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相对应,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冢庭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2.
陆昱 《理论月刊》2009,(6):175-178
中西方道德建设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和现实基础上展开的对象性活动.对中西方道德建设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比较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拓展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国际视野,丰富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建立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实践参照,有助于构建既传承历史传统而又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小丽 《前沿》2004,2(2):142-144
加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 ;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为市场经济服务 ;坚持道德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只有将这三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使道德建设既符合先进文化的要求 ,又能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4.
葛晨虹 《人民论坛》2011,(8):190-192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创新,既要着眼于对道德理念内在引导的挖掘,又要致力于对外在制度机制安排和他律强制性规则的建设。重建道德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加大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弘扬力度,更加关注社会道德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各行各业的社会监管,完善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民警察道德建设须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着重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人民警察道德的体系;以开放、包容、平等、负责的心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挖掘国际警察道德中的精华;根植于中华道德文化的土壤,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及其现实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典兵 《前沿》2006,(11):139-142
强调仁爱精神,推己及人;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内省修养,主体自觉;社会责任,报效祖国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实现其现实转换,对于建立中国现代先进的道德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道德表现方式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以其2008年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对他们的整体评价特别是道德评价发生了重大改变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当代中国青年的本质、当代中国青年道德的基本状态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他们有不同的道德表现方式:隐性的或显性的道德表现方式.青年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表现方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道德诉求的程度、道德这一价值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社会心理和民间舆论对人们道德的行为之动机的评价倾向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岳远尊 《前沿》2013,(3):186-188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优秀的传统行政道德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理,是培育当代政府文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从整体来说,服务型政府建设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作为“硬实力”的政府制度建设;二是作为“软实力”的政府文化建设。政府文化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软实力”和核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行政道德思想,积极培育当代政府文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由整体、美德到个体、功利的变迁,这种变迁的动因在于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和人的地位、生活目的的转变,并且表现出了"物化"、非道德化和过度的个体功利主义等偏颇性.从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事实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需要等角度看,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的应然抉择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面临着社会道德滑坡及伦理失范的困境。按照"为仁由己"及"为政在人"的儒家思维,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源自然而然地归结于个体心性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通过革命到建设的当代转型、改革开放进程中吐故纳新和新世纪以来深入开展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传统,这种历史文化传统表现为对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和传统道德的与时俱进的批判继承与发展超越.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三俗"的历史根源,就来自于当代中国社会的"世俗化"进程,但"反三俗"不可上升为"新道德主义"式的无情批判.面对"道德失范"而实施的社会救赎,亦不可将作为启蒙产物的"个体主义"之丧失作为代价.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体制"建设与"文化心理"建构同样重要,它们理应内外互补与一体两面地得以同生共进.  相似文献   

13.
刘孜勤  李莉 《前沿》2011,(6):105-107
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得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更为重要的是,就传统道德的继承来看,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4.
冯兵 《青年探索》2006,(2):32-34
当前我国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青年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状况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等原因,也呈现出一些诸如知行脱节等值得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当代青年的道德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对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颖 《理论月刊》2010,(10):40-43
道德人格是个体道德建设的中心内容,德性伦理的重要议题。道德人格研究对于提升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道德人格研究要结合具体的道德生活叙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跨学科沟通,注重家庭亲情的道德传递力量。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道德无时无刻不存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其它社会形态,同这些社会有着本质区别,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要一种道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社会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难题与道德悖论。本文以考察改革开放30年来西北农村道德流变中独具特色的轨迹为进路,全方位梳理这一特定时段西北农村地区道德现象的丰蕴状貌,提出西北农村地区不同于中原腹地的中介性特征。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儒家伦理、宗教伦理、世俗伦理等相互交叉又相互作用的伦理机制,并且作出从局部到全局的拓展式研究。面对特定的新的道德场景和普遍意义上的现实伦理难题,本文通过审慎思考与研究,挖掘出有利于当代的思想资源,希冀对目前的中国农村社会道德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王研 《传承》2012,(17):50-50
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它的发展轨迹同时也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传承过程,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发展从未离开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浸润。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特点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品德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秩序,体现着学校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也辐射出民族的道德文化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浙江人大》2012,(10):75
《官员的道德》李建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本书作者试图从"身份伦理"的视野把官员道德定位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道德来加以研究,使官员道德区别于一般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社会对官员的道德要求。作者认为,"为民"应该是官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检验是否真正"为民"的标准有4个:"公正"、"勤政"、"廉洁"、"修己"。《挑战、回应与变革:当代中国问题的政治学思考》李景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