌、哲学、禅修冥想以及独自远行的青年画家李展,师承著名艺术家马路教授,其油画既秉承了中央美术学院第四工作室表现主义风格,又带有他个人比较显著的思索特质。这幅油画作品《暖春》,画面构成稳健而简单,一带红墙碧瓦,一株盛开玉兰,一方悠远蓝天,纵横交错、动静相宜,呈现出一个梦境般辽阔而温暖的春天,透着一份沉静质朴的古都意蕴、一份平实内敛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17.
徐恒足 《前线》2013,(4):87-87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一幅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了这幅画,回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发现父亲一直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2,(11):62-62,F0004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诚,而艺术的真诚则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真诚。杨延文先生正是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创作的。他年少时曾随老师在京郊画风景,为大自然的山野情趣、水际风光所深深吸引和陶醉。此后,长期的基层生活更是积蓄了他真挚的艺术情感,培育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善于敏于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美。杨延文热爱乡村生活,善于抒写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9.
籍里科法 《党课》2008,(7):F0002-F0002
面对灾难,艺术从来没有缺席过,法国画家籍里科的油画《梅杜萨之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幅作品取材于法国远航舰“梅杜萨”号触礁沉没的真实事件。画面上,一群瘦弱、苍白的人挤在狭小的竹筏上,有人痛苦绝望,有人已经长眠不醒。右下方还有一个人一脚勾在竹筏上,躯体已经浸泡在水中。竹筏的小帆灌满了风,后方有一个大浪即将拍来,  相似文献   

20.
张雪 《湘潮》2012,(9):19-22
毛泽东诞生在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生于斯长于斯,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孕育了他勤劳简朴、诚实善良、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的认识和最深刻的了解,怀有最浓厚而又最纯朴真挚的感情,并且始终给予了农民最高度关注和最无私关爱。这样的农民情怀终其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