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秀平  陈继雄 《求索》2013,(10):191-193,21
公权力与私权利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也一直在进行该领域的研究,笔者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法治视角出发,分析了公权力与私权利平衡的问题。本文界定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基本理论内涵,对公权力进行了合理的定位,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对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关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公权力异化的相关内容,总结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该问题从限制公权力和保护私权利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语录     
八项规定的落实关键在于公权力的透明化运行和有效的制约。 ——中纪委发出严刹节日送礼风以来,今年的风气总体好转。但是虽有严厉政策,一些公款吃喝、送礼的规模变小,变得隐蔽,但还是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MPA中心代主任蔡礼强说,其根子就在于公共权力的运行问题:公权力是不是为了公共利益,是不是在运行中做到透明化,是不是真正把权力关在了笼子里,是不是有机制对它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和政府运作方式。新媒体环境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与特征,对规范公共部门运作、监督公权力运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需将其与传统媒体进行优势整合,实现与权力监督的有机结合,完善法律规范下的新媒体监督,并着力提高媒体受众的监督责任意识,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4.
王建德 《新东方》2011,(2):67-69
树立和维护公权力的权威,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管理和保障,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当前,一些地方的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时有发生群众不尊重和损害公权力的事件,导致了正常的行政执法难于执行,也导致了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当中疏于管理、或者畏难逃避,致使国家公权力的力量和作用逐步削弱,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目标也必将难于实现。基于此因,笔者深入分析了公权力权威受到藐视和损害的原因及后果,并就如何维护公权力权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重庆代表团会议时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当下,很多干部之所以堕落,跟治家不严有很大关系。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因此社会对其的要求和期待也就更高更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要更加注重家风建设,过好以下"六道关"。  相似文献   

6.
史琳 《人民论坛》2014,(6):63-65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后,就存在着公权力。人类需要公权力维持社会的公共秩序,实现社会正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发展变迁,公权力也会发生异化,进而对相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在概述了公权力的起源、概念和特征之后,阐述了公权力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并深入分析公权力为什么会异化,其异化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80年代"维稳"一词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该类事件的根源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是诱发该类事件的关键因素。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务诚信"等要求,因此,维稳工作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调整刑事政策,做到规范公权力,加强政务诚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已经成为共识。有效抵制公权力的滥用,需要提升大众的认知和共识,尤其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官本位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形成抵制公权滥用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9.
蒋炜  董立山 《求索》2011,(7):73-75
权力制约与制度制约是当今研究权力制约问题的两种主要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权力制约理论在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规范公权力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法治理念的深入和宪政建设的推进,制度制约理论已成为我国在权力制约问题上的必然选择。从权力制约到制度制约的思维转变,不仅仅的是一种理论研究新思维的出现,而且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法治与宪政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郁建兴 《半月谈》2021,(2):52-55
基层公权力既是政府权力的“末梢”,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铰链”,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颗关键棋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基层公权力规范运行,减少基层治理的制度成本,应当成为破题重要一着。  相似文献   

11.
汪习根 《人民论坛》2012,(14):12-13
公权力的运行在总体上符合法治与民主精神,但其长期以来一直游走于"法无授权"和"法无禁止"之间的"空白地带"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公权力扩张本性带来的效应,迫使我们重新考量公权力的适用范围。"法无授权即禁止"究竟是规范政府公权力的手段,还是禁锢政府开放思想的牢笼,是我们必须科学解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王国珍  宋海鸥 《传承》2009,(2):116-117
家庭暴力由于发生暴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公权力应该尽量避免介入的领域。但是,从家庭暴力严重的危害性可以看出,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是势在必然的。家庭暴力使受害妇女的基本生存权受到威胁的同时还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权力的介入对家庭暴力施暴者进行惩罚,对受害妇女的权益进行保护,是其存在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3.
裴东波 《长白学刊》2005,(3):109-110
严格限制和规范警察权,实现警察权的内容和范围法定化,警察权的行使程序法定化,才能确保警察权正当、合法、高效地行使.严格限制和规范警察权的实质是如何防止警察权市场化,如何防止公权力为特殊的私权利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由于发生暴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公权力应该尽量避免介入的领域.但是,从家庭暴力严重的危害性可以看出,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是势在必然的.家庭暴力使受害妇女的基本生存权受到威胁的同时还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权力的介入对家庭暴力施暴者进行惩罚,对受害妇女的权益进行保护,是其存在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从本质属性上讲,侦查权具有公权性、国家性和法定性,这决定了侦查权是典型的国家公权力。从内部权能构造上讲,侦查权分解为侦查设定权、侦查决定权和侦查执行权三部分,这三部分权能跨越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等领域,是传统国家分权理论在公私法融合不断加剧的现代社会中进行自我发展自我调适的产物。从外围法律关系上讲,侦查权既不属于行政权,也不属于司法权,只是在部分领域与行政权和司法权各有交叉,它应当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国家公权力。  相似文献   

16.
三种公权力有着各自的诉求,并决定着它们的授予(分配)原则。即决策权要求公正公平,必须授予给最广大的民众;执行权要求高效率行政,为保证权威和权力的一元化,必然要求授予政府官员;裁决权要求司法独立,以此保障社会正义的实现,它的授予就只能是专业人士。公权力的诉求和授予,还必须在它的行使和制衡中落实。三种公权力的区分,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指向。  相似文献   

17.
张燕  陈志科 《理论月刊》2007,(1):162-166
新时期"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国家和社会机制运行中的一个瓶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本文以农民权利为主线,分析了农民权利保护程度偏低的原因,并从公权力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民权利的几点意义和建议,希望能站在法律维度为农民问题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基本价值诉求,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比如人与人、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等。其中,人权与公权力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公民受政府的平等对待、政府对公民公正执法,对建设和谐社会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频频发生的强制拆迁等诸多热点事件,恰恰暴露了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严重冲突与不和谐。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则新闻报道来谈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冲突问题、利益冲突问题以及国家法与非国家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冲突问题上我们应该考虑到私权利,在利益冲突问题上我们应作个利益权衡,在国家法与非国家法的问题上非国家法不能与国家法相抵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